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一学会拿东西、走路和说话,就该是给他的行为举止确立一些规矩的时候了。但这么大的孩子,理解力有限,怎么样才能使他们理解父母的教导,学习这些规矩呢?
在教导1岁的宝宝学习正确的行为举止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你肯定也尝试过教导孩子学说“请”和“谢谢”,不许掐人、抓人,或者鼓励他与人分享,可结果却并不一定如你所愿。
这一方面是因为1~2岁期间孩子的行为能力有了很大进步,而另一方面则是他的理解力还存在很大局限;虽然他的动作能力增强了,但他还不明白哪些行为是粗暴无礼的,哪些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理解力的发展跟不上技能发展的速度
在1~2岁之间,孩子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惊人的飞跃,但他们的理解能力却仍然处于几乎没有任何发展的状态。我们成年人称之为行为规范和准则的这些概念,对孩子们来说,根本不存在。他们不知道哪些是常规,自己应该怎么做,什么样的行为是父母所期望的,他们还没有能力理解这些概念。
因此,当你1岁多的儿子在家里墙上到处乱画以后,却没想到你居然还会生气,这种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在一张又大又干净的白纸上乱画,你通常是不反对的,而且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有乐趣的事情,但是,现在你却不让他在这面看起来更大更白的“纸”上乱画,孩子就不明白为什么了,所以,你不得不向他解释清楚在墙上画为什么是不行的。
另外,孩子们对语言有限的理解力也增加了教导他们行为准则的困难性。1岁多的孩子能够使用一些基本的字词,也具有一些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但是,语言本身还不是一个与1岁或1岁半孩子沟通的有力方式,长篇大论的解释或说教只能使孩子陷入云山雾罩之中,仍旧迷惑不解。
事实上,即便只用一些相对简单的词语来向1岁的孩子说教也为时过早。比如“热”的概念就很难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就更令他们困惑了。所以,你接电话之前对准备听故事的孩子说“等一会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会儿”到底是什么?孩子不明白,也不理解。aIhUaU.com/zl/转载请保留
而且,想让1岁孩子的需求受到约束,延迟满足他们的愿望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即便这种延迟是为了一个更好的结果也行不通。在一项调查中,研究员们把一块儿糖放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告诉他们如果能等10分钟以后才吃这块儿糖就能够得到两块儿糖。结果是所有的孩子都毫不犹豫地抓起了这块糖。基于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对你“轮流玩”的解释置若罔闻,而索性直接从别的孩子手中抢走那个他喜欢的小铲子了。
父母的反应至关重要
尽管孩子发育的局限性给爸爸妈妈的教导带来了一些妨碍,但父母还是能够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研究表明12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能够开始参考他人的交往方式了:他们通过观察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的成年人的行为举止,得到了一些信息;从父母对人、事和物的反应懂得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而当孩子快两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识别他人的感受了。
在孩子1岁的时候你就应该开始教导他学习行为规范,教他避免危险,不做那些令人讨厌的行为,教给他正确的行为举止。然而,就像教你的孩子学会唱一首他喜爱的歌一样,教导孩子学习行为准则同样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也就是说,要想让自己的孩子用行为来表明他已经完全理解你的教导了,这需要一段漫长的过程,异乎寻常的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为了不断地进步,现在就开始行动吧。?只说不行,而是要借助各种方式说明白。通常,单靠语言是不能被孩子所理解的。父母还需要用面部表情、语调来教导孩子。如果我们想告诉孩子“不要碰燃气灶”,一个是语调平淡,一个是语调坚决,而且面部带有严厉的表情,那么后者的威力肯定远远大于前者。因此,生活中,当孩子给自己制造危险或者做出无礼动作的时候,父母与其没完没了地指责他,还不如先做出既强烈又明确的态度反应,然后使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再说明道理。因为长时间的责备只能使孩子更加不理解,更加不愿意听你的唠叨,而自己则是越说越激动,越激动就越说,从而导致双方都不悦的局面。
始终保持一致性。如果孩子伸手拿小狗的食物,有的时候遭到批评,有的时候却无人问津,那么就会使他迷惑不解。这个动作是能做还是不能做的呢?然后他会继续尝试这样做,验证它的对错。因此,如果父母想让孩子知道这个道理,就需要反反复复地告诉他,前后一致地要求他,那么最后孩子才能学会并懂得这个道理。
做个好榜样。你的孩子始终以你为他的标准。这就意味着作为父母,你不得不一直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经常说“请”,“谢谢”,排队等候,公众场合抑制自己的坏脾气等,并且可以用自己的行为做事例向孩子讲明礼貌的行为是什么,如:“看到妈妈分给爸爸几张今天的报纸了吗?我们是在一起分享这份报纸!”
面对现实,采取措施。因为孩子太小,有些危险行为还不可能期望他自己有能力去避免,所以父母必须做好预防措施。比如,1岁多的孩子出于本能,都愿意把东西放进嘴里来发现它的不同。这就需要父母把小发卡和其他有潜在危险的小东西收藏好,远离孩子,以免他拿到以后吞食下去。由此看来,孩子的年龄有限,对他的要求和期望值都不能过高。
有选择性地“开战”。毋庸质疑,给孩子讲道理讲不通,说教失败的情况肯定很多。做父母的都会知道,当自己的孩子筋疲力尽的时候,他们很容易被激怒,乱发脾气。所以,当你的孩子很累了或者很饿的时候,你最好明白这是坚持讲究礼貌的最差时机。如果你还坚持,就等于向孩子“宣战”了。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判断来决定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应该坚决反对,哪些事情是可以放松要求,任由孩子去做的。安全问题肯定要放在第一位,坚决不能让孩子触摸电源插座,不能让他咬人。但是,如果一个行为不是带来危险,而是使你厌烦的,那么暂时容忍也无妨。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孩子眼里,父母定义为不能做的那些事情恰恰被开始喜爱创新的孩子们看作奇妙的冒险。所以,如果你下次看见孩子又把碗碟拿到自己面前,像敲鼓一样用勺乱敲的时候,你大可不必厉声呵斥。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敲打出悦耳的声音享受一下呢?爱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