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就有260多万帕金森患者,几乎占了全世界患者的一半,近年来还呈现年轻化趋势。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医师表示,因为帕金森病目前无法治愈,不少患者谈“帕”色变,对该病存在不少误区,以致丧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误区一:肢体震颤就是帕金森病
在人们的印象中,肢体震颤等同于帕金森病,并单纯以此作为判断帕金森病的标准。肢体震颤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但有肢体震颤症状的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
震颤的原因有很多种,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疾病导致的,常见的有原发性震颤、老年性震颤等,震颤各种年龄都可以出现。原发性震颤往往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老年性震颤常与年龄增大等因素有关。帕金森病早期很难鉴别,需要进行一系列评估,才能确定。
误区二:患帕金森病后治疗没用
目前帕金森病虽不能治愈,但是通过适当的治疗,能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帕金森病的恶化速度。
帕金森病的治疗目前有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法。西药治疗主要补充美多巴或者改善症状,药物有美多巴、息宁等药物。中医中药治疗效果好,补肝肾,熄风止痉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比如失眠、便秘、嘴干、肌肉强直等。对于病情严重的则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误区三:用药随意,不遵医嘱
很多患者认为既然药物能控制症状,又不能根治,那不如将药物剂量加大,舒服一天算一天。其实,用药同婚姻一般,刚使用时如度蜜月般效果很好,然而过了一段时间,药效就会变差。另外,用药随意会使病程过早出现不良反应,让以后的治疗变得更为复杂。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三大运动症状:运动迟缓、肌强直和静止性震颤,还伴有很多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很多病人甚至伴有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患者以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病情的不断进展更会导致很多患者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承受着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与负担。因此帕金森病的科学管理不仅是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疗药物的管理,还包括心理疏导和来自周围人的鼓励与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与关爱。
延伸阅读:世界帕金森病日 早期帕金森误诊漏诊至少过半六成帕金森病被误诊“不抖”的帕金森病更易误诊帕金森病不等于痴呆症 要及早防治帕金森用药应该“细水长流”SMR 帮助帕金森患者重获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