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伪科学的一些想法
摘要:本文从伪科学产生的几个来源入手,分析了他们制造伪科学的动机和表现形式,以及一些可能的原因,其中穿插了伪科学给社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怎样对待伪科学,最有效的是唯物辩证法。作者针对伪科学来源处提出了一些看法,从科学学术界,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舆论媒体和社会大众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伪科学,民间科学家团体,科学方法论,反对伪科学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
[1]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而当今社会上,伪科学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伪科学成为形形色色骗子们,小到江湖术士,大到丧失科学精神的学者,他们无不影响着社会的健康运行以及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
从中国的历史经验来看,伪科学曾一度阻碍了中国的科技发展。易经的曲解、炼丹术,八卦占卜等等,近代自然科学不是产生在有着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的中国,而是产生在16世纪的西欧,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近代的科学文化偏离了科学轨道而误入伪科学的轨道,陷入神秘领域,抛弃了实验基础。而近代自然科学正是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伪科学来源
1.1 “江湖术士”与社会危险分子
由于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科学进步的了解,认识水平的提高,迫使江湖方士,旁门左道要采用新的方式来达到其不法目的,他们制造出大量花样繁多的伪科学,以科学的外衣去
当今社会上最泛滥的就是“江湖术士”。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兴起的人体特异功能狂热,到八十年代的伪气功热,再到九十年代后的周易八卦,风水学说的兴起,在很多情况下,社会上一些不法之徒打着中国传统文化和所谓“国粹”旗号,冒充科学,他们拾起封建文化的糟粕,抹上所谓科学的糖衣,迎合一部分思想落后的群众,招摇撞骗诱人上当,给相当一部分缺乏辨别能力的人民群众造成了精神物质上的极大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危险分子,妄图达到颠覆国家政权,别有用心地,自编自造所谓科学理论,以此外衣来蛊惑那些知识文化层次低、社会经验浅薄的人民群众,利用部分人民群众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用类似宗教神秘,加以科学化粉饰,煽动人民,危害和谐社会。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邪教法轮功组织,已经上升为颠覆国家政权,扰乱社会稳定的严重威胁。据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内容,明确了打着宗教及科学的幌子的邪教有“呼喊派”“门徒会”“全范围教会”“灵灵教”“新约教会”“主神教”“观音法门”。
1.2 民间科学家团体,
所谓民间科学爱好者,是指在科学共同体之外进行所谓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人群,他们或者希望一举解决某个重大的科学问题,或者试图推翻某个著名的科学理论,或者致力于建立某种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
[2]却不接受也不了解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范式,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
某种程度上,这类人是“江湖科学爱好者”。他们充斥于重大社会影响的科学领域,比如对哥德巴赫
猜想的伪证明,热衷于推翻牛顿力学,相对论,量子论,尝试发明“永动机”,研究新的生物理论等等,甚至一些虚无飘渺的复杂的无法为科学家所认知的新理论。
这类人群所有的共性就是偏执,通过向学术机构,媒体,政府权力机构写信,上访,表达自己所谓的“科学成果”,或者直接向公众演讲,自费出版自己学说,利用网络媒体宣传自己的理论。这些人大都对名利极度追求,希望通过走捷径来“一夜成名”,对生活和科学抱有极其不现实的幻想。 [3]
1.3 正规学术界人士
在此,有必要先阐明一下伪科学与学术造假的区别区别,正规的学术界,伪科学也不同于科学界的弄虚作假现象。科学界的弄虚作假主要是编造数据。尽管如此,这种弄虚作假最终要经受实验的验证。而伪科学则只是在神秘领域内编造,因而很难对其作出直接的验证。
在科学学术界内,相关领域内的一些学术人员,由于其不良意图而编造相关理论或者假说,因其身份和知识层次以及影响力等原因,其理论不能为当代科学界所接受或判定,暂时保持一种悬而未决的境地。其本质仍旧是欺骗而不是未验证的假说,最为典型的就是前苏联时期的李森科为了一已私利,胡编乱造出伪科学。
另外有一种不同于前者。一方面他们过分依靠观察,只相信观察的结果,最终陷入经验观察的泥坑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人却不屑于科学观察、实验,而是想方设法构造一些虚幻的理论,去解释那些道听途说的虚假
[1]的现象,因而陷入神秘主义的泥坑本来有些学者并非专门从事伪科学制造,但由于他们轻信了某些神秘现
象的真实性,从而忘记了科学家的职责。大多数科学家所关注的是那些为整个科学界所信服和接受的现象和证据。而那些陷入伪科学研究的学者则为偶尔的表面事实所迷惑,或者过分相信观察结果。
2. 如何对待伪科学
伪科学的实质就是经验主义。对于伪科学,恩格斯早已作过深刻的批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让我们重读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对识破伪科学是很有帮助的。表面看来,只重视观察的经验主义和那些构造虚幻理论的幻想家不一样,但两极相通,实质上二者是一致的。经验观察找不到现有科学理论的支持,因而只好求助于神秘幻想。而虚幻的理论也求助于经验观察的某些虚假的事实。因而二者经常联系在一起。
2.1从科学方法论上给予揭露。
伪科学有一些共通的特点,比如它的形式、背景是朴素的,较少包含数学与逻辑,缺少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和有效性(数学和逻辑的表证);它的知识经不起检验,甚至完全是虚假的假设;它与合理的、已被接受的知识不能相容。没有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它的预见力和解释力是脆弱的,虚幻的,带有很大的自我欺骗的色彩。
而从以上特点入手,我们就可以有效地对伪科学进行一定程度的甄别。
2.2建立科学意识
什么是科学意识,什么是非科学意识,是很难定义的。中国的学者有这样的看法:认为“非科学意识”是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完全不自觉地自我欺骗的病态,沽名钓誉的投机心理,违背求实的弄虚作假,诉诸偏见和权威的辨护,牵连政治和性格的论争,无知的狂论和竞选式的游说,所以这些违反科学规范的行为,都被看作是科学中的非科学意识。用这样的标准来为伪科学画像是很恰当的。一切伪科学都有弄虚作假的欺骗自不必言。其它特征无一不十分相像。靠的就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心理,利用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
求,利用领导、权威的喜好,先在领导层里,显示他们的功能,然后再借用这些领导的宣传,个人的经验游说,造成宣传效应。再找科学权威佐证、支持、辩护和吹棒。
我们一直处在伪科学的包围中,而所有伪科学的最厉害的教条就是“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它要求人们不能有自我,不许怀疑。信仰是第一位的。接受了这一原则后,再高的学历也不能动用自己的大脑判断了。另外我们的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力度太弱。科学教育缺少思想性,重结论轻方法,在我国这是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也包括宗教力量的影响(基督教反对学进化论)。我们的科普工作联系生活实际太少,特别不敢联系与传统意识最紧密的生活方式的问题,对待争议采取回避态度。 [4]
2.3 反对伪科学具体的一些想法
2.3.1 学术界的做法
对于广大的科学技术研究者,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对待自己研究领域中的新事物,新理论要持批判态度,相关领域中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更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主动作出甄别,并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各种易于目标人群接受的方法和途径,使相关问题得到认识。
鉴于历史上有名的李森科事件,政府权力机构在学术活动中要扮演合适的角色。政府权力机构在学术界代言人的品德和能力要严格把关,这些人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与一些人狼狈为奸,扼杀任何可能对你地位有所威胁的人,这不是科学家,是政客,是学阀。依此看来,对科学事业的有效管理是防止科
[5]学队伍中出现李森科一类人的最有效、直接的措施。
学术界和政府,媒体舆论的主导关键作用,以上单位对于未判定真伪的科学,要保持冷静,不能主观夸大,不能乱扣帽子,最为典型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变油”事件,对待一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的问题要保持斩钉截铁的态度,切不可抱以侥幸投机心理,这点对所有部分人都适用。
对于那些暂时不能给出结论的学术发明创造,科学工作者要保持冷静态度,积极设法验证,历史上有名的吉布斯创立的热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以及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准晶领域学说等等,时间的发展最终会给这些理论以公道,切不可在其初生之时武断处理。
2.3.2 其它方面
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批判和认识,阴阳五行、周易等等这些所谓的传统文化得不到正确的批判和认识,将只会不断产生一次次伪科学的思潮。80年代开始,人体科学开始盛行;90年代初,又流行伪气功,最终便产生了法轮功这类危害国家社会安全的毒瘤;进入21世纪,周易研究与科学的关系的牵强附会。为什么科学的思想不能真正为大众所信奉,为什么一次次伪科学和迷信的东西尘嚣日上,为什么每次总有高级知识分子混迹在伪科学之流中,原因值得深思。一次全面彻底的运动,将在这些领域彻底杜绝神秘主义
鼓励反对伪科学的行动和实践。对于当代社会的反伪科学人士,比如如何作庥,司马南,方舟子等人,我们要持肯定态度。但是他们的行为要纳入相关法律的监管之中,不能造成乱反局面。在这一点上,要防止这类人发展成为类似于中国汉代的“酷吏”,要综合法律,媒体,舆论对其言行的监督。不排除有些反伪斗士沽名钓誉,到处"打假",对自己不懂的东西就给以否定,认为新东西就一定是错的。最为典型的就是蒋春暄和张颖清两位教授的学术的判定问题上出现了不合适的处理。
社会文化媒体宣传部门要加大科普宣传,进行先进文化的建设,加强科学教育,使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从人们的意识中根除封建迷信思想和无知的土壤。积极推广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引导人民群众建立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学习作风,全社会应该形成一种良好的正气的踏实的风气,杜绝那些妄想一步登天的不切实际的民间科学家团体存在前提。
对于对争议性较大的领域,最为典型的是中医和周易研究,要对相关研究机构,组织及研究人员做好管理与监督,严格限制数量,建立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高扬帆. 试论伪科学.[J]南宁: 广西社会科学, 2002(1).
[2]郝柏林. 伪科学与赝科学.[J]上海: 科学, 2002(2).
[3]田松. 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基本界定及成因分析.[J]北京: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7).
[4]申振玉. 从科学方法论探讨反伪科学的意义.[J]北京: 学会月刊, 1997(1-2).
[5]孙慕天. 李森科现象及其教训[J]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