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做诚信的人》,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活动。
一、 说教材
1、 本课的地位
《做诚信的人》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十课第二框的内容,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取得信任 ,努力做诚信的人。不难看出,本框是这一课这一单元乃至本册书的最后一框,也是本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在本册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诚信的具体要求、诚信的守则;理解诚信与谎言和隐私的关系;把握诚信的核心是”善”。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诚信守则的实践能力,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展现诚信问题上的智慧,愿意做诚信的人。
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诚信守则;
教学难点:对诚信的理解要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如何展现诚信的智慧。
二、 说学情:
社会呼唤诚信,社会需要诚信,可现实社会中又存在许多不诚信现象,使诚信问题受到了拷问。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打造诚信社会需要从青少年抓起。现代的中学生思想活跃,极易接受新事物,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导致校园中不诚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习这一课,就是教学生如何做诚信的人。
三、 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新课标强调,只有体验,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获得真知。所以本节课让学生融入到创设的情境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
2、案例分析法:利用热点案例进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观易懂。
3、活动探究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活动贯穿始终,通过活动获得知识,淡化说教,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欣赏图片的方式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同仁堂的对联,以及了解同仁堂的经营理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同仁堂的图片,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做诚信的人》。
学习过程:
活动一、案例分析---《达芬奇家具造假案》
郭沫若先生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播放视频《达芬奇密码》,通过对同仁堂的经营理念和达芬奇事件的比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企业一定要诚信守法经营,企业如果没有诚信,那么发展再大,也会遭遇诚信危机。做人也是如此,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没有诚信的个人是社会的危险品,没有诚信的民族是民族的悲哀。进而总结出:做人要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所以我们要做诚实的人,也就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即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让学生能懂得坚持实事求是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达芬奇集团为了谋求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牺牲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它将面临退货、索赔、破产、倒闭等一系列危机,该公司的经营将全面终止,这就是无信经营,造假欺骗带来的后果。以现实中的热点案例来影响学生,不仅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不诚信会给社会和自身带来严重后果,既害人又害己。能增强说服力,感染力。那么我们对待诚信应该持何种态度呢?让学生探究得出结论:当发生利益冲突时我们应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应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达芬奇公司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其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对消费者的欺诈应当依据消法第49条规定的,达芬奇公司应当承担双倍赔偿的法律责任。此外依据相关部门已经公布的相关事实,达芬奇公司的伪劣产品销售额早已达到追究其刑事责任的标准。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达芬奇CEO的亲属,并且你也在该公司上班,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后果,通过分析可以总结出:当情与法发生冲突时我们应站在法律的一边。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分析,学生相互讨论,既达到了突出重点的教学目的,又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是非观。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诚信守则的具体内容四个方面:1、坚持实事求是。2、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我们应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3、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我们应站在长远利益一边。4、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我们应站在法的一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非常复杂的。我们讲诚信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作出诚信选择是需要智慧的。顺理成章的转入下一个问题的学习也就是:诚信的智慧。
活动二:案例分析 ---《左右为难》
让学生欣赏案例,设计这个案例一是让学生懂得诚信品德践行的复杂性;二是让学生重点了解对人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的关系,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处理好这对矛盾;三是提高学生日常生活中在种种两难中选择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相互交流中寻求答案。明确讲诚信与尊重隐私的关系不能简单化、教条化、而应结合具体情境,坚持原则、权衡利弊,妥善处理。这样教学既突破了难点,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要诚信就不能说谎,然而我们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复杂,在特定的情境中有时需要说一些“善意的谎言”。通过开辩论会让学会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活动三:辩论会-----“诚信与善意的谎言”
辩题:正方--------“善意的谎言”不违背诚信。
反方--------“善意的谎言”违背诚信。
组织全体同学参与,按座位分成正反两方直接进入自由辩论阶段老师加以引导总结。通过辩论调动学生情绪,激活学生思维。在冲突中、在比较鉴别中学会把对诚信的理解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诚信的核心是善,只要从维护对方利益出发,与人为善,出于公心,就能做出正确选择,拥有诚信的智慧,做一个诚信的人。
拓展思维:
课程内容结束后我送给学生几句话,也叫课后寄语,这几句话是: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2、言必信,行必果。
3、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欣赏中获得愉悦,从愉悦中引发思考,从思考中感悟真知。从而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这样就比较完美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作业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你准备怎样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请你制作你的诚信档案。
这一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理论上做诚信的人上升为行动上做诚信的人,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分两部分:
(一)、诚信守则:
1、诚实会获得信任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
(二)、诚信的智慧两方面:
1、诚信与具体情境相结合
2、诚信与隐私、与谎言的关系
3、诚信的核心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