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一个充满美景的地方,桂林是以这里的美景出名的,但是这里的古老建筑和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今天说说桂林人都知道的古南门。
桂林古南门,又名树门,位于市中心榕湖北岸。古南门高5.3米,长39.4米,厚19.4米,砖石砌筑。
至于为什么叫它古南门,是因为它的历史年代很久远了。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
621)平定岭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所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距今已1300多年。在南宋末年,这座城门是桂林城的威德门,明洪武八年(1375),桂林城池向南扩展,旧基皆毁,独存此门。元至正年间城门上建有关羽祠,祀汉寿亭侯关羽,明正德年间御史张钺改题应楼,嘉靖初年改名仰高楼。以后屡有兴废,旧楼最后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侵入桂林而被毁掉。现存建筑是抗战后所建,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面积130平方米。四周石凿雕栏,则是明代物。1963年郭沫若曾登门楼,并书“古南门”三字。现在古南门上的三个大字“古南门”,是根据郭沫若的手迹镌刻上去的。
古南门旁边有一棵大榕树,门前的一弯碧绿的湖水叫榕湖。榕湖东西向长860米,平均宽度110米,水面面积约9.46公顷。榕湖的湖心岛上有湖心亭;榕湖北岸有榕荫亭;古南门前的湖边系黄庭坚系舟处;榕湖北路西段有湖西庄;榕湖西南岸边有芙蓉亭。
榕荫亭、“黄庭坚系舟处”记录了黄庭坚这位著名诗人800多年前南谪的行踪。由系舟亭、石船、诗碑、书艺长河(即亭前的流水诗刻,玻璃钢碑上镌刻的是黄庭坚书写的颜延之的“五君咏”)组成,是一处文化含量很高的景点。黄庭坚(公元1045年—公元1105年),字鲁直,江西修水人,为北宋著名大诗人,他不仅开创了江西诗派,且在书法领域也是宋朝四大家之一。崇宁二年(1103年)黄庭坚及其老师苏轼等被奸相蔡京诬陷为“元祐党”而遭谪至广西宜州(参见桂海碑林“元祐党籍碑”)。崇宁三年(1104年)途经桂林时,从漓江西绕护城河,泊舟此岸榕树下,据说还住在古南门城楼上。他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进了个人的不幸遭遇,既赞美了桂林的千峰百嶂,也抒泄了不平的胸臆。黄庭坚在宜州两年后病逝,客死他乡。南宋理学家张拭知静江府时,在系舟处建榕溪阁,以志怀念。阁久废,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其后又立碑其侧,题为“黄庭坚系舟处”。在2001年桂林两江四湖工程建设中又在旧址改建了系舟亭,新建石舫与流水诗碑,使黄庭坚系舟处焕发出新的魅力。
古南门正前方榕荫堤上的双拱小桥为古榕桥,历史上曾是过水涵洞,经改造后成现在的白玉双拱桥。建设“两江四湖”工程是,此桥征集了24个名称,如古榕桥、榕荫桥、伴榕桥、玉带桥、榕声桥等。因桥位于古南门大榕树旁,玉桥、苍树、古门交相映辉,景色幽美古朴,特命名为古榕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