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
第一章唐代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与山水田园诗派的划分不知起于何时,实际上是不科学的。边塞就不是山水?[wWW.aIhUaU.com]当然,2类诗的区别是明显的,除了题材一写内地生活,一写边境生活外,从审美角度看,一写动的山水,一写静的山水,一写大的山水,一写小的山水,一写壮美的山水,一写优美的山水。而静、小、优美更能显示中国文化总体风貌,动、大、壮美则是盛唐风貌。
经过初唐一百年间的准备,文学迎来了他的繁荣时期。这种繁荣与唐代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理想追求有着密切的联系。门阀势力的被摧毁,使得大批出身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脱颖而出,他们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他们充满希望,自信与理想,他们的豪雄气概与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在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来,一切都带着明朗的基调与乐观的情绪,盛唐文学的总的风貌应该说是理想主义。
一般谈到盛唐诗派,总是先讲王维、孟浩然,先讲山水田园诗派,这是因为作为1个诗派的出现,山水诗派确乎先于边塞诗派,但是作为1种积极入世的政治态度,作为这种政治态度在文人笔下的表现,先出现的应该说还是边塞诗,因为展现在知识分子面前的入世道路首先还是边塞军功,初唐四杰杨炯诗中就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豪言壮语。在初唐东征西讨的时代里,1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唐代知识分子决不是宋以后的那种文弱书生或谦谦君子,他们出入边关,习武知兵。初盛唐的著名诗人很少没有亲历过大漠苦寒、兵刀弓马的生涯,即使没有到过边关,也要写作一些反映边塞生活的诗,这几乎已经成了一时的风尚,而李白这位大诗人更是“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釰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上韩荆州书》)一付强横乱闯甚至带点无赖气的豪迈风度。这就是一代知识分子的时代风貌。所以边塞诗以及反映征夫思妇的诗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有反映,包括王维、孟浩然这些山水田园诗人在内。同时,初唐时期对风骨的美学追求也在这种诗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下面我先介绍早期的边塞诗人王之涣(688—742)、比高适稍早的王昌龄(698—757),再重点介绍高适(702—765)、岑参(715—770)。
王之涣,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爸爸,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出身于普通仕宦之家,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二十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风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一切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官职小而诗名大,只当过衡水县主簿、文安县尉。他是盛唐时代重要诗人之一,但流传下来的有关材料很少,《全唐诗》仅录他六首诗。
王昌龄,生平史料亦缺,年龄大概与王之焕相上下,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官校书郎,与孟浩然交游,出为汜水尉,大约在开元27年贬岭南,第二年北归,游襄阳,访孟浩然,时孟浩然疾疹发背,食鲜疾动,遂致暴死。王28年回京,又被任为江宁丞,天宝初年贬龙标尉,李白有诗:“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安史乱后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与陈子昂结局相同。死时不早于755年,不晚于757年,因为757年闾丘晓被张镐所杀。张为河南节度使,调闾带兵到河南,大家都到了,闾后到,张要以军法杀闾,闾求饶说:“有家小,乞求余命。”张说: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闾不说话了。
王昌龄交游广阔,与李白交谊很深,与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李颀、王之焕等都有交谊,与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崔国辅、储光羲、常建等也有交往。走的地方也多,肯定也到过边塞。有人认为没有到过边塞,但如果没有到过边塞,边塞诗不会写得那样真切动人。留下的诗作可分为3类:1、边塞诗,2、闺怨诗,3、送别留别诗。
诗的成就最高是七绝,当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有人又推为七绝圣手。诗人中只有李白七绝可以与他媲美。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清宋荦《漫堂说诗》:“三唐七绝,并堪不朽,太白、龙标,绝伦逸群。”王夫之甚至认为七绝以王昌龄为第一;“七言绝句唯王江宁能无疵纇。”(《夕堂永日绪论》)有人又比较王、李,明胡应麟《诗薮》:“大概李写景入神,王言情造极。王宫词、乐府,李不能为,李览胜、纪行,王不能作。”清叶燮《原诗》:“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