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与崔莺莺 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元稹的爱情

元稹简介

说起元稹,不得不说其相貌,在唐朝这些个诗人中,元稹算是相当帅的,而且这种帅在小时候就有苗头,所以,他年轻时,那绝对是个万人迷,能以一个小官就能攀上了韦夏卿这个高枝,不光有才,帅也是他征服韦丛的一把利器。

元稹雕像

再说元稹的才,那绝对也是翩翩公子,才华横溢,年少既有才名,从流传至今的诗篇来看,他绝对也是一个走心的好诗人,才气对于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很重要的。江湖传言,男人要么帅,要么有才,二者一定要有一样,这样才能征服女人,而元稹两样都有,不得不感叹命运有时候是偏向某些人的。更可怕的是,他元稹一个帅才,偏偏又很勤奋,你说他不成名都对不起这条件,白居易牛逼,但白居易和元稹一起考上大学的时候,白居易比元稹大了八岁,这就意味着白居易高考参加的可不是一回两回了,元稹本身就聪明,再加上勤奋,早考取功名也在情理之中。

元稹后来虽然一直混在官场,大官小官也都当过,贬来贬去,浮浮沉沉,也是家常便饭,政治嘛,本身就没有对错,关键要看站队,元稹一辈子过的还算凑和,政绩不明显,但也不算庸官。

元稹以诗名流传,他的诗歌评价最高的算是离思悼亡诗,那这和他细腻的感情和几段感情经历也有很大的关系,崔莺莺、韦丛、薛涛个个都是个人物,个个都是激发元稹诗性的催化剂。元稹终年53岁,死在被贬值的武汉镇署之中,也算善终了。

元稹的诗

元稹的诗作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因为诗写的好,是他应有了很多的仰慕者和红粉知己。

元稹画像

元稹的诗,其实是非常的扣人心弦和感人肺腑的。菊花没有牡丹的富荣美丽,没有兰花显得高贵,却有很多诗人偏爱菊花。东晋陶渊明就非常喜欢菊花,写过流传至今的《饮酒》,其中写道采摘菊花要去东篱下,悠闲的见南山。到了唐代,元稹的诗《菊花》也同样的有韵味。

元稹的诗中提到,“一簇簇,一丛丛的菊花好像是陶渊明的家”《菊花》这首诗里用了比喻的手法,还用了两个“绕”字,第一句那个“绕”是跟我们说明满院子里都是菊花,菊花盛开的很茂盛,可以看得出元稹对菊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第二句中的“绕”字是说作者在赏菊花赏的都入迷了,有点流连忘返了……“遍绕”“日渐”也用的很棒,这两个词充分的表现出元稹对菊花的喜爱程度,对菊花的痴迷。

元稹为什么“偏爱菊”是因为菊花在经过了风风雨雨之后才凋落。秋天过后,其他的话都已经凋谢了,只有菊花在屹立在风中,给生活添了许多生机,生机盎然。而且他在诗中也说到,当菊花也凋谢了,就再也没有花可以欣赏了,由此可以看出元稹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四季之中菊花是最后开放的,却也是他最爱的。

这首诗也有元稹寄托的人生追求在里面,寄托了元稹坚贞不屈,欣赏孤傲独立的人性,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元稹与崔莺莺

元稹笔下的《莺莺传》刻画了一则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后人对此也多有改编,其中尤以王实甫的《西厢记》最为出名,殊不知这其中的张生正是元稹,而女主人公崔莺莺的真实姓名则无从考察。

元稹像

元稹与崔莺莺相识的那一年,元稹在山西做九品芝麻官,而崔莺莺则跟随家人在路过山西永济时遇到军匪,出于善意,元稹和军匪交涉保护了崔家的钱财和性命,元稹在崔家设宴答谢他时结识了崔家大小姐崔莺莺,两人很快互生情愫并每天半夜进行幽会,其诗句“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写的便是当时的幽会情境。但好景不长,在崔家住了数月后元稹要奔赴长安参加吏部选拔考试,元稹与崔莺莺面临分别,在元稹临行的前一天,崔莺莺还强颜欢笑的送别元稹,元稹虽不舍但还是选择离开。

不料选拔考试未中,元稹寄信与崔莺莺诉苦,崔莺莺回信道:保重身体,千万珍重。元稹看完后得意洋洋的拿给众人观看,于是很多人都知道有这样一位痴情女子爱慕着元稹。其后的两年中,元稹与崔莺莺之间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直到元稹顺利通过吏部的第二次选拔,才正式和崔莺莺提出分手,崔莺莺无奈的嫁给别人,元稹在得知她嫁为人妇后以“表哥”身份来到她的夫家相见,但被崔莺莺拒绝。这之后元稹便娶了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后又娶过他人,崔莺莺只是他年少时的一场艳遇而已。

元稹的爱情

‍‍‍‍‍‍‍‍‍‍‍‍‍‍‍‍‍‍‍‍唐朝著名诗人元稹除了和挚友白居易所流传百世的“元白之谊”,其爱情故事也让后人津津乐道,世人多以痴情不专情来形容他,对于元稹的爱情获得这样评价的原因及发生的故事具体如下。

元稹画像

元稹与崔莺莺 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元稹的爱情

元稹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之一是其结发妻子韦丛,贞元十八年出身官宦家庭的韦丛嫁给了秘书省校书郎的元稹,他们婚后的生活虽然拮据,但习惯安逸高门生活的韦丛并不贪图荣华富贵,相反她任劳任怨、贤惠持家,韦丛和元稹七年的贫贱婚姻生活虽不富裕但相敬如宾、温馨甜蜜,无奈造化弄人,元和四年元稹升任监察御史,困苦生活终于熬过、幸福生活即将开始时,韦丛却因病去世,元稹悲痛交加写下了《遣悲怀三首》等悼亡诗来追思亡妻。

元稹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之二是薛涛,元稹在31岁时相识了大他十一岁的薛涛,但年龄的差异并没有阻挡他们汹涌的爱意。在薛涛自称自己已经老了时,元稹在写给她的诗中写道: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在薛涛早已忘了自己的字时,元稹对她说:当朝女诗人并不多,但洪度(薛涛的字)你是最杰出的一个。这些字字句句深深打动了韦丛,自此他们开始日日谈诗、游玩各地,这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后元稹返回京城,他不仅带走了薛涛所赠之诗更带走了薛涛一生中唯一的爱情,后来他又做了乘龙快婿,而薛涛回到了浣花溪,这也是元稹的爱情痴情不专情的原因。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0551/308004956932.html

更多阅读

唐元稹《离思》 菊花唐元稹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为其亡妻写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此为诗人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之作。其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妻子的忠贞与怀念之

唐代诗人元稹 唐代诗人元稹的诗

新知社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QQ空间网易微博开心001天涯飞信空间MSN移动说客元稹(779一831),唐代文学家。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属今河南洛阳)人。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官至同中书下平章事,后借重宦官排挤名相裴度。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

白居易与元稹的唱和诗 元稹的诗

白居易与元稹的唱和诗  [赠樊著作]白居易  阳城为谏议,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轶,举必指佞臣。  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国钧。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刘辟肆乱心,杀人正纷纷。其嫂

唐传奇《莺莺传》和元杂剧《西厢记》 唐传奇 西厢记

唐传奇《莺莺传》和元杂剧《西厢记》邓仕雄粤教版必修5选了一篇戏剧《长亭送别》,该文选自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实际上是脱胎于唐代传奇故事《莺莺传》,而《莺莺传》则是大诗人元稹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写的自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 元稹的诗

人道有情须有梦,有梦无梦皆关情【本想亲自为自己的偶像题诗,可惜功力不够,只好拼诗以寄情,缘起缘落,相信元白的情谊皆从梦起...】——题记近日迷上了国学,在研读《全唐诗》与《全宋词》发现里面很多诗都是类似于《诗经》那样在描述诗人

声明:《元稹与崔莺莺 元稹与崔莺莺的故事 元稹的爱情》为网友初夏微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