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光线的选择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用光这个词是大部分摄影者成天挂在嘴边的一个词。那么怎样用光,却不是人人都说得清楚。在我看来,自然光摄影对“用光”这个词应该理解为“光对拍摄对像描绘效果的观察”。你说侧光,侧到什么角度是我需要的? 逆光,逆到什么方向是合适的?这些都是非常模糊的概念。说到观察效果,哪个效果是我需要的,哪个不是我需要的,是不是很具体?有些摄影者为了等待合适的光线,数天,数月等待只为那个“我需要的效果”。如果都能“用光”了,又何必等待呢?当然,初学者还是要从基础的开始,等到了一定程度,也会悟出其中道理。
光的性质
硬光:对比度高,通常超出传感器宽容度范围,使亮暗细节无法兼顾,但对质感比较细腻的花卉植物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对它的使用需要对光有很强的驾驭能力
中性光:对比度适当,正确的曝光可以保证在传感器宽容度范围内,亮暗细节都可以兼顾,对色彩,层次,质感都有很好的表现力
柔光:对比度较弱,曝光上下偏差不大都能保证细节,缺点是视觉上力度不够,但对粗糙的质感却有很好的表现力
光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被摄体的形态与细部清晰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光的方向,花卉植物小品摄影尤其如此。
顺光:对色彩有很好的表现力,适合拍摄色彩比较鲜艳的花卉植物小品,但对立体感和质感的表现非常有限,如果镜头素质不是很高的话,对清晰度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侧光(包括前侧光和正侧光):对立体感,质感有很强的刻画能力,能在二维的空间营造三维感觉,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大部分花卉植物小品都非常适用,如果使用恰当,对清晰度有很大的提升
侧逆光:具有侧光相似的性质,而且空间感强,光影效果更为突出,缺点是阴影面积较大,如果对比度太强,需要补光来均衡影调效果,并且色彩也不及前两种光线表现力好,
正逆光:空间感好,可以形成漂亮的轮廓光,使画面富有一种浪漫的情调,能渲染气氛,缺点是光线容易直射镜头产生眩光,如果是重瓣花卉正面需要补光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阴天散射光:光线柔和,多蓝紫光,对花卉植物小品细节刻画能力较差。仔细观察,阴天散射光还是有一定的方向性,加上补光的配合,也能拍出好的照片。
透射光:这种光不在方向的范围内,但它的产生需要逆光作为前提,故一并在此介绍
透射光其实是很多摄影者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光线,其它题材可能用得较少,但花卉植物小品爱好者不能不知道它的存在。当你拍摄阳光透过树叶,透过单瓣花卉,那对脉络清晰的刻画,对色彩纯净的表现的光线,就叫透射光,它是除光源光外,色彩纯度最高的一种光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它如此着迷的原因。由于它超强的色彩表现力和细节刻画力,成为很多摄友追求的一种光线效果。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有些摄友只要一发现漂亮的光影效果,就欣喜若狂,我们看到论坛有很多这样的片子,光影效果确实非常漂亮,但其它方面却乏善可陈,这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是我们成长中必定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记住,我们要表现的是被摄对像,而不是光。就像华丽辞藻可以为我们的文章增色生辉,但华丽辞藻的堆砌却不能成为好文章一个道理。光只是我们达到目的的一个重要手段。
推荐一个观察用光效果的练习,晚间用一盏台灯(白炽灯即可,不要用发光面积大的,光影效果不太鲜明),随便找一个小物件,上下左右移动台灯位置,仔细观察光影在物体上的变化,经常做这个练习,会使你对拍摄对像的光影效果的变得敏感,在你今后的拍摄中对用光也会变得胸有成竹。
顺光的效果
侧光的效果
侧逆光的效果
正逆光及透射光的效果
散射光的效果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三,色彩的运用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现代数码影像是忠实的纪录了被摄对像的原始信息,它出来的也就是一个彩色的世界。如果我们要想在摄影上上一个台阶,不懂得一点色彩的知识是难以想象的。当然,色彩的语言是极其复杂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全部掌握。我们不求最好,只求够用。
相信这个色环大家都见到过,要说明色彩的运用,掌握几个名词还是必须的。
原色:红,绿,蓝,这三种色光不同混合可以得出光谱中其他色光,故称三原色。原色鲜明有力,相互间色反差大。
间色:两种原色光相加成间色,间色柔和含蓄。
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得白色,则这两种色互为补色。补色间对比强烈,色反差大。
消色:黑,白,灰,消色和其他色彩容易取得和谐。
色彩的属性:
色相:说白了就是哪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色相的名称。
纯度:又称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俗称鲜艳程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色彩的运用有两个关键词:对比;和谐。
对比贯穿于整个作品的创作中,没有对比就不可能有影像,没有对比主体就无法突出,没有对比就没有冲突,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对比或对比很弱的照片仅仅是一张普通照片而已。但在这里,我们只讨论色彩的对比。要达到色彩的对比其实不难,看一下色环就明白,对某一种颜色来说,位置相对的色彩对比度最强,越是相邻,对比越弱。所以我们在为花卉植物小品选择背景的时候,要根据主体对像的颜色,尽可能选择与其有对比的色彩背景来突出它。
难就难在对比与和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仅有对比,画面生硬刺眼,单调,缺少色彩的韵味。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既有对比鲜明又和谐生动的色彩效果呢?
<!--[if !supportLists]-->1, <!--[endif]-->原色或补色间的对比,要有明度上或纯度上的差异
<!--[if !supportLists]-->2, <!--[endif]-->原色或补色间的对比,要有面积上的差异
<!--[if !supportLists]-->3, <!--[endif]-->原色或补色间的对比,加入相邻色过渡
<!--[if !supportLists]-->4, <!--[endif]-->色环上相邻色彩的搭配
<!--[if !supportLists]-->5, <!--[endif]-->对比色彩相互间的分割,
<!--[if !supportLists]-->6, <!--[endif]-->使画面色彩形成一个基调,即具有某种色彩倾向
<!--[if !supportLists]-->7, <!--[endif]-->强烈的色彩对比,加入消色(黑白灰)过渡
以上这些手法的运用,就能使画面达到对比而和谐的视觉效果。
色块的分布要避免等量,对称和零乱。用色尽量要单纯,简洁,如果是斑斑点点,五彩缤纷,就会掩没主体,分散注意力。
对色彩的感受会因人而异,有人喜欢鲜艳,有人喜欢自然,有人喜欢淡雅。你可以有你自己的喜爱,但对于不同的风格,你要学会欣赏。关于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表情等就等你有了更进一步的兴趣再学习。
顺便提一下,阴天由于光谱不太完整,通常情况下色彩还原效果就不尽完美,晴天就是在阴影中也比阴天色彩效果好。当然,阴天也有极其美妙的光线效果的时候,不过这个时机很难遇到。
色彩对比和谐关系综合示例(网络图片)
强烈的色彩对比,有消色(黑色)调和
强烈的色彩对比,有面积上的差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四,线条的提炼
线条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外在形式,它制约着物体的表面形状,每一个存在着的物体都有自己的外沿轮廓形状,都呈现出一定的线条组合。花卉植物小品也不例外。其实花卉植物小品的线条相对简单:曲线和直线。但树花有枝干部分,我们要尽量避开硬直线条,选择曲线或婉转柔和的折线为好。这个我们可以借鉴国画的手法,因为原始的绘画就是线画,多看人家是怎样使用线条的,从中吸取营养,悟出线条提练的真谛。
从学习,实践,借鉴过程中会使我们对线条变得敏感,但仅仅看得见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在我们的摄影画面中将它突出出来,才更考你的功力。我们要善于运用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把花卉植物小品的富有表现力的轮廓线条加以突出的强调,使之清晰简洁,借以再现准确,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
<!--[if !supportLists]-->1, <!--[endif]-->利用逆光突出线条:逆光产生的轮廓光会使线条变得非常鲜明突出。
<!--[if !supportLists]-->2, <!--[endif]-->利用背景突出线条:单一色调的背景会让线条变得无所遁形。
<!--[if !supportLists]-->3, <!--[endif]-->利用虚实突出线条:虚与实的相互衬映也会使线条变得非常突出。
<!--[if !supportLists]-->4, <!--[endif]-->利用对比突出线条:色彩和影调上强烈的对比也会使线条变得非常突出。
<!--[if !supportLists]-->5, <!--[endif]-->利用角度突出线条:角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线条提炼因素,画面的新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角度的新颖。
<!--[if !supportLists]-->6, <!--[endif]-->利用镜头突出线条:充分了解镜头性能,会使我们对线条提练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
<!--[if !supportLists]-->7, <!--[endif]-->巧用线条的分割:尽可能发现和提练出线条的分割形式,分割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手段。分割会增强画面的形式感和艺术性。
以上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存在。总之,不管你用什么手法,最终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富有趣味性的线条和极具节奏感的叶片在光的勾勒下变得生动活泼
叶茎那曲折委婉的线条对画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平凡的景物会因为线条的分割变得不同寻常
花卉拍摄中有这样完美的S形线条可遇而不可求
角度的恰当运用使会聚的线条统一而富有动感(网络图片)
评分评分人数:6+影币:60 收起 江山一 2013-05-23 14:13:21 +10 太给力了!!! 1950mm 2013-05-19 17:45:40 +10 精品文章 靓大水牛 2013-05-06 11:08:15 +10 精品文章 yingzizaixian 2013-05-03 18:57:36 +10 太给力了!!! 湖边人家 2013-05-03 05:07:05 +10 太给力了!!! 虎立寒秋 2013-05-03 05:02:42 +10 想的很少,受益匪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每日热点:跟上.别掉队!
五,画面的经营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构图”这个词其实是从绘画上沿袭过来的。说白了就是怎样经营画面才会更好看。大家也可能看了一些构图方面的书,说得天花乱坠,太复杂了。花卉植物小品摄影我们不访简化一些。
<!--[if !supportLists]-->1, <!--[endif]-->一个中心:确立一个视觉中心,围绕它来结构画面。这样那样的构图形式太多,花卉植物小品摄影掌握九宫格足矣。视觉中心一般安排在黄金点,如果还有其它的点,要偏离其它黄金点,否则主体不突出。当然,主体可以在任何位置,但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能力让画面保持均衡。
<!--[if !supportLists]-->2, <!--[endif]-->多点花卉植物的拍摄要掌握统一变化的原则,要具有视觉上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符合平面构成规律(这个需要更进一步的学习)。
<!--[if !supportLists]-->3, <!--[endif]-->对称的构图:很多花卉植物具有完美的图案效果,这时可以考虑对称构图。
<!--[if !supportLists]-->4, <!--[endif]-->简化背景:通常我们会考虑虚化的手法,但这种手法也不是对所有背景都适用,如果实在无法避开线条明显的背景,虚化也无法削弱它的影响力。这时我们就要考虑是不是后期可以改善,或者是人为的使用单色背景。有些人认为单色的背景会使画面单调,而我认为,单调的效果是因为功力不够,难道其它的背景就不会有单调的效果?这个有点像单口相声,对演员的要求更高。只要你在各个视觉要素上丰满完善,非但不单调,而且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if !supportLists]-->5, <!--[endif]-->不可小瞧的空白:空白虽然不是实体对像,但它是沟通画面各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纽带。为了突出主体,主体周围应该留出相应的空白,任何与主体重叠的东西都是不能存在的。画论曰: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空白留取得当,会使画面生动活泼,空灵俊秀。
6, <!--[endif]-->呼应和协调:在我们的拍摄中,不仅仅是只有主体,大多数时候还是有陪体及环境。任何因素只要进入画面,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表达一定的涵意。那么它们与主体的关系就非常重要,主体与陪体的呼应,可以形成视觉上的动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及感染力。而我们对环境的提练,要选择与主体协调的因素,排除不和谐的因素。这样,画面才会达到平衡协调的效果。有时有这样的情况,用光,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不错,就是感觉哪里不对劲,而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这个多半就是画面中有不协调的因素在作怪。
7, <!--[endif]-->画面的均衡:均衡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要求和形式感觉。所以摄影画面一般情况下也应该是均衡的。那么,是什么在影响画面的均衡呢?影调,色彩,线条,方向,物体的质量等都可以影响均衡。举例说明:比如,画面右侧影调深,左侧影调淡,左轻右重,不均衡。如果在左侧浅影调中合适的位置配置深影调,就有可能达到均衡的效果,反之亦然。色调也是同样。再如,单拍一朵花,位置在右侧黄金分割线上,但花的方向是向右侧,画面不均衡,重心向右。如果花的方向向左,通过恰当的配置就能达到均衡的效果。总之,均衡是摄影画面必备的条件,这个,需要学习,但更多的是通过阅读大量的摄影作品,慢慢积累的一种感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艺无定法。所有的规则都在等待你去打破,创作出石破惊天的作品来。但前提是你必须掌握规则,否则打破就无从谈起。而且,知识和能力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富有节奏的叶片仿佛是光线描绘出的一排琴健,奏出了光影的和弦
结构对称而不失变化就显得更有灵气
合理的空间留白疏通气脉
亮中有暗,暗中有亮,这样的影调配置才均衡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每日热点:蝶恋花
六,清晰度----摄影作品的生命线
<!--[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
合格照片的标准是清晰细腻,曝光正常,层次丰富,色彩纯正,反差适当,亮部不失层次,暗部不失细节。所有这一切,清晰度是基础。不清晰的照片,其它再好也毫无意义。除非是战争,灾难,重大突发事件,受条件的制约,轻微模糊的照片才会被接受。(特殊需要故意造成的虚动除外,那需要更高的艺术修养)
之所以在这里说清晰度的问题,是因为论坛的帖子清晰度有问题的片子占的比重最大。而我们花卉植物小品显然不存在上面的那几种情况,因而清晰度就成了制约我们进步的一个瓶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照片的清晰度呢?
<!--[if !supportLists]-->1, <!--[endif]-->正确的持机:持机不正确会造成照片的模糊我们一般叫“手振”,是由于快门速度慢到不足以抵消拍摄者身体晃动对成像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通常用较高的快门速度或上三角架来解决,这里我们暂不讨论上架的问题。什么速度能保证我们拍到清晰的照片呢?通常的说法是,镜头焦距的倒数。但这个对花卉植物小品完全不适用,因为花卉植物小品题材是近距甚至微距,距离近,成像大,这样对“手振”也就放大了,再用镜头焦距的倒数就无法保证清晰度。这时起码要加快一到两极速度。即使如此,持机不正确也是一样的无法保证清晰度。(有防震的镜头根据情况调整,但千万不要听信宣传,要自己试拍找出最佳效果)持机的方法网上很多,大家自己搜一下就可以了。
<!--[if !supportLists]-->2, <!--[endif]-->精准的对焦:花卉植物小品的拍摄我一般用单次单点对焦,这样可以自己控制焦点的位置,如果相机本身没有问题,自动对焦还是完全值得信任。根据景深规律,焦点应对在景深范围的前三分之一处,或最有表现力的位置。特殊情况下可用手动对焦,但现在的相机大部分取消了裂像对焦屏和微棱镜对焦屏,仅有磨砂玻璃对焦屏,如果不是对自己的视力相当有自信的话,还是慎用为好。喜欢玩手动对焦头的朋友,建议加装裂像微棱镜对焦屏,对专业人员来说很容易,价钱也不会太贵。用那个对焦,一个字,“爽”。
3, <!--[endif]-->精细的用光:用光前面说的很详细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4, <!--[endif]-->恰当的景深控制:景深的控制是我们一个重要的创作手段,有些花卉植物小品片子景深非常浅,一朵花仅有很小的范围是清晰的甚至有些只有一个点清晰,这些都是不恰当的,整体看的话,怎么看怎么都觉得清晰度有问题。很多摄友喜欢使用“选择性对焦”,但景深前后虚实却没有拉开层次,也会使画面看上去清晰度不高。光圈的使用尽量不要全开,通常是收两档表现力会更好。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具体情况需要你对自己的器材的熟悉和了解。
5, <!--[endif]-->慎用“锁焦重构图”:由于余弦效应的作用,锁定焦点重新构图肯定会偏离原来的焦点,移动距离越大,焦点偏离的越多。对于其它题材问题也许不是太大,但对近拍造成的影响就会相当的明显。我们的建议是,能不用尽量不用。焦点对构图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后期调整画面来完成。不要认为剪裁画面是什么丢人的事,大多数精彩画面都经过或多或少的剪裁,尽管很多人口中不愿这样说。
6, <!--[endif]-->恰当设置色彩饱和度:饱和度千万不要调得太高,溢出的色彩会给细节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从而降低清晰度。
7, <!--[endif]-->推荐使用RAW格式:RAW格式后期对清晰度的调整具有更大的空间。需要指出的是,清晰度的调整千万不要过度,它的标准是既要清晰,又要细腻。那种调成木砂纸一样的质感效果,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建议大家去看一看高水平的影展,那样对清晰度的定义就会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看看原作的清晰度到底是一个什么程度,感受一下高清的画面对你的震憾。如果没有条件,高质量的摄影画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至少,它能为你指明一个方向。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花卉植物小品质感的表现,因为质感的表现和清晰度密切相关,故将它归在这里。“近取其质”是一切花卉植物小品的基本准则。这里的质,就是质感。质感通过以光润或粗糙的程度来表现一个面的三维空间。突出质感也能像突出立体感一样,使照片变得十分可信。质感实际上是一种虚拟的触觉感受,你分明看到了它的质地,但想真实的触摸它却办不到。自然界中的小东西,其质感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几张质感表现比较突出的片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摄影三境界
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我们初学摄影的时候,拿起相机就拍,我们眼中的景物就是我们固有的概念,山水,花鸟,鱼虫,树木,人物等等。这时我们不懂摄影独有的语言,更不知道如何去提炼这种语言。
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通过一段时间的拍摄,我们对自己的照片越来越不满意,这是我们开始学习摄影的基本理论知识。我们懂得了用光,构图,学会了观察和提练摄影的视觉语言----形状,线条,质感,立体感,色彩,等等。在我们眼里,被摄对象就是这样语言的组合。
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到了第二个层次,慢慢我们也会发现,我们拍的照片美是美了,时间久了总是感觉缺少什么。因为艺术最终是要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因而我们开始琢磨被摄对像的内在涵意,思考怎样通过表面的形式传达出深刻的内涵。这个时候,形式上的东西,摄影的语言已经溶入我们血液,成为我们意识的一部分。只有这个时候,才真正进入了创作的境界。
由于水平有限,肯定有很多不尽完善甚至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师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