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教师培训,大多是针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我想说句有痛有痒的话:教师培训不应只是“培尖”,更应“补差”!
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将“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当前各类中小学校的“教师培训”亦如此,只有将“后进教师”也“补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才能提高。
近年来的教师培训可谓是风风火火,从国培到省培到市培,再到学校的校本培训,可以说是称得上“三多”:品种多,人次多,花费也多。细看这些培训,应该分两种,一种是通识培训,像公修科目的培训学习;另一种是骨干培训,这个不要细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类骨干教师的培训林林总总,“培尖”不烦其多,但基本上没见到过针对“后进教师”的“补差”性质的培训,没见过“回炉”性质的教师培训。
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不一定就能成就一生,但遇到一个坏老师,一定会毁了自己一辈子。可见一个坏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那对教育的发展来说,我们更应该重视教师的“补差”,而不只是“培尖”。当前 “补差”性质的教师培训不多,其原因其实与“学生补差”是一个性质。
一是组织者心理上不想“培训”。做老师都知道,谁都想教好学生,差学生难教,教差生吃力不讨好。教师培训也是如此,搞“教师补差”,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且也一时半刻见不到效果,所以组织者心理上当然是愿意“培尖”,又风光,见效又快。
二是学校“钱要用在刀刃上”。学校的培训经费都是有限的,有限的经费还是要先让骨干教师培训,因为骨干教师培训效果好呀,回来就能用呀,让需要“补差”的教师去培训,不一定迅速见效,又费钱。
三是教师自己“懒得去”。这类需要补差的“后进教师”碍于面子本身也不想去培训,就像有几个差生愿意自己去补课的一样,他们“懒得去”,能不去就不去,实在要参加些培训,也基本是坐着打瞌睡的那种。
水桶容量的大小决定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道理已广为人知。如果站在每个孩子的世界里说,考量一个学校的优劣,绝对不在于培养优秀学生的数量,也不在于学生总体素质的平均水平,而在于学校的“好老师”多还是“差老师”多。学生遇到的“差老师”多了,就会失去学习甚至生活的信心,所以对“差老师”要“补差”,要建立自上而下系统性的“教师补差”培训计划,要建立硬性的教师“补差”制度。只有让“最短的木板”补高,水桶的容量才能变大,只有将“差老师”们都培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才能提高,教育才真正有全面的科学的发展。【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