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某些药物尤其是心血管药物,可影响心肌的除极或复极过程,而引起心电图改变,而这一改变有时甚至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熟悉应用这些药物后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大有裨益。
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是治疗心力衰竭和室上性异位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但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因此中毒现象并不少见。
(一)洋地黄作用的心电图改变
1.产生原理
治疗剂量的洋地黄药物除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外,并能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加速心室肌的复极过程,而产生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但此改变仅说明患者曾经使用洋地黄药物或反映洋地黄作用,并不表示中毒。
2.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特征
(1)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改变最为典型。ST段呈斜形下降,T波低平、负正双向或倒置,ST-T改变呈“鱼钩状”波型。
(2)Q-T间期缩短。
(3)P-R间期轻度延长。
(4)窦性心律的频率减慢。
(5)U波可轻度增高。
(二)洋地黄中毒的心电图改变
1.产生原理
中毒剂量的洋地黄药物可增强心脏传导系统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或使心房肌与心室肌出现异常自律性增高,也可延长传导系统的不应期,从而引起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单一的心律失常,也可有两种或以上的心律失常交替出现或同时存在。
2.心电图特征
(1)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洋地黄中毒以室性期前收缩最为多见,呈室早二联律、三联律,提示洋地黄中毒。
(2)室性心动过速:成对或为多源性、多发性、双向性室性期前收缩,往往为室性心动过速的先兆。
(3)室颤:洋地黄引起的室速往往是室颤的先兆,应给予重视,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猝死。
(4)房性心律失常:可出现房颤、房扑,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等,但较为少见。
(5)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可发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最早、最多,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以文氏型多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少。
(6)交界性心动过速、交界性逸搏等。
(三)洋地黄过量的心电图改变
若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提示洋地黄过量。
1.窦性心动过缓。
2.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3.房颤伴R-R间期≥1.5s。
4.室早数目增多。
5.窦性心动过速在用药过程中反而增快。
洋地黄的毒性作用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故在给药前应详细记录临床及心电图变化,供用药后作比较。出现中毒后,应根据不同的心脏反应,采用酌情减量、停药或对症处理。
奎尼丁
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基本作用是与细胞膜上钠通道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钠离子内流。
(一)治疗量的心电图改变
1.ST段下移及轻度延长。
2.T波增宽、低平或倒置。
3.Q-T间期延长(一般认为延长至用药前的25%为治疗量作用所致),QRS波增宽。
4.U波增高,U波可与T波的终末部重叠。
(二)中毒量的心电图改变
1.QRS波时间增宽(≥0.16秒以上,如增宽达到药前50%以上,必须停药)。
2.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③窦房传导阻滞;④房室传导阻滞;房内及室内传导阻滞;⑤室早、室速、室颤以至心室停搏等。
3.Q-T间期延长至用药前的50%为中毒表现。
普鲁卡因酰胺
可引起如下心电图改变:①T波低平、倒置;②Q-T间期延长;③QRS波时间增宽与振幅降低;④房室传导阻滞;⑤QRS波群增宽为中毒最早出现和最为常见的表现。QRS波增宽较用药前延长25%~30%以上为中毒表现。应立即停药,继续使用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胺碘酮
主要引起心肌细胞复极时间延长,从而终止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使用后可出现如下心电图改变:①心率减慢或过缓;②U波增高,T波切迹或变形;③Q-T间期(或Q-Tc间期)延长,大于用药前的25%~30%应立即停药;④可出现各种传导阻滞。减少用药或停药后上述现象可消失。
普萘洛尔
为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具有类似奎尼丁的作用,可引起如下心电图改变:①Q-T间期缩短,有时可延长;②减慢窦房结发放的频率,导致心动过缓,甚至可低于40次/分,注射阿托品可解除;③静脉注射时,可出现T波轻度变尖并振幅增高,P-R间期不变或延长;④如口服或静脉注射剂量较大,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
普罗帕酮
直接作用于细胞膜,具有抑制细胞膜钠通道和阻滞钙通道的作用,可延长动作电位时间和心肌有效不应期。普罗帕酮过量,可出现窦性心律过缓,P-R间期延长,QRS时间延长,QRS波群增宽和Q-T间期延长,尤其是静脉用药时更易出现,应给予警惕。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岑聪┆美编 柴明霞┆制版 刘倩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