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指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甚至昏倒等。
西医的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出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时,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感觉眼花或眼前发黑,视外界四周景物旋转动摇不定。自觉头身动摇,如坐舟车,双足站立或步履不稳。常兼见恶心呕吐、头鸣耳聋、心悸心慌、汗出、怠懈、肢体震颤等症状。
辨证分析
眩晕一证,可由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以及痰阻中阻、瘀血阻络等原因所致。前人所谓“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等,均是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
眩晕多系本虚标实,实指风、火、痰、瘀,虚则阴虚血少精亏。其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之中又以肝为主。
本证为临床常见之病,病情有轻有重,且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亦可相互为并见,如肝阳上亢兼肝肾阴虚,血虚兼肝阳上亢,肝阳兼痰浊等证。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需详察病情,辨证治疗。
至于治法也有从本从标之异,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清火、化痰等法以治其标为主,缓者多偏虚,当用补养气血、益肾、养肝、健脾等法以治其本为主。
辨证论治肝阳上亢型
证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烦劳或恼怒时加重,面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方药:主方天麻钩藤饮加减。
处方:天麻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30克,白芍12克,黄芩10克,桑寄生20克,杜仲12克,夜交藤20克,菊花12克,牛膝15克。水煎服。若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可选用大定风珠,以育阴潜阳。
气血亏虚型
证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发白,唇甲不华,心悸不眠,疲乏懒言。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方药:主方归脾汤加减。
处方:党参、黄芪各15克,当归、白术、茯苓、白芍各12克,龙眼肉10克,何首乌18克,远志6克,酸枣仁15克,大枣5枚。水煎服。
肾精不足型
证见:眩晕,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主方杞菊地黄丸加减。
处方:熟地黄18克,山药15克,山茱萸、茯苓各12克,泽泻、牡丹皮各10克,枸杞子、菊花各12克,白芍15克,龟板胶12克(烊化)。水煎服。若偏肾阳虚者,可加熟附子、鹿角胶(烊化)各10克,肉桂5克,杜仲15克,去菊花、龟板胶等。
痰浊中阻型
证见:眩晕而头重如蒙,胸闷恶心,少食多寐。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主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处方:法半夏15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陈皮6克,茯苓、钩藤、泽泻各15克。水煎服。呕吐频者,加代赭石20克、竹茹12克、生姜10克。耳鸣重听者,加石菖蒲10克、郁金12克。
瘀血阻络型
证见: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黯。舌有紫斑或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处方:当归12克,川芎10克,赤芍、生地黄各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丹参2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兼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30克。兼阳虚者,加熟附子10克、桂枝12克。兼阴亏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麦冬12克。兼血虚者,加何首乌20克,鸡血藤30克。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针刺风池、三阴交、丰隆、太冲、太溪,留针15分钟,隔日1次。
敷贴法:草决明60克、石决明10克,研末,以浓茶汁调成糊状,敷两侧太阳穴,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肝阳眩晕。
素材:网络 编辑制作:杨凤弟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