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喜寺【杭州】
法喜寺创建于五代吴越王时(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经院。该寺又名上天竺寺,俗称上天竺,离中天竺约1千米。为天竺三寺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寺庙。浙江省杭州市天竺山有著名三寺,时称“天竺三寺”(通称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均系杭州古代名刹。下天竺创建最早,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六十馀年,创建最晚的上天竺寺也有千年历史。清高宗乾隆命名上、中、下三竺为“法喜寺”、“法净寺”、“法镜寺”,并亲题寺额。天竺三寺历史相近,地域毗近,教观相同,兴衰与共,历史上被誉为“天竺佛国”。灵隐、天竺诸峰,总称“武林山”,据《汉书.地理志》:“钱唐有武林山,武林水所出。”《灵山志》称:“宋时定地,以飞来峰之南为天竺,以飞来峰之北为灵隐。因北麓为灵鹫寺,故峰为异其名。”灵竺佛教文化为随同杭州历史千古流传。
法喜寺建筑雄伟,布局庄严。寺内殿堂很多,除大殿外,有肃仪亭、夜讲堂、白云堂、两峰堂、雪坡轩等。寺四周有白云峰、白云泉、乳窦峰、乳窦泉等名胜。白云峰的白云茶曾是南宋岁贡的西湖名茶。宋元祐中,苏东坡出任杭州知府,曾数次来游,留下《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等诗篇。宋朱熹、吕祖谦、戴复古,元赵孟、倪瓒等均有游上天竺诗。宋代抗金英雄岳飞的《归赴行在过上天竺寺偶题》诗篇更是气壮山河,令人感奋。现寺中有大殿和斋、客堂等辅助用房,铸5吨半重的大铜钟,并在重建天王殿和后殿 。
“文革”期间,法喜寺亦遭劫难。改革开放後,杭州市政府把天竺三寺列为西湖风景区名胜发展项目,法喜寺又喜逢佛缘盛世。在国内外十方大德贤士支持下,寺院焕发新彩。重修後的法喜寺现有天王殿、圆通殿、大雄宝殿、斋堂、客房、山门等主要建筑。尤其是大雄宝殿的五百罗汉山,其雕塑造型艺术融全国各地寺院五百罗汉造像风格。寺内还有生长历史已有五百多年的古玉兰和方竹,其中古玉兰只每年二月十二开花,二月二十即凋谢,开花期仅八天,故尔有缘睹其花者甚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