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手段。学生都有“向师性”,希望得到教师的爱。当学生意识到教师真诚地关心和爱护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相应地尊敬和爱戴教师。记得一次美术竞赛辅导中,一个平时与我关系不错的学生因为误以为我是故意找碴将他留到最后一个回家,竟开口骂了我,随后跑出了教室。看着他的背影,我追不上,也忘了责怪,唯一关心的是他这么激动,会不会出什么事。于是,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将刚才的一幕告诉了他的妈妈并叫他妈妈不要打他,请她和孩子聊聊,让他自己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知道他安全回到家那一刻,我的心竟然开朗起来。过后,他妈妈对我说,很高兴能遇到我这样一位老师。这让我明白热爱学生不仅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也能增加家长对教师的信任。
2.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关系的核心。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而师生之间没有人格上的尊卑、贵贱之分。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增加,已经有了自己对美术的理解和看法。所以,在刚接手五年级美术课时,我首先安排了一节“我对美术课的看法”的综合课。我以聊天的形式和学生探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这一问题。学生们参与积极,纷纷说出了自己对美术的理解。不可否认,其中有些是对美术课的轻视与偏见,我耐心地与他们交流了看法,打消了他们对美术的偏见。当然,尊重学生的人格并不等于赞同他的一切想法和做法。
3.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承认学生中存在个性差异是正常的、合理的,同时,在实践中容许其存在,并且给予重视,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由于家庭、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每个班往往都存在几个“另类”学生,他们不能很好地融入班集体中,在课堂上也往往表现“出彩”。我曾经教过的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由于父母离异,父亲工作不稳定,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成为令老师头痛的学生,在我的美术课上更是频频“曝光”。但他比其他的学生更懂事,更能体会老师对他的爱。一次恶作剧后,我把他拉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一次真诚而深刻的交谈,告诉他老师们是那么关心他的成长。在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进步一天比一天大。
4.真诚的欣赏和善意的批评。教师要特别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表现出由衷的赞美。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欣赏和引导时,就会更亲近教师。当然,教师总免不了批评学生,但批评的背后是善意和友情。批评小孩的要决是关切。“关切”这个词可能比较多地运用在父母对孩子的爱上,但在我看来,它同样适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上,而且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中。在我的美术兴趣小组中有位学生,平日里总是错误百出,训练起来还经常开小差。起初,我会在他信手涂鸦时说:“嗯,画得很好,如果能再努力点就更好了。”当然,这样的语言的确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容易保持好的习惯,有时的某些行为让我心痛。在心痛之余也就免不了一些“强行”教育或严重“警告”。每到这时,看到他那明亮的眸子里闪着委屈的泪水,平日多话的他也十问九不答。本想,从此他应该是讨厌死我这凶巴巴的老师的,但事实相反,他与我更亲近了,犯错误也比以前少了,而且还时常留到最后帮我收拾训练场地。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觉出你在批评中所传达的关切。这种关切会触动他们的心,使他们的心灵之窗慢慢为你打开。当你走进了他们的心灵,所有的批评也就变成他们所期盼的关切了。
二、浓厚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1.创设生动的美术课堂情景,使学生置身艺术美的氛围中。我在教《变化的杯子》一课时,紧扣学习内容中的“变”字,以学生们都很熟悉的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但不同的是故事中“小乌龟”、“小鲤鱼”“小螃蟹”“小青蛙”等动物形象都是用生活中的纸杯“变“成的,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既紧扣了主题内容又充满了趣味。
2.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是激励人们探究客观事物奥秘的一种内在动力。在一年级美术《方方、圆圆、尖尖》一课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课堂引入环节,安排了“摸礼物,画图形”的游戏活动,请学生将自己摸到的“方方、圆圆、尖尖”图形画在黑板上,从而引入课题。整堂课都是在学生不断产生好奇心、满足好奇心的过程中教会学生感受美、表现美,体会合作的快乐。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导学生进入更宽更广的艺术世界。艺术学科由于其视觉和听觉上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课堂之外将有更广的延伸。如,《会变的线条》一课导入时,首先用flash动画出示一根直线,在舒缓的音乐声中直线变成了曲线,继而又变成了波浪线和线条组合的花卉,这样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意识到线条是如此的多变。同时紧扣目标和重点,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初步了解了线条的种类及装饰造型等作用。
教贵有心。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在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责编 韦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