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理学院传媒学院 刘亚东:游刃文理的传媒达人

“是块工程师的好材料!”1987年5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论文答辩会上,平日里“吝啬”于表扬词汇的葛成辉教授破例夸奖了自己的学生。这项研究成果实现了计算机实时接收和处理卫星云图,从此,无数中国人每天都能看到用国产设备接收的来自美国NOAA卫星的气象资料。
“他就该搞国际问题研究!”1992年6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还是这个年轻人,被中国国际法学泰斗、答辩委员会主任王铁崖称赞。刚刚被大家热烈讨论并通过的,是他“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空白”的博士论文《越南战争:历史渊源及其国际背景》。

“天生知道怎么抓新闻!”2008年9月2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正在播放“第九届长江韬奋奖”揭晓的新闻。荧屏上的他不再那么年轻,但依旧自信,淡定的表情中透射出历练后的成熟。此时此刻,他想起了故去的科技日报社社长林玉树。正是老社长当年给他的这句评价,坚定了他的从业信心。
他叫刘亚东。
天缘“第一”
人们常以石性论人性,常拿石品比人品。或赞之美如宝玉,或赏之坚若磐石,或奉之翡翠心灵……如果把刘亚东比作一种石头,浑然天成的上乘鸡血石显得颇为贴切。因为它生就血性筋脉,浸透天地灵性,典雅华贵却不失踏实平易。
三岁时就能背诵100首唐诗,被人称作“神童”的刘亚东,还继承了母亲遗传给他的好强性格。从小学到高中,成绩排名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第二”,对他来说都意味着悔恨和“羞辱”。
龙生九子,人生百相。聪慧灵气,似乎最是让人嫉羡、却又让人仰止的一种天分。正如鸡血石,林林总总,虽各有艳丽之处,却难得一方天生奇材,不明言,不道破,便知价值几何。
刘亚东就是这样一个人。
曾获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优胜奖的刘亚东,在那个重理轻文的年代如愿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苦读8年后,获得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但他心里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人文情怀,这成了他后来再考北京大学的动力。
“这可能与我的性格有关。我非常好奇,往好了说是求知欲强。”
1989年,刘亚东真的又考进了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3年后拿到法学博士学位。
有人问,“你更喜欢清华,还是北大?”
他笑答:“清华、北大都是我挚爱的母校。清华教我踏实苦干、逻辑思维;北大给我最宝贵的东西则是探索未知的勇气。”
而在旁者看来,清华和北大,如同两位鉴宝老者,慧眼如炬,把这块生就上品的鸡血原石,从民间收取上来;不仅如此,还精心将它敲沙、去尘、养润,最后配上坚实沉稳的基座,让这方石材,完成了一次次的华丽转身。
血性男儿
“鸡血石”之所以得名如此,概因火山爆发、溶岩积淀,朱砂浸染,方得“血”石相连。
深藏在骨子里的那股血性,一旦天时地利人和,便能大显光华。
北大毕业的刘亚东选择职业时又让人跌破眼镜。“科技日报国际部这份工作强烈地吸引了我。传媒业对那时的我来说,是一个未知世界,有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并且充满挑战。直觉告诉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种知识背景,再加上良好的外语条件,我能在科技新闻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就这样,他一头闯进新闻界。
刚到科技日报社上班的第二天,刘亚东就发表了平生第一件新闻作品,评论《政治家科技化——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新动向》一炮打响,评上了报社好新闻。
第一个月,他的发稿量就是全报社第一名;第二个月,发稿量更达定额的9倍,打破了报社发稿量的最高纪录。
1993年9月,刘亚东扛着传真机,前往摩纳哥蒙特卡洛,报道2000年奥运会申办活动。短短9天,他发表了27篇文章,平均每天5000字,并且多篇获奖。请注意,那时他可没有笔记本电脑,都是“手工作业”。
报社给予他通报表扬,将其工作表现誉为“特别能战斗精神”。
是什么让他如此玩命、如此“疯狂”?可能是其身体里的某种神奇力量,在特定环境下爆发,鼓荡着不愿也无法压抑的血脉贲张。
1994年,刘亚东被派往美国,任科技日报驻联合国暨纽约首席记者。5年里,他的足迹遍及美国48个州,朋友送他雅号“美国活地图”。这位“活地图”带着读者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美国的科技、经济、教育、社会、文化以及风土人情。很多读者在了解美国的同时,也记住了刘亚东这个名字。
1999年,刘亚东载誉回国后不久,就赶上国庆50周年大阅兵。他凌晨3点起床过安检,早上6点开始冒雨采访,晚8点拿出了3000字的通讯《我们走进新时代——国庆阅兵群众游行大写真》;1999年11月19日澳门回归当晚,刘亚东冒着呵气成冰的严寒,前往天安门广场,午夜又一篇3000字的特写成稿,《牵你的手,澳门你好——喜迎澳门回归天安门广场即景》倾情而出……
刘亚东,一次次让人侧目,一次次让人惊叹。
和平时期记者手中的笔,就是战争年代战士手中的枪。练就一身真本领、硬功夫的血性男儿,一旦需要便能像核聚变那样,在瞬间释放出无尽的能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2006年1月,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前夕,刘亚东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国务院领导要求科技日报尽快发表一篇关于三代领导人论科技与创新的文章。他通宵达旦,连夜赶写,在不到24小时里完成了述评《为了共和国的今天和明天》。文章系统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科技事业的发展,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有思想、有事实;洋洋洒洒6000字,但读来丝毫不觉冗长累赘。
稿件当晚送达中南海,领导阅后仅改动一个字,对文章高度肯定和赞扬。
好一个“血气方刚,力道逐强”的刘亚东。
大器渐成
鸡血石源于自然,贵在凝结。经过风之蚀,水之琢,人之抚,将时空包容,把历史浓缩。
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他自觉收获最大的,莫过于让署有刘亚东名字的“新闻”有了全球化的高度和厚度。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搞国际科技报道,要胸怀祖国;搞国内科技报道,要放眼世界。”
如是说,也如是做。
在很多文章中,刘亚东明明在写外国,但人们却于字里行间总能或隐或显地找到两个字——中国。1996年,走访美国肯尼迪太空中心后,他发表了通讯《通向人类最后的边疆》。文章是这样结尾的:
实际上,中国航天工业可歌可泣的奋斗历程和累累硕果是一部十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让人们更多、更直接地汲取它的营养,仅其政治意义便难以估量。几年前,我曾有幸搭专机前往西昌观看卫星发射,希望不久的将来,我还能作为旅游者,去饱览中国自己的航天基地。
如今,刘亚东那时的感慨和呼吁已经变为现实。
5年的在美新闻职业生涯,使他有了比一般记者更敏锐的嗅觉和更独到的视角。
1999年7月1日,242家开发型科研院所实施转制。仅一个月后,时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毛如柏在接受他采访时,不经意提到了正迈出“下海”第一步的宁夏水利科学研究所。刘亚东马上联想起能出售15年后气象资料的美国国家气象研究院,以及那些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国外公益类科研机构。他知道,自己“钓”到了条“大鱼”。于是,他马不停蹄地前往宁夏水科所采访。其后,他发表的题为《大漠深处有绿洲》的新闻调查,成为当时中国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风向标。
在今天的新闻前沿,刘亚东不仅是战斗员,更是指挥员。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准确的价值判断,使这位指挥员在一次次重大战役报道中运筹帷幄,出奇制胜。采访三峡工程,他要求记者们强力攻占自主创新的制高点;采访老工业基地沈阳,他迅速凝练出“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沈阳人坚定不移”的主题……不少在他指挥下冲锋陷阵的记者,已在中国新闻奖金榜提名。遇到难以驾驭的重大题材,刘亚东往往还是亲自披挂上阵。2004年3月3日,科技日报刊发了12000字的长篇通讯《海纳百川 播种未来》,公众藉以全景感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进程。圈内人都知道,要把这一历时两年半、国务院10多个部委参与、2000余名专家献智的巨业,史诗般地展现给读者,没有大气魄、大思考和大手笔,是绝对办不到的。刘亚东再次证明了自己。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和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经验交流研讨会”开幕式。4名受邀演讲的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中,只有刘亚东“不按常理出牌”,他讲的不是自己的新闻从业历程,而是把与会的中国新闻界精英们带入“强化对外传播,实现国家利益”的思考中。“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在演讲的最后,刘亚东提到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这句很有刺激性的话。他强调:“铁娘子的话虽有失偏颇,但却足以让我们警醒。”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总结研讨成果时说,刘亚东的演讲“体现了长江韬奋奖的价值。”
文如其人
文如其人。其人幽默风趣,文亦然。
刘亚东的语言和文字,潜藏着一种让人愉悦的因子。他的很多文章,你一口气读完,可能拍着桌子笑到泪流,然后心里痒痒地,就想立刻见到他。
“一个不懂幽默的人,我想象不出他能当个好记者。”他时常这么说。
由于他体型健壮,声若洪钟,不熟悉他的人往往因他的气势,怯于与之对话。但科技日报的员工说起他时,很多人的脸上都有一种不经掩饰、直接漾开来的欢快神情:“刘总风趣得很!”每年一度的领导班子述职大会上,刘亚东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总是引来阵阵笑声,为会场平添几分快意和轻松。
获长江韬奋奖后参加经验交流研讨会,他演讲时的开场白也让人莞尔——
“我本来不想在这儿班门弄斧,但来江西之前,中国记协的同志对我说,你要不发言就不让你住单间。看来,不住单间的威慑是有效的。”
文如其人。其人率真平易,文亦然。
他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作新闻就是讲故事,记者就是一个通风报信的人。记者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太高,否则肯定做不好这份差事。”
在刘亚东看来,一则好的新闻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讲故事,但并不是所有记者都会写新闻。这么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在一些记者的笔下却变得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缺乏生气。“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新闻和生活之间的血肉联系。对新闻的模式化、概念化理解窒息了他们创新的天赋。”
是的,新闻作品除了大众传播功能之外,它所反映的记者本身的品格和品行,实在太多太多。
刘亚东,这个让人接触一次就能记住的北方汉子,不管居于高堂之上,还是游走四海八方,他的视角总是平的。 由于他不喜欢“听他人说教”,所以他从不“说教给他人”。
刘亚东采写科技新闻有个座右铭:把术语还给专家,把知识传给读者。他痛恨那些充斥着术语和数据、晦涩难懂的科技新闻报道。阅读他的新闻作品,你无法觅到一丝矫揉造作或不懂装懂。
每作一篇科技报道,刘亚东都力争用最浅显的文字,将新闻主题准确、通俗地表达出来。《超越黑暗》、《地方科委工作的几个亮点》、《探究诺贝尔为何不设数学奖》、《今年最后一分钟有61秒》、《旧鞋子与新地板》、《兰迪不信邪》、《气象预报:能掐会算美国佬》、《彗星好觅 饭碗难寻》……都堪称典范。
幽默,风趣,率真,平易,这些品质皆由百变人生沉淀的智慧滋养而成,正如那石中鸡血,是翻天覆地的火山喷发才换来了凝滞的岁月精华。
本真难掩
鸡血石是“入世”的。
刘亚东也绝不仅仅是个善于采新闻爬格子的记者,或善于做标题改稿子的编辑,“不安分”的他更像是一个活学活用、长于交际的霹雳游侠。
在国外,一个人代表的往往是一个国家。刘亚东对此深有体会。因而,他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坚定地捍卫祖国的利益和尊严,毫不含糊。
在于新奥尔良召开的一家大型IT企业年会上,他敏感地发现,场外众多飘扬着的国旗中夹杂着台湾的旗帜。于是,他召集参会的其他中国驻美记者,共同与主办方围绕“旗帜”问题,打响了一场攻防战。经过一整天的严正交涉,最终迫使台湾旗帜悄然落下。当地媒体对这次事件做了详尽报道。
当不了解情况的外国记者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西藏问题、台湾问题提出尖锐质疑时,刘亚东便真诚地邀请他们坐下来,喝上一杯咖啡,有礼有据有节地聊聊,如此这般地,变“大摇其头”为“微笑颔首”。
回国后的他血性未减,本真示人。刘亚东自幼酷爱音乐,用他自己的话说:“连会带不会,弹拉吹打一共能玩十几种乐器。”即便在被同僚恶意诟病有所谓经济问题的时候,即便上级主管部门派来调查组找属下一一核实情况的时候,他的办公室里照样还是在工作间隙传出悠扬的手风琴声。
那阵子,刘亚东那极富感染力的标致性笑声也没有一丝改变,无论频度,还是响度。不仅如此,他还在报社成立了60人的大型合唱团,一门心思地准备参加科技部“迎七一”歌咏比赛。他改编曲目,组织排练,担任伴奏,最终带领大家赢得大奖。
颁奖台上,科技部驻部纪检组组长握着他的手说:“你的心理素质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刘亚东心想,鸣罄击缶尔。因为他坚信,事情总会搞清楚。不久,终于真相大白。
此,白璧存外,热血内涌,真石亚东。
刘亚东:科技日报社编委,高级记者。就读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就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博士学位。1992年至今,在科技日报工作。曾任科技日报驻联合国暨纽约首席记者5年,2003年起任科技日报社编委。采写的作品两次荣获中国国际新闻奖二等奖,两次荣获科技好新闻奖;编辑的作品四次荣获中国新闻奖。2007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8年,获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

成都文理学院传媒学院 刘亚东:游刃文理的传媒达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0151/307963593717.html

更多阅读

美国大学和文理学院的区别 文理学院与大学的区别

美国留学,一般我们的排名都参考USNEWS,在USNEWS综合排名前100名的大学,不管它规模是大是小,全都是朝向研究方向发展,也就是“研究型大学”。  而文理学院和研究型大学很相似。一般来讲,美国的学院是四年制的高等学校,提供文理科学士学位

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有哪些区别 文理学院和大学的区别

一般在选校的时候,中国学生习惯性的选择综合性大学,因为在中国你无法选择文理学院;但是美国就不一样了,有多少人能准确的说出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有哪些区别呢?  1.在排名方面,综合性大学跟文理学院不在一个系统下排名。所以大家平时

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文理学院 图书馆湖北文理学院是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合并的全日制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办学层次为本科,属二类公办学校,并于2001年开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被纳入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使我校成为湖北省同类院校中唯一

绍兴文理学院成教函授专升本高起专简介 函授高起专

绍兴文理学院成人学历教育设有绍兴文理学院函授和业余教育等多种成人学历教育形式,现有各类成人在籍学员1万余人。是全省普通高校中成人教育招生门类最齐全、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本校完全支持在岗函授,让您在工作的同时获得学历提升

声明:《成都文理学院传媒学院 刘亚东:游刃文理的传媒达人》为网友枕边情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