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2)

  案例十一:你也有一双自由的翅膀

  伟伟身患残疾,单眼失明,且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入园前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现在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弱。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出于同情与爱心,对他格外关注和照顾,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悄悄挣脱,并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

  我心里咯噔一下,是不是我对他的特别呵护已经形成了对他的束缚,甚至正在伤害他的自尊?“受伤的小鸟”也有自己小小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想象和飞翔。我应该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和小朋友一起健康成长;我还应该启发别的孩子学会帮助有需要的小伙伴,营造人人平等、和谐相处的愉快氛围。

  专家点评:

  爱他,不是让他觉得他很软弱;爱他,是让他充满生命的力量!

  案例十二: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一天晚上,我从厨房里走出来,看见3岁多的女儿把一条大浴巾铺在地板上,自己踩在上面跳来跳去。这条浴巾可是我今天刚洗好收回来的,她竟然……我又急又气,就要呵斥女儿。她却一脸兴奋地对我说:“妈妈,你看,我正在云朵上面跳舞呢!”看着她兴奋得发红的小脸,我一愣,再也呵斥不出来。我按捺住内心的震动,坐下来欣赏女儿跳舞。她一会儿跳跃,一会儿转圈,一会儿躺到大浴巾上打滚。那一脸陶醉的样子,仿佛自己真的置身云朵之上,在美丽的天空中自由挥洒。跳了好一会儿,她才停下来,爬到我怀里。我不禁感叹,感谢女儿及时表达了自己,让我今晚能够欣赏到美丽的云端之舞。

  专家点评:

  弄脏刚洗的浴巾,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是孩子的调皮和破坏;然而,在孩子纯净而美好的心灵里,却可能是动听的音乐和美丽的云朵。他们并无破坏的意图。如果我们从成年人的视角出发,急着批评教育孩子,孩子那独特的视角和惊人的想象力,就会被粗暴地扼杀。所以,当遇到“破坏”性事件时,别急,听听孩子怎么说。

  案例十三:孩子,你可以说“不”

  身为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忽视或不能容忍孩子对我们说“不”。其实每个孩子在说“不”时都有自己的理由。

  在我和女儿之间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天晚上,女儿突然要去拿装着奶粉的盒子,我怕奶粉洒出来不让她拿,但她很坚定地说:“不行。”几分钟后,果然她把奶粉撒在了桌子和地板上。她怯怯地看着我,当时我很想发火,但还是拼命抑制了这种冲动,并对她说:“现在你和妈妈一起把这里收拾干净。”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她小声地说:“我想帮妈妈做家务,我想自己冲奶粉。”

  听后我庆幸自己没有责备她。虽然奶粉撒了,但这和她那美好单纯的心愿相比是多么微不足道!

  专家点评:

  孩子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人,面对周围的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做法,成人应还给孩子说“不”的权利,管住自己的嘴,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们“不”字背后的隐情,做个会听孩子“话”的家长,这才是对孩子的爱。

  案例十四:当孩子不和人打招呼时

  女儿刚学会说话的时候,嘴很甜,喜欢叫人,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金口难开了,见人不是低头不语就是装作没看见。我忍不住催她:“乖,快问叔叔阿姨好!”她没反应。我有些难为情,再催,还是不叫,我就急了,说:“宝贝,不叫人可不礼貌啊”、“没有礼貌的孩子是没有人喜欢的”等等。几次三番之后,收效还是不大,孩子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有一天我实在生气,终于采用了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她。在一次孩子不与人打招呼的时候,我快步往前走把她晾在了身后。孩子马上紧张地追上来,我生气地说:“我不喜欢没礼貌的孩子。”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好像很委屈的样子。

  专家点评:

  紧张害羞也好,谨慎小心也好,不打招呼的背后,一定有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感受。家长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当众指责,更不要强迫他,要尊重孩子有不打招呼的权利。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比如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有时你是在心里叫人了(打招呼了),如果下次你能说出来就更好。”也可以引导孩子用表情、动作等自己喜欢的方式打招呼。

  案例十五:事情没做好不等于自己不好

  我以前总爱表扬壮壮:“你真聪明!”但后来我发现,如果壮壮做不好一件事,他就会特别烦躁,哭闹。前段时间,我给他买了一辆新款滑行车,他刚开始并不会滑,就很生气,索性不滑了。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的差别震惊你!》,我知道了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常被表扬聪明的壮壮,在遇到挫折时接受不了自己的失败,怕别人说自己不够聪明。明白了这些,后来我就再也不表扬他聪明了,而是多描述和鼓励他的努力,比如:“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为你骄傲!加油!”

  专家点评:

  孩子对自我的认可过度依赖外在的评价,孩子会认为事情没做好是自己不够好。欣赏这位家长积极的学习,发现了鼓励和表扬的不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应集中于他所做的事情而不是个性品质(如聪明)上,在孩子做得不够好时,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说:“这件事虽然你没做好,但你是好的!”

  案例十六:“你能行!”和“你不会!”

  你能行

  妈妈:“轩轩,今天帮忙妈妈做事,好吗?”

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2)

  轩仔:“好啊,我最喜欢做事了。”

  妈妈:“那我们今天一起洗碗。”

  轩仔:“好的,我最喜欢洗碗了。”

  轩仔:“妈妈,我要洗泡泡(洗洁精)。”

  妈妈:“今天妈妈先洗泡泡,你来过水,下次就轮到你洗泡泡,妈妈来过水,好吗?”

  轩仔:“好!我会洗得很干净的!”

  妈妈:“对!你能行!”

  你不会!!

  几天前我给孩子买了一双鞋,周六早上刚一起床,我就看见孩子在自己刷鞋,我还是头一次看见孩子刷鞋呢!

  妈妈:“怎么自己刷上鞋子啦?我来刷吧!你怎么能刷得干净呢?”

  孩子:“不用,我喜欢这双鞋子,我要自己来把它刷干净!”

  妈妈:“你不会,你从来没有刷过鞋是刷不干净的,到时候我还得再费一遍事。”

  专家点评:

  孩子需要通过体验“我能做多少”来获得成长的心理营养,需要多多体验自己能去做、有一些能做到或做好!做得越多,孩子获得的自信也越多!孩子越小越容易受到家长的语言暗示,当家长对孩子说“你不会”时,孩子会认为自己真的不会,然后放弃尝试!

  案例十七:童言童语

  诺诺:一个妈妈不够,要去超市再买一个回来。买一个会讲故事的妈妈,一个会做游戏的妈妈,一个会唱歌跳舞的妈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05371/143901348.html

更多阅读

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备课知不足,教后方知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王小槐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这个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

我的新书《孩子这就是我给你的爱》节选 敢不敢给你的爱

目录1走出爱的误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而唯有一种爱,却是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1.1爱的七大

单亲妈妈奚美娟:孩子能造就母亲最无私的爱

单亲妈妈奚美娟:孩子能造就母亲最无私的爱美娟是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父亲是玩具设计师,母亲是纺织工人,整个家族中没有任何人从事艺术。早年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当演员。至今她已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40多个

爱孩子爱未来“爱的寄语” 爸爸对女儿的爱的寄语

爱孩子 爱未来“爱的寄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孩子让未来更美好!每个宝宝都是可爱的天使,是爸爸妈妈的希望,是整个大家庭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关爱观是建立一个孩子良好成长环境的重要保证。表达父母对孩子的

声明:《给孩子适宜的爱 给孩子适宜的爱(2)》为网友我不是你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