老狼讲论语 听老狼给你讲藏在《论语》中的故事(8~9)
1、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一章记录孔子的弟子有子说的一句话。
有子的名字叫有若,在孔子的众位弟子中,有子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可惜被时代淹没得太久,现在的人很少有了解他的事迹的。
司马迁和孟子都讲了一个故事,说孔子死了之后,众位弟子都非常难受,因为有若外形长得跟孔子有些像,所以大家决定把有子装扮成孔子的模样,然后像伺候孔子一样地伺候有子,过一把干瘾。
这个故事当然是瞎编的,属于当时的一种误传,像子贡等人都是一时的英杰,岂能玩这种小孩过家家的游戏?但是孟子和司马迁却都采信了这样一个说法,为什么像孟子和司马迁这种水平的人也能相信这种瞎话?
这大概跟两件事情有关系。
一件是在过去人死了之后,有扮尸的习俗。从死者的第三代后人中找出一个来,扮成死者的样子享祭。
正因为有这种习俗,所以司马迁和孟子觉得有这种事情很正常。
另一件事情是孔子真的跟有若很像,不过是在学问见解方面的相像。
2、
但是好好地为什么有这种传言出来呢?莫非有若真长得跟孔子很像?
按照记载,孔子这人虽然学问非常大,长得却非常磕碜,是许多人的外形凑起来的这么一个长相,要找到一个跟孔子长得像的人其实非常不容易。
而据有关记载,有若确实有一点跟孔子很像,不是模样长得像,而是学问见解,对许多事情的看法,师徒二人非常相像。
《礼记·檀弓上》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有若问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据说孔子学问最得力的传播者):你向先生请教过一个人在失去官位以后应该怎么办没有?
曾参说:请教过。先生说了,丢失了官职的就赶快穷死去吧,死了的就赶紧烂掉吧(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若一听,头就大了,别说有若头大,就现在人一听孔子讲出这样的话来也得发懵:哪有这样讲话的,还亏了是圣人呢。
所以有若凭自己对孔子的了解,就下了一个结论:这绝对不是先生讲的话,先生不会讲这样的话。
曾参一听,有些着急,说:这是俺曾参亲耳听先生说的。
谁知道有若还是摇头:“先生不可能这样讲。”
曾参一听真急了,还找出一个证人来给自己作证:俺跟子游一块堆儿听先生说的。
估计曾参说完这句话很得意,这下你没招了吧? 3、
谁知道有若还是不认账:我不是说你撒谎,而是说先生的话一定另有所指。
憋了一肚子气的曾子去找子游,把有若不相信自己的事情对子游说了一遍。
子游一听,很是感慨:哎呀,太像了,有若说起话来真跟先生一样呢。当年,先生住在宋国,看见桓魋(宋国司马,跟孔子有仇,曾经想害孔子)为自己打造石棺,做了三年还没有完工,先生就说:“像这个样子奢侈,死了还不如赶快烂掉的好。”“死欲速朽”这句话是针对桓魋那种情况的人说的。南宫敬叔(鲁国大夫,曾因被割掉官职而离开鲁国)从国外回来,每次总带着宝物去见国君,向国君行贿,希望弄个官儿做做。先生见了很反感,就说:“像这样子行贿,还不如丢官之后让他一无所有呢。”“丧欲速贫”这句话是针对南宫敬叔那类人说的。
曾参是个实诚人,听了子游的解说以后,又告诉了有若。
有若说:我就说嘛,先生不可能讲那样的话。
曾参说:你是咋知道先生不可能这样讲的?
有若说:先生作中都宰的时候,曾经规定:棺的厚度是四寸,椁(裹在棺的外层,即外棺)的厚度是五寸(注:古人用棺椁成殓尸体埋葬,一是不希望亲人的尸体喂了虫蚁,二是希望尸体能保留地时间长一些,不要马上烂掉。这种想法现在看来当然比较愚昧,但是这毕竟是二千几百年前的事情,不好苛求,关于丧葬古人还有许多自己的想法在里面,与本文关系不大,故略),我因此知道先生不会说“死欲速朽”那样的话。先生不做鲁国司寇之后,想去楚国发展,先派子夏去联络,随后又派冉有去说明自己的想法,我以此知道先生也不会说“丧欲速贫”那样的话。
从《礼记·檀弓上》的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子的见识和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
4、
在了解了有子的一些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有子讲的这段话:一个懂得孝道的人,却喜欢犯上,这种情况是很少会有的;一个人如果不会犯上,却喜欢作乱,这种事情也不会有。君子治理国家要先务本,根本建立起来了,道也就跟着产生了。孝道就是为仁之本啊。
这里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1、“犯上”之“上”,在过去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从有子的话来看,这儿的上就是指能管到“孝悌也者”的人。杨伯峻先生将它译为上司,我总觉得这样译法似乎太现代了一点,但确实也找不到简单通俗的字代替它,所以直接不译,采用原文,现代汉语里犯上也有不顶撞上司的含义。做这样的保留,大家都能看得懂,也更好理解一些。
2、在古代犯上与作乱不是一回事情,二者的程度差别很大,犯上大约是指言语、态度上的冲撞,而作乱则是造反了,情节比较严重了。
南怀瑾先生在它的《论语别裁》里将作乱译为捣乱,似乎很不合适,捣乱在某种程度上比犯上还要轻些,显然不符合原文程度递进的意思。
原文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杨伯峻先生是这样解释这一章的:有子说: “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专心致力于基础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本立而道生”,“道”究竟是指什么?杨先生没有讲,也可能感觉没有合适的字眼来简单地表述他,所以直接引用了。
在这一章里,孝悌与道与仁的关系对现在的人来讲非常不好理解,孝悌与君子务的道有什么关系?与仁有什么关系?君子又是指谁? 这些问题不搞清楚这一章的意思就是翻译出来了,你也不知道到底在说什么,就像听鸟叫,你可以模仿鸟的声音,但是不知道它表达的含义。
为此,有人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仁”是通假字,应该是现在的人。
如果“仁”写作“人”这一章就好理解多了:君子就是指想提高自己修养的人,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修养,孝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
这样理解似乎也不错。 南怀瑾先生就是这样解释这一章的:学问之道在自己作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内心的修养。所以“本立而道生”,学问的根本,在培养这个孝悌,孝悌不是教条。换句话说,培养人性光辉的爱,“至爱”、“至情”的这一面,所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样解释起来自然可以从容应付了,孝悌做人的根本,非常通畅,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讲得通。
但是杨伯峻先生却不同意,他举出《管子·戒篇》中的一句话来作证,“孝弟者,仁之祖也”,如果仁可以解做人的话,那岂不是孝悌者就是人之祖了?
更多阅读
仲大军谈辜鸿铭讲《论语》 论语英文版 辜鸿铭
注:今天大军文史班学习了《辜鸿铭讲论语》一书部分内容,仲大军先生做了重点讲解,内容重要,供大家欣赏。小标题由仲大军先生所加!北京大军文史班第二学期 第十六课 辜鸿铭讲《论语》2013年1月12日星期六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转载 爱只说给你听 只说给你听 许茹芸
原文地址:爱只说给你听作者:九陌昙花
专辑:钟茂森细讲论语共 143 个视频 143 569 三个数和相等
钟茂森细讲论语四书研习报告-论语01时长: 01:58:44播客:清心居主人四书研习报告-论语02时长: 01:56:01播客:清心居主人四书研习报告-论语03时长: 02:00:48播客:清心居主人四书研习报告-论语04时长: 01:58:08播客:清
老狼/王婧-想把我唱给你听、王筝、曹芳联袂演绎这首《想把我唱给 想把我唱给你听 伴奏
老狼/王婧-想把 我唱给你听王筝、曹芳联袂演绎这首《想把我唱给你听》<文(whymeet.net)、个人生活>我想把我唱给你听。文 Even2012年3月4日20:42:5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61cecc0102e2lf.htm
妙不可言啊!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视频全集(共七讲)下载 百家讲坛论语于丹
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全集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论语》心得全集(共七讲)下载:`f8v)~(NEf3G:Bj2ee,免费,教程,培训,学习,资料,视频,课件,下载vJ(K Yx$g作者简介:美河学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