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教育的角度出发,人们认为素质就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这一定义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但说到“素质教育”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专家认为其内涵是“和谐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即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要求每个学生都在其天赋允许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素质教育要实现的是育人价值,它以增长人的知识、发展人的道德、丰富人的情感、强健人的体质、培养人的技能为己任,使广大青年学生能运用所获得的自然、社会、心理素质知识去创造更大的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建设现代化的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来看,语文教学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内容可分为自然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和介于二者的心理素质教育。其中社会素质教育又进一步区分为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创造素质教育和劳动素质教育。而这些素质教育能否很快实现,能否达到预期目的,与语文教学有很大关系。
语文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毛泽东曾经说过:“学生语文学得好,对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成长为又红又专的人才,有着重大的作用。”这就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现代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本的内容,而且要学习它的形式。素质教育同样也应该在进行语言文字教学时对学生加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肩负的基本任务,显示了它具有明显的工具性。
语文学科还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学生学习一篇文章时,接受的不仅是文章的外部形式——语言文字,也接受它的内部因素——观点和感情。学生写作时不仅运用语言文字,也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所有的语言材料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内容,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且,由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听、说、读、写训练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它对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素质教育作用。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语文具有强烈的感情因素,对学生的潜移默化、感染熏陶分外有力。通过范文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受到形象感染,更主要的是能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观点,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观点,让学生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革命的人生观。同时还起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和形成听、说(包括推广普通话)读、写能力的教育作用。
二、发展智力提高文化水平的素质教育作用
语文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等,能增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语文学科内容最为丰富,大量的社会文化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另外,语文教学还对学生的审美素质、创造素质、心理素质等都起着积极教育作用。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必须强调的。
1.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大力改革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个体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教师必须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改革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1)要“变教为导”。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比较、研究,主动地参与知识的生产过程,发现知识,消化知识,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2)要善于启发。叶圣陶先生说过:“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读技能,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这就明确地指出了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
(3)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新鲜感,能学有所得,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课内外互相配合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绝不能忽视,教师要认真指导。课内可着重指导精读的方法,课外着重进行略读的训练,精读有利于加深理解,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略读有利于扩大范围,广博见闻。课内重视语言和思维训练,课外则适当加强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观察实践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3.语文教学应组织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
传统的语文活动,往往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强化学生课堂之内学到的语文知识,或者为即将在课堂之内学习某项知识做准备,活动从内容、目的到方式、过程,都在教师的严格监控下,学生与其说是在活动,不如说是执行教师的明确指令。课外活动的目的一般是以课外促进课内的,然而实际上往往达不到这个目的。
语文能力一般分为言语心智能力和言语运用能力,前者指思维能力,后者指表达能力。它们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获得语言和语言规律;二是言语的实践;三是获取语文能力的心理基础,即主动性。而以素质教育为目的活动,必须统一在素质教育的思想下,它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而不是其中单一的一环,它必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中的语文活动,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语文能力。
由于形成语文能力的三个条件的要求,语文素质活动应该具备三个原则:自主性、实践性、长期性。有必要说明一下语文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关系。传统的说法是以课外促课内,这种认识使我们在开放教学之后又回到封闭教学,以大课堂促进小课堂,无助于甚至制约着语文素质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是互相独立,又互相依托的,不存在谁促进谁的问题,二者应该协调发展,共同构成语文素质教育,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也同其他各项教育一起,共同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