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华网太极导读】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有哪些?练习太极拳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方法还要注意气息和意念,那练习太极拳该如何调整意念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太极拳的练习方法,教你如何调整练太极的意念。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练习方法
我以为用意不用力,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练拳方法,但绝非练拳目的。它只是为了习拳方法正确,身心放松下来,需要用力时能立即发出。正如弹簧,平时是松的,但一紧起来,力量很大。
又如皮鞭,平时是松的,但甩起来却威力无穷。为达此目的,要逐步做到用意不用力。方法如下。
(一)注意力要集中,静下来
练拳时无论动作简单或复杂,要始终保持安静状态,精神贯注,既严肃又活泼,不要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否则很难做到用意不用力。
(二)放松,不用拙力
初学太极拳,往往心情紧张,周身僵滞,所以须从舒松柔和入手。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情况下,使某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做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动作时避免使用拙力和僵劲,除按要求用力外,其它部位肌肉尽量放松,使身体各个关节都舒展开,力求圆活。松,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专用名词,它是无限度的,松应逐步与心、意、气、神相联系。
(三)技巧
对于太极拳来说,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太极名家、我的师公洪均生先生曾说:“学拳,特别是陈式拳,的确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并不是有力不好,而是要力与巧相结合,不能偏废”。
“学太极拳应有合乎太极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挥肢体按太极拳套路的法来进行学习锻炼,掌握运用,而不用拙力。并且通过持久锻炼产生合理的巧与力来,这就是缠丝劲,或内劲”。
平时学拳要求姿势正确,就是使学拳、练拳、用拳的形式与时间、方向配合好。比如,采、挒、捋实际都是随对方来劲向自身左右两方引进落空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练好,才能达到刚柔相济,进而用意不用力,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的阶段性
同任何事情一样,用意不用力也有其阶段性,它是就一定阶段一定层次而言的。
学拳之初,思想应集中在该打哪一式、姿势是否正确、路线怎么走上,只求打好拳架即可。这好比初学书法,开始时以练一横一竖即可,不穷究其理,练拳也一样,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应当说,此时的动作还多用拙力僵力,若过分强调用意不用力,会使初学者无所适从。而应强调松静自然。
习拳熟练之后,就逐渐转移到劲力运用方面及有关的想象上。如捋劲,就要有持住人体某一部位的想象;按劲,要有向前推按的想象。意念活动从机械的动作黑心为用意念引导动作。
随着“招熟”而逐渐“懂劲”,太极拳方面的技巧也逐渐熟练。这时,拙劲已除,轻灵变化,圆转自如、合乎拳法,则小力必胜大力。此阶段可称为用意不用力。
到了更高层次,应是“不用意不用力”。试想,举手投足之间发人丈外的太极拳家,出手即招,也就无所谓招。“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此为习拳者梦寐以求的“神明”阶段了。
太极魅力无处不在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够锻炼到身体各个关节肌肉,还需要搭配自然的呼吸来达到动作的完成,在学习中尽量要做到心无杂念,集中注意力。
因此,练习太极可调节身心,如果持之以恒,对人体各器官、系统都十分有好处,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练习太极时要求精神贯注,不存有杂念,即要“心静用意”。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他思绪的干扰。
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思想高度入静,以意导体使大脑皮层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可以消除大脑神经的紧张疲劳。
清醒头脑,活跃情绪,修复神经系统的平衡,消除一些慢性病的病灶。
2、对心血管的影响
太极柔和协调的动作,会促使血管弹性增高,血管神经稳定性增强更能适应外界刺激。太极与剧烈运动不同,运动以后舒张压会下降,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防止高血压、血管硬化,并且有利于健康长寿。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在练习太极时,常常伴随着深长的腹式呼吸,做到“气沉丹田”,这样就加强了膈肌的运动。膈肌的运动不仅促进呼吸的深长,还增加了内脏的蠕动,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和肠胃消化能力。
4、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太极要求立身端正、步伐稳健,关节伸屈灵活,会使人养成良好的体型,锻炼有力的下肢,培养灵活、柔韧、协调的素质,这对人们保持青春、防止衰老会发挥良好的作用。
太极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轻松柔和的健身运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良好的影响,加强了心、血管与呼吸的功能,能减少体内淤血,改善消化作用与新陈代谢过程。
以上关于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如何调整练太极的意念的太极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爱华网祝您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哦。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健康资讯,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