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是谁的“黄金时代”? - 从《黄金时代》看另类文学文化热
朋友问我怎么看《黄金时代》,想了想,很难说。前些日子闲来摆弄文字正巧写了几位民国女子,第一个就是萧红。但是到《黄金时代》上映,却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感觉有点像假期想去旅游,思来想去似乎有一处景致绝佳,又恰好因某些原因,譬如尚未开发,而显得有点冷门。心下自然高兴,耳无车马喧之处才好寄一分闲情。巧就巧在,舟车劳顿后抵达,正准备欣赏苍山翠微呢,忽然来了八十个旅行团的汽车,瞬间人声鼎沸... ...现在再谈论萧红,尤其是萧红的情事,基本就是这个感觉。
所以,开玩笑般的回答,有一点是肯定的,萧红的书要大卖了,估计现在印刷厂都在赶工呢,各大书商估计也正是摩拳擦掌的时候。影院硝烟一起,就不止是影院一家的事儿了,这烟火足可以弥漫相关的几个街区,连各大新闻杂志甚至自媒体都跟着“萧红热”了,书市自然也会跟着受益。这才是大家要的,风助火势,火扬风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黄金时代”。
忽然想起来了12年《白鹿原》上映的情形,也是带动小说销量大增。当然,我能想起这个事情来,还得多亏了某导最近的花边新闻,使得《白鹿原》电影中某些情色细节的讨论似乎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回想一下读《白鹿原》小说的记忆,可真够久远的,大约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可是再久远,也还记得白鹿原讲得是白家和鹿家在一个村子争当老大的事儿,家恨里斗得你死我活又在国仇里和解,也算那个年代中原农村的一部浮世绘了。可是看电影的时候,就有点傻了。很怀疑是自己记忆力出了问题,还是电影出了问题,整部片子,基本上都在讲黑娃和田晓娥,“白”和“鹿”都成了陪衬,就剩下“原”了——“原始的欲望”喷薄而出,这还真是另类解读之下的“白鹿原”... ...
尽管如此,当年的电影《白鹿原》也还是小小的火了一把,而且带动了陈忠实的原著为更多的人知晓,起码买了书翻一翻,大约还多少可以知道,其实《白鹿原》讲的远不只是那点事,这大约也可算是不成功里的成功和功德一件吧。那么,相比之下,许鞍华掌舵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倒是不知胜了当年的《白》多少倍,起码是底蕴深厚的。也许,带动的萧红热,也可以相对持久一点吧。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莫言,当年莫言的作品大约也是跟张导相得益彰,才慢慢为人所知晓的。然而,“曲高和寡”,何况还是个魔幻现实主义肢解的鲜血淋漓的描写几十年前中国农村的“曲高和寡”,当代年轻读者中真正读得下去莫言的人恐怕比例不会太高。然而,转折点也是发生在2012年,2012年果然是个纪元年,这么多重要的事情汇聚一堂。言归正传,话说公元2012年,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个巨大的惊喜从不再遥远的西方传来,直击中国人多年来在此郁郁不得志的心脏——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之后,作为中国诺奖第一人,莫言迅速蹿红各大小主流与非主流媒体,据说当年莫言的文学作品销量也是骤增,甚至到了洛阳纸贵的程度。
在今天的中国,一个人会以怎样的方式红起来,真是应了李宁那句广告语“anything is possible”。萧红说,“当我死后,或许我的作品无人去看,但肯定的是,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倒是极其有预见性,果然不负盛名。当然,这些作家们或主动或被动的另类红法,都带动了各自的一股或大或小的关于自身作品的大卖。这种意想不到的其他行业或者奖项的带动效应,大约也可算是一种在这几年里显现的另类文化热文学热了吧。而文学,在今天大约恰恰可以算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资源了。当电子书浩如烟海的飘在我们每个人的云端的时候,有质量的安静的阅读,却越来越少。
大多数时候,现代人的生活是碎片化的,阅读更是如此。说起碎片化的始作俑者大约是微博,当然上溯回去应该还有国外的Twitter、facebook之类发起,后来,又出现了席卷各年龄层各阶层老幼通吃的微信以及微信朋友圈。也许最初我们是希望找点趣事儿,看个八卦,或者扒个段子用这些“微”来填充一下自己那些零零碎碎的时间,增加点生活乐趣。然而,生活往往就是这样。开始你以为你在”用“什么,或者你”拥有“了什么,拉长时间再去看的时候,常常就是反过来的,你反而“被用”或者“被拥有”了。比如,你买台车,你”拥有“了一台车,你在”用“这台车代步,其实就同时包含着另一面,你得养车,不止花钱养,还得用心力,刮风下雨天天雾霾,都得收拾它,否则,要么惨不忍睹,要么大约就破罐子破摔了,摔得可都是真金白银,大约也心疼。所以,买得越贵,为它服务的就越起劲。女人的首饰,就更是如此。
说回来 “微”,看起来是我们在用“微”来联络,人人成为自己的小媒体,在跟世界展示一个如此这般的“我”。反过来,“微”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习惯,把我们的时间肢解的越来越碎片化。上一次完整的读完一本书是在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吗?那么,再降低一点,上一次认认真真的读完一篇文章,是在什么时候,你还记得吗?当然,这里就要做点区分了。被迫的看,不是主动阅读,比如领导组织学习的红头文件,即使都看完学完了,很厚的一本,甚至如果有考核还能记住很多,但也不是阅读,因为很可能记住的只是你的记忆而不是心,所以过后就清零... ...还有,粗略的浏览确切的说也不是阅读,浏览是为了获得信息,当大致信息获得之后,浏览就完成了。现在大多数人的”看书“”看文章“都在这个层面,比如因其他种种因素而兴起的这种某人书籍热,就很容易变成这种状况,书买了翻了,大致讲什么知道了,可以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有的聊了,但是真的阅读了吗?很难说。
这也是网络时代带来的资讯极大丰富造成的一个问题——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知道的还不够多,我们害怕被时代落下,我们害怕OUT,所以莫言流行,我们得看莫言,萧红热了,我们得看呼兰河。然而,事实上,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有电脑知道的多,无论我们有多努力,云端的资源都是无限的,我们的时间精力却是有限的。说起来,似乎这是很简单的,可是面对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涉及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其实并没有电脑以及背后的科技适应的迅速,我们忙乱了。忙乱,不只手忙脚乱,还脑乱心也乱,我们想拼命摄取更多资源,如同八爪鱼,每个触角都想抓住最有价值的东西,可是触角又怎么都还是不够用。于是,选择困难又害怕错失,这些都使得我们焦虑。
然而,阅读是用心的,是慢的,是静的。阅读,是一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旅程,是一种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也是心灵的一种自我反刍。有些时候,我们内心的智慧如同云深不知处的老僧,而阅读,就是一种探寻的方式。当我们的频率与作者刚好契合的时候,那条路径就渐渐清晰了,你可能忽然感觉,啊,对,就是这样,说的正是我心中所想!有些时候,我们的迷惘,就如同遮在眼前的一片树叶,而恰当的阅读,就是吹开这片树叶的风,然后,我们眼前豁然开朗,原来,远方还有那样的高山,何必局限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呢?有些时候,我们感觉忙了累了,好像走了很久很久的行人,雨纷纷,欲断魂,你不知将去往何处,于是,惶惶惑惑的敲开路旁村落的一扇门扉,却见幽静小院里,人面桃花相映,回首展颜对你微微轻笑,于是,你的心停下来了。一本安静的书,就如同一个浅笑安然的女子,恰可以抚慰你一路奔波内心的疲惫。
所以,阅读也是美的,是智慧的,是明净的。可惜的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掌握了大量资讯,而这样质量的阅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似乎越来越稀有了,我们拥有了越来越丰盛的物质生活,而拥有这样有质量的文化生活的人,却似乎越来越少了。这么看来,这个时代,似乎有某种晦暗的色彩。然而,同样是这个时代,却又是超越以往的丰富的时代,只要你想,只要你愿意,甚至有无数的资源如钗在奁内等待着那个属于自己的时刻,飞向更广阔的心灵的天空,只要你懂得去选择什么是自己想要的,只要你懂得去取舍哪些是你不想要的,那么,你不会错失什么,那么,也许,这个时代,也就是属于我们的“黄金时代”。
(文/阅读时间网读者·慕棉,作者是吉林大学工学博士,美国催眠协会(ABH)&美国加州催眠学院(P.A.S.H)认证催眠师,国际医学最高认证中心(WMECC)认证EFT情绪释放技术治疗师,国际整体暨自然医学学会(IHNMA)认证完型治疗执行师,博客/blog.sina.com.cn/qiansu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