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御马坊十年后 旅美求学十年后,他却想在北京打造一所求慢求拙的新中式学堂



看点 今天,来到校长堂的是北京培德书院总校长钱志龙博士。这个在90年代从上海保送到北京大学的学霸,旅美近10年后,回到国内,遇见李亚鹏和道禾教育的曾国俊先生,组成培德书院的三驾马车。三个男人一个梦,作为培德书院的总校长,钱志龙想打造一所国际化的中式学堂,一所现代化书院式的耕读村落,求难、求拙、求慢、求少。他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文 | 厉校麟 摄影 | 晓黒

编辑 | 闻琛



“嗨,你们好,这么早就到了!”钱志龙西装革履,一米八的高个,迎面走来,眼里放着光芒。初到北京顺义区北六环,不熟路况担心堵车,我跟摄影师早一个小时抵达培德书院,进入校门就沉浸在培德一茶一坐间的中国韵味里。

“我先去看看办公室里的小鸡仔,听说又孵出来四只。”钱志龙兴奋地上楼了,留下我们惊讶疑惑的表情跟随其后。我下意识地翻起他的朋友圈,因为他有每天写校长日记的习惯。


“……孵蛋器就在我办公室,每天看无数遍,焦虑到失眠,曾梦见蛋碎,曾梦见夭亡。赶回学校见证小鸡破壳的瞬间,眼眶湿。这就是体验式教育,这就是生命教育。”

——摘自校长日记


原来,一个月前,他在学校里发起了护蛋行动,成功护蛋的孩子们还可在他那儿领养受精鸡蛋,这几天,刚好是小鸡仔破壳之时。因为他希望成为孩子们不会惧怕的校长哥哥,他说孩子们的鸡仔就是他的鸡大侄儿。

钱志龙的用心、感性和幽默,超乎我的想象。

民族的双向的才是国际化



90年代,钱志龙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保送到北大,毕业三年后,赴美靠全额奖学金在伊利诺伊大学修了传播学硕士,在夏威夷大学修了语言教学硕士,最后在南加州大学拿到教育学博士。

求学期间,为了体验并改善生活,他干过家教,做过翻译,摆过地摊,开过卡车,甚至打过黑工。毕业后工作经历更是丰富,美国智库之一的亚洲协会顾问、华美协进社中文和书法老师、美国中文电视新闻主播、美国罗耀拉大学教授、美国半岛国际学校小学校长。

“听起来有些许跌宕起伏,当时为什么要出国呢?”我问。

“国内第一份工作打开了我了解世界的窗口。我在美国26所耶稣会大学联盟发起的一个国际生交流项目担任主任助理,每年带着几十个孩子在国内到处转,向他们讲中国人的故事。而让我惭愧的是,很多耶稣会大学的老师,德高望重的神父,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完全超越我。“

这份工作让钱志龙意识到两个问题:


第一,民族的才是国际的,国际化道路的第一步,就是你对自己国家的了解;


第二,国际化是双向的,每个人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在交流和传播文化。

“所以,我想出去,一来学本事,二来我也有抱着传播中国文明和文化的使命。”

“国外发展得很好,为什么又回国了?”我又问。

“可能有信仰的人更容易理解这种情形,就是你听到一种召唤说,你该回来了。”

旅美将近10年,钱志龙放弃国外的职业发展。去年,正式出任培德书院国际学校总校长。

什么叫国际化中式学堂



2013年,钱志龙回到国内,踌躇满志,想在体制内有所作为,想挑战和改良,最终这个当年体制内出来的学霸,在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多年后,已经与体制格格不入。

到了国际教育圈,钱志龙用了一个“逃”字。这一“逃”,成为培德书院的总校长,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天命”所属之处。

2014年,他曾做过一场演讲,《熊掌和鱼:略带偏见的中西方教育比较》,微信上广为传播和转载,累计阅读量达千万次。之后也有人抨击他是体制内教育的受益者,现在却反咬一口。对于这个说法,钱志龙说自己不是受益者,是幸存者,所以有资格批判。而他一直认为,他没有在批判内容。“体制内教育的内容没有问题,因为我们的底蕴文化还在,只不过办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量方式错了。”

为了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去年,他又顺势推出了第二讲《熊掌和鱼:古典中式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谋而合及殊途同归》。“大道至简,殊途同归。当下的IB、AP课程,华德福、瑞吉欧等教育理念,一定是相通的,也一定是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的。”


而近期在准备的第三讲《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家之JIAN》,更是想表明自己办学理念的出处。他最想做的就是打造一所专属中国孩子的国际化中式学堂,如我们视频采访中提到的,他要让培德书院与当下火爆的“中国味的国际教育”有所区分,成为一所真正“国际化的中式学堂”。

“中国孩子,首先该有中国的审美标准和人文素养。得先打好中国底色,然后再绽放国际色彩。”

“什么是国际化?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群人,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带着他们的母语,自身的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聚在一起,彼此互通有无,互相欣赏,而不是西方化,被同化。” 这是钱志龙一直对外强调的国际教育理念。



雅文化课堂古琴室

这也应了培德的校训“根深中国,盛开国际”。所以,培德的孩子在基础文化课之外,学的是二十四节气生活,学茶道,学六艺(木工、金工、陶艺、制书、手抄纸、染织),学琴棋书画,学经典吟诵等。所以,走进培德书院的六艺工坊和雅文化课堂,会感觉这不像是一所学校,更像是一间美术馆、博物馆和民俗文化馆。

但同时,培德以其巧妙的方式融入国际化的元素。幼儿园每个班级配一个中国主教,一个助教,一个外教和一位艺术教师。而外教老师的工作目的不只是教授英文科目,而是以外语母语者的身份,陪伴在孩子身边,在学校各种场合顺其自然的存在,带来外语文化的氛围,看待事物的视角及处理事情的方法。

“孩子启蒙时期,我们不会去考量这个孩子掌握了多少词汇量,或语法知识掌握得如何,而是说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天然的双语多元化成长环境,让孩子对外语有亲近感、认同感和安全感。”

教师“不为而成”,教育“无为而治”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梅贻琦


以上两句教育名言出自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民国教育思想家梅贻琦,他也是钱志龙最敬佩的校长。一个教师“不为而成”,和道家的“无为而治”不谋而合,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一所学校办学是否成功,首先要看能否找到高尚品行的教师。钱志龙常会在公开演讲上背诵这两句话,以表对梅老先生教育思想的敬佩和认同,他也同样这样要求培德的老师。

“我对老师的要求不拘一格,当年梅校长也是如此,只要能邀请到优秀的人才,我甚至可以让出校长的位置。”

钱志龙认为,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一个老师,可以不会教课,可以管不好课堂纪律,但是不能不会做人,不能管不好孩子的品性,而管好孩子的品性就是要靠老师自身的品性和师德,“从游”的意义即是如此。

“从游”强调师德,还需要老师发自内心的爱,那是超越教师职业本身的要求。“老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技巧都可再教再学,这是技术层面的能力,但是发自内心地爱孩子,这几乎是天生的,教不会学不会。只有对教育想法、有追求和情怀,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到位。所以,我找好老师,不看文凭和资历,看他的为人,看品德,看爱心。”




钱志龙这种对老师的要求,跟自己在人生关键节点上遇见多名恩师有着必然联系。他多次对外提起有一位老师,每一次都会哽咽。采访前我本想避开这个话题,怕自己没有能力处理当时的窘迫,但话题自然而然就提到了这位老师,钱志龙依然哽咽眼眶湿润。

当年他保送北京大学,父母是上海第一批下岗工人,根本没有能力支付一年1500元的学费,是这位高中语文老师,垫付了他大学四年的学费。“老师说这个不是馈赠,也不是借贷,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信任。我们记住一个老师,并不是因为他教授的知识,而是他带给我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可以传递的。”

他在国外兜兜转转,带着国际化视野,保持着对中国的热爱,他回到了当年老师给他爱的地方。“这就是轮回和传承,生生不息的传承。别人问我有没有想过做其他行业,我说我一点都不想,这就是天命。”

孩子成为一名厨师又如何?


每周四的家长开放日


钱志龙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年365天,孩子差不多180天,每天8小时在校。所以,一个孩子是否有教养,1/6在学校,5/6在家长。学校的招生工作,他一直主张不挑学生挑家长,而这个“挑家长”不是说家庭的经济或者社会地位如何,而是看家长的品行素养,教育理念是否和培德高度一致。

怎么个一致法呢?钱志龙首先提到培德书院的办学理念,是反主流求学价值观,反高速、高效和高能。“因为教育不是工业,教育是农业,我们要求难、求拙、求慢、求少,培德是一所做减法的学校。”所以他不能回答“我的孩子将来能上名校吗?成绩能比过同龄人孩子吗?”诸如此类功利性的问题,他也不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量化培德的孩子的成长。

“放眼未来,能力比知识重要,习惯比能力重要,心性比习惯重要。培养好孩子的学习习惯,无论将来世界怎么改变,就算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被淘汰,孩子也可在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下,更新自己的能力结构和技能。


而且一个孩子的成功标准应该多元化,现在父母都只盯着要考名校,要有一张镀金的文凭,要找一份高薪的工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孩子成为一名厨师又如何?只做一道精致的菜又如何?只要他能从事倾心的行业,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在做内心愉悦的事,他就不可能不成功,不可能不受人尊敬,不可能不快乐。”

“那家长会问吧,交了那么多学费,怎么跟他们一个交代?”我问得很直接。

“‘交代’这个词就用错了,这是消费者心态。学校和家长彼此间是类似婚姻的契约关系,夫妻双方,知道彼此不足而容忍,怀抱期待,一起为共同的愿景努力和改变,而不是消费者和客户经理之间的关系,用一根食指的态度对待学校和老师,这样的家长一不礼貌,二不专业,我也谢绝这样的家长加入培德。”

如此看来,加入培德的家长,在当下急功近利的氛围下,自然需要很大的胆量和魄力。钱志龙也坦言,没有风险承受能力的家长不适合来培德,不过让他庆幸的是,敢于冒险有见识的家长越来越多,至少从培德招生情况和现阶段培德在国际教育圈内受认可的程度来看,求慢求拙的办学模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家长们的共鸣。

采访当天,我就遇见一位家长,专程从上海过来考察培德,他还有个考察对象是上海的一所主流国际学校,在我们采访结束离开培德的时候,校长告诉我们,家长已经预缴学费了。

“现在很多孩子,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只是因为父母的期待而读书。这些问题都是大格局上应该要思考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也是要有一定的格局的,我很喜欢纪伯伦的那首诗《论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不属于你,只是借你们而来,你跟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参与孩子生命进程,而不是干涉。他的成功和快乐由他自己来定义,而不是家长来定义。”

三个男人,一个书院中国梦



培德书院的诞生,必须得再提及另外两个男人,也是两位父亲,李亚鹏和曾国俊先生。

或许此时,再给李亚鹏冠上“明星”两字并不合适。

“这位父亲对女儿的教育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在教育的引导下,3岁半可以通读金刚经;5岁可以独自完成14公里的登山跋涉;每一个中国传统节气之日,女儿都会去郊外做科学观测,7年168次,风雨无阻,大自然已经成为她最好的朋友。”

这就是父亲李亚鹏,培德书院董事长,我们都知道这个女儿叫李嫣。

热爱中国书院文化的他,同时创办了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办乡村公益书院,保护传承手工艺者,重建中国雅乐文化……在钱志龙眼里,他是一枚文艺男,但更是一位乐于思考和付出、关注孩子教育的父亲。

另一位父亲,是台湾道禾教育创始人曾国俊。20年前,为了给女儿创办一所理想幼儿园,他去到德国学习华德福教育,进乡下体验村落文化,最后他捋出思路,要为女儿办一所现代书院式的耕读村落。女儿慢慢长大,他办出了小学、初中,探索出一条体制外的根深于中国文化的实验学校,高中也正如期而至。

道禾教育已经成为台湾教育学界的一朵奇葩,而曾国俊在艺术家身份之外,也成为了一名资深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

2013年,两位父亲相见恨晚,一拍即合。2014年,培德书院在北京罗马湖畔正式落成。2015年曾先生三顾茅庐,钱志龙加入,成为培德新掌门。三个男人,一个书院中国梦。

钱志龙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发生。

其实培德还很小,去年尚在襁褓中,现在还在摇篮里。依然要面对很多焦虑的家长问着急功近利的择校问题,依然需要马不停蹄地四处寻找优秀的老师,依然需要不断更新改进课程设置。

日本天皇御用的木匠秋山利辉曾说过一句话, “当你在做一件正派的事情,正派的人和正派的资源都会向你涌来。”

对的人进来,事情就可以慢慢做对了。

采访结束回到上海,有一天,偶然又看到钱志龙的校长日记。


“成功孵化的15只小鸡里,有一只出生时就很虚弱,尽管大家尽心呵护,还给它专门建了单间,但还是没挺过来。培德师生在大柳树下、农耕园旁为它和其他二十多枚没能孵化的鸡蛋一起,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庄重的葬礼。为了让孩子别太伤心,猫猫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故事引出话题。大多孩子还未经历过生死,从他们的神情里,泪花中,我知道他们会记住今天,他们将开始思考一些有关生命的话题。”


——摘自钱志龙校长日记



校长支招


如前文所述,钱校长不挑学生,挑家长。近期,他在北京一场教育论坛上的又一演讲——《对号入座,你是校长最不喜欢的家长吗?》,言辞犀利。那么,来看看国际学校最不喜欢的家长类型是那几类吧。

家长需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孩子求学路上,教育归根结底需要选择和取舍,且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做指导。价值观错了,那就样样都错了!尤其是在蒙学——学前和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优秀的品性和良好的习惯远比填塞套装知识更重要,这个排序不能错,这个顺序也不能错。

然而,一所好的国际学校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应该是独立自由的。那什么叫独立学校呢?

钱志龙引用一位老校长的演讲:


“第一,独立于社会正确或不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独立于政府英明或不英明的教育政策;


第三,独立于家长们正当或不正当的诉求。”


一所独立学校,一所敢于做一些尝试的实验学校,能够生存下去,能够有持久生命力的唯一可能就是坚持这三个独立,不然,就会被家长绑架、被普世价值观绑架。

所以,一所好的国际学校,最不喜欢的家长类型为以下五类:


上帝型—家长是消费者心态,学校老师是客户经理,孩子就是商品。这类家长觉得交了学费,随时都是抱着投诉和抱怨的态度,而不是以一种健康的家校关系、战友联盟关系参与到孩子学校教育中。


天才他爸型—这类家长往往从自己孩子利益出发,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学校课程设置和校规的制定。但是学校看护的不是一棵小树,而是整片森林。通常家长们看到的问题,一般学校也会看到,只不过学校要权衡取舍,眷顾所有孩子的需求。


求医问诊型—这类家长事无巨细,往往问一些让学校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很焦虑,觉得自己孩子有很多问题,迫切需要一个专家或老师给他开药方,给孩子治病。这类家长初衷是好的,但他自己并不愿意去思考。

北京平谷御马坊十年后 旅美求学十年后,他却想在北京打造一所求慢求拙的新中式学堂


孩奴型—这类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牺牲太多,把对孩子倾注的代价和心血,全部转嫁到对学校的期待上。我们提出“三代塾”的概念,旨在希望家长们参与而不干预孩子的成长。


媚洋型—这类家长崇尚西方教育,只认可西方教育成果,信任外籍校长才能给孩子一个国际化的未来。但现在国际学校遍地开花,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家长真的需要警惕,学会辨别。



“校长堂”回顾


今年拿下海外名校500个Offer,校长说精英教育要更强调个人奋斗10年,这位校长让一个班级成为一所学校教育不是一双37码的鞋,这位校长把非学霸孩子也送进了世界名校


点击关键字阅读外滩教育2000+篇优质文章


探校录|少年书房|家长课|数学思想

学英语|大考场|美高党|国际课程

小留学生日记|批判性思维

钢琴课|酷老师|写作课|牛娃录|排行榜


喜欢就点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0251/882141481893.html

更多阅读

材料作文《马价十倍》 文言文马价十倍

材料作文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理性看待权威前些日子,听了场葛剑雄教授的讲座,主题

十年后的一天 多年后的一天600

十年后的一天一觉醒来,日历上竟然显示着2020年10月6日。我居然来到了十年后。正当我在惊讶之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Where are you? Thematch had already began!”“What?”“Did you forget that you have avery important match t

十年后的重庆朝天门,皮草批发市场销售超5亿 重庆朝天门码头

华南城网皮革频道:十年前重庆人不爱穿皮草,十年后的重庆一年皮草销售超过5亿元。重庆的冬天不算太冷,可是这里的皮草消费却异常火爆。那么重庆人每年要消费多少皮草呢?作为重庆最早的皮草集散地,朝天门皮草批发市场2011年的营收数据就达

五年级《二十年后回故乡》点评 二十年后回故乡400字

点评人:五六年级作文导师团 姚彩霞二十年后回故乡“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身在他乡,已成为大学教师的我,时常在心中哼唱着这首思乡曲。想到今天即将回到故乡,恨不得马上飞到故乡。汽车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声明:《北京平谷御马坊十年后 旅美求学十年后,他却想在北京打造一所求慢求拙的新中式学堂》为网友爷只爱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