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形成和存在,源于一年四季的阴阳消长变化,养育孩子也同样要顺应自然界 的变化。
让孩子与自然环境保持协调、平衡,他才能健康地成长。
特约资深中医专家: 王应麟(北京中医医院儿科主任、教授)王素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儿 科主任、主任医师)
开出传统养育良方――
不用高级补品
不用打针吃药
用最质朴的原则
最自然的方法
养育最健康的孩子
保健篇
一年四季的季节变化,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育儿要顺应自然界四季变化、阴阳变化的规律,这样才能提高孩子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理论: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人也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养生之道。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即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就是指春天万物生长,夏天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生长本身是一种能量、动力,是往上走的,属阳的范围,生长需要很大的阳气(能量、动力)来鼓动,所以春夏要补阳;而秋冬季节则进入蛰伏阶段,要保存,不能外泄。阴是物质性的,是最基础的保障,要收藏起来,所以秋冬就要养阴。
养育实操
按时令进食: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春夏适当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而秋冬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春季: 葱、蒜、韭菜、蒿类等都是很好的养阳蔬菜,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一些。春天还要多吃些甘淡的食物,比如南瓜、核桃、鲫鱼、草鱼、黄鳝等。另外,冬季过后,孩子容易出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情况,所以还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
夏季:“长夏多湿”,所以夏天要适当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西瓜、桃、草莓、苦瓜、西红柿、绿豆、黄瓜等。还要吃些温热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赤豆粥、莲子粥、百合粥等,既清凉解暑,又补养身体。
秋季:秋天气候干燥,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梨、芝麻、藕、银耳、菠菜、鸭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冬季:冬季气候寒冷,在饮食上要增加热量,以抵抗寒冷,保证身体健康,储藏能量,为“春生夏长”做准备。所以,冬天可以适当多吃些羊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食物。
父母必读温馨提示:
按时令进食,最好以应季食物为主要来源,尤其是蔬菜和水果,尽量不要吃反季节的蔬果。
依季节穿衣:要让孩子感受冬冷夏热,春雨秋风,而不要保护过度,让他冬不觉冷,夏不出汗。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冬天冻着,夏天热着。于是,冬天让孩子整天待在暖气屋子里,夏天待在空调房间里,冬天冻不着,夏天不出汗。实际上,这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夏天一定要出汗,冬天则要适当地冻一些。冬天要养“藏”,是指身体内部的积蓄,为来年的“春生”做准备,而不是说藏在屋里不出门了。冬天的户外活动仍不可少。
另外,还有句话叫“春捂秋冻”,也很有道理。乍暖还寒,春天的气温不稳定,再加上在整个冬天,孩子已经习惯了穿着较厚的衣服,一下子脱得太多,孩子不适应,容易引来疾病;而在秋天,因为孩子刚从夏天过来,身体里还蕴藏着夏天积累的热,过早添加衣物,容易形成内热。在秋天适当冻一冻,慢慢过渡,孩子的耐寒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为过冬做好准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中医理论:白天阳气上升,应该活动、劳作;夜里阴气上升,应该休息、睡眠。
阳是功能性的,是动的,属于热性,白天太阳出来,是阳气上升的时候;阴是物质性的,是静的、蛰伏的,属于寒性,入夜后,阴气开始上升。所以,在白天,我们精力充沛地活动,如劳动、学习、玩耍、吃饭等。而到了夜里,阴气逐渐上升,阳气被盖住了,人就会感觉到困,没有了活动的欲望。所以,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说要顺应一天当中的阴阳变化,来安排我们的生活。
养育实操
睡眠对于孩子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孩子是在睡中长的。所以,一定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也就是说,让孩子白天活动、玩耍,晚上好好睡觉,并保证他睡眠的充足。
但是, 在生活中, 我们会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孩子头一碰枕头就睡着了,而有的孩子上床后却迟迟无法入睡。孩子入睡困难,是因为元阳太盛,阴气怎么也盖不住。非得等到夜深了,阴气特别盛的时候,他才睡得着。而到了早晨,阳气虽然上升了,但他还处于蛰伏状态,醒不来。要让这样的孩子早些入睡,必须在白天让他多活动,玩得累了,晚上睡得就快了。如果这种情况很厉害的话,可以去看看中医,吃药调理一下。
通常男孩的阳气重,女孩的阴气重。所以,男孩更容易出汗,睡觉更不踏实。
三暖三凉,常保平安
中医理论:《小儿病源方论》中的“养子十法”提到: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头凉,五要心胸凉。
背暖。中医认为,人的背部是阳气汇聚之处,喜温恶凉,寒、风之邪最易侵犯而致病,所以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机会。
养育实操:给孩子备个小坎肩,护住后背。但是,要掌握好暖的度,不可过暖。如果保暖过度,孩子背部出汗多,反而容易受风而感冒。
肚暖。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是保护脾胃。孩子脾胃功能较弱,如果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孩子就会肚子痛,从而损伤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无法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
养育实操:“肚暖”是孩子保健重要的一环,孩子睡觉时围上肚兜或肚围,盖好肚子,都是保持肚暖的一种好方法。
足暖。脚部是阴阳经穴交汇之处,是阴经走得最多的地方,而且神经末梢丰富,对外界最为敏感。孩子的手脚保持温暖,才能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所谓“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道理。
养育实操:尽量保证孩子的鞋和袜子每天都是干燥的,如果湿了,要及时更换。因为潮湿会加快、加重寒冷引起的损伤。给孩子穿纯棉的袜子,而不要穿尼龙袜,因为它不透气、不吸汗。
头凉。头部喜凉恶热,因为人所有的阳气都汇聚在头上,而阳是要发散的,是要动的,你捂着它,发散不了,就会头昏脑涨。孩子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 由头部发散,头热则会心烦、头晕,所以头部最容易“上火”,孩子患病更是头先热。
养育实操:在保暖上,要“重脚轻头”,保证孩子足暖、头凉,不要把头捂得过于严实,尤其是在室内。这样就能让孩子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心属丙火”,穿着过厚,容易造成心烦与内热。“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让它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宣发”、“肃降”的功能。
养育实操:孩子的衣着不要过于厚重,而且不要太紧,晚上睡觉时,被子不要盖得过厚,以免压迫孩子的胸部,影响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