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画派也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毗陵、武进皆为江苏常州的古地名,于北宋居宁,南宋于青言,元代于务道,明代孙龙,清代唐于光、恽寿平等,皆属之。祖述徐崇嗣、赵昌的没骨法,以草虫、花卉写生为胜。居宁画迹;不复可见,据梅尧臣(1002--1060)诗“宁公实神授,坐使群辈伏。”居宁草虫似属禅林墨戏一路。孙龙受其影响。于氏祖孙画迹亦失传,日本知恩院藏有南宋于子明《莲花图》对幅,钤有“毗陵于子”印,或即于青言之作。恽寿平与唐于光实源出于氏。恽寿平尝言:“余与唐匹士(于光之号)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恽、唐花卉写生,多空灵之感,是徐崇嗣没骨法的继承者,世称“恽派”,对后世影响甚大。

明清之际,“五大学派”横空平出世:常州学派、常州词派、阳湖文派、孟河医派和常州画派,对当时及后世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与苏南区域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互为借鉴和影响,形成了在中国绘画史上声名卓著的清代“四王吴恽”六大家。常州地处江南经济中心,为南北交往要冲,水网交织、山明水秀,湿润的气候造就了江南文化特色,也造就了常州画派的水墨文化体系,既有浓厚的地域审美,也浓缩了主流文化的代表性。常州画派以其影响的深远和名家辈出,名扬海内外。
近代的大师刘海粟、谢稚柳等更以深厚的学识、高超的艺术造诣将常州的绘画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被普遍认可的高度。恽寿平尝言:“余与唐匹士(于光之号)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恽、唐花卉写生,多空灵之感,是徐崇嗣没骨法的继承者,世称“恽派”,对后世影响甚大。居宁画迹不复可见,据梅尧臣(1002-1060)诗“宁公实神授,坐使群辈伏。”居宁草虫似属禅林墨戏一路。孙龙受其影响。
于氏祖孙画迹亦失传,日本知恩院藏aIhUaU.com有南宋于子明《莲花图》对幅,钤有“毗陵于子”印,或即于青言之作。恽寿平与唐于光实源出于氏。恽寿平尝言:“余与唐匹士(于光之号)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恽、唐花卉写生,多空灵之感,是徐崇嗣没骨法的继承者,世称“恽派”,对后世影响甚大。
常州画派的创始人恽寿平并不是专画花草虫鸟的,他的山水画有很高的造诣,杰出的艺术成就。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山水画,从他20余岁直至去世前,有许多精品传世。他的山水画是“南宗”的路子,老师是他的堂伯父恽向。
所谓“南宗”,就是以南唐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派山水画派。中国的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背景出现的。隋唐之际才成为独立的画种,这时的名画家有展子虔、李思训、王维等,但传世作品极少。到了五代,山水画出现了第一个高峰。依据不同的风格,分为南方和北方两派。北方派以后梁荆浩、关同为代表。南北两派的不同画风,其突出的标志是:以董、巨为代表的南方派,长期生活在江南水乡,画的多是山清水秀、草木滋润的江南山水,“淡墨轻岚”;而以荆、关为代表的北方派。
常州画派作品,则长期生活在中原山区,画的是巍峰穷谷、草荒木寒的西北山水,“雄伟峻奇”。“恽寿平学习传统的路子十分广泛,晋、唐、五代、宋、元、明各大家都是他师法学习的对象。他学习的重点是元代黄、王、吴、倪四大家和高克慕、赵盂顺、陆广、马琬,方从义以及明代的王绂、徐贲、沈周、文征明、唐寅等文人画,即所谓”南宗“的路子,但是也不排除学习北宗的长处。由此而形成了自己的山水画风格。
恽寿平的山水画风格特点是:题材广泛,注重意境、神韵和笔墨,大幅求”势“,小幅求”趣“,淡墨、浅色、湿笔,追求一种幽深、寂静、清新、高逸的情调,表现自己对于真山真水的感受。恽寿平古文根底深厚,具有诗人气质,并且工于书法。他喜欢在画面上题诗跋文,使画面熠熠生辉,平添许多情思,耐人寻味,令人神往,被誉为诗、书、画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