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而清朝以前,我国历代王朝都没有国歌。我国最早的国歌,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有人编过一首《颂龙旗》,有词无曲。
19世纪80年代,出使英法俄的大臣曾纪泽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感动,觉得清帝国也应有本身的国歌,因此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普天乐》,但未得到批准。1895年,新建陆军制定了国歌,需要演奏时就拿出来唱一唱,充充台面。
1896年,清政府派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做外交特使,到西欧和俄国做礼节性访问,按照惯例,在那些欢迎会上,要演奏宾主两国国歌,但当时腐朽落后的清政府哪有什么像样的国歌,曾纪泽上了一本还被驳回,这下没得唱真是打脸了。
可脸还是不能丢的,为了应付门面,只好临时编制一首,逢场作戏,也叫不出什么名称。只因为,这是李鸿章最早使用的,后来人们称它为《李中堂乐》,下面我们来看下“国歌”歌词:
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云车驾大龙。
从此以后十多年内,清政府在与外国交往以及国内大典中都袭用这首歌。
20世纪初,清王朝风雨飘摇,为了挽救即将灭亡的命运,欺骗国内日益高涨的民主呼声,几次下诏宣称要立宪,1911年还煞有介事地颁布了一支国歌,取名《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胞,清时幸遭。
真熙皞,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海滔滔。
翻译如下:
国土如金瓯巩固,受天覆庇。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喜见同胞,有幸遇着太平时世,真是和乐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翻腾不息。
这首国歌纯粹为清政府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唱了一个月,辛亥革命就爆发了,这首所谓的国歌也就成了清政府的殉葬品。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设立临时大总统府,立即征集国歌。1912年临时政府的公报上刊登了沈恩浮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歌名《五旗共和国》: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这是官方书面上的国歌,维新运动领袖人物,才华横溢的梁启超,民国初年也写过一首国歌:
泱泱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22省为一家,物产腴,甲天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堂我中华!结成团体,振我精神,20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兴伦?可爱哉,我国民!
后来,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把一首名为《中华雄踞天地间》的歌曲定位国歌,为自己恢复帝制制造舆论:
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霆,华胄以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次年,袁世凯登基称帝,千夫所指,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当了83天皇帝。
袁世凯走了,袁氏国歌留了下来。袁世凯倒台后,历届北洋军阀政府仍然袭用,1920年,段祺瑞命教育部出面,设立了一个国歌研究会,征集曲谱,最后选了一首古诗加以谱曲,相传是虞舜所做的《卿云歌》: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诗歌描绘了一幅政通人和的清明图像,表达了上古先民对美德的崇尚和圣人治国的政治理想。但是,这首段氏国歌,文词古奥,大众是决然接受不了的,可以说刚诞生就宣告破产,很少有人知道有过这首国歌。
后来到了国民党统治时期,也不搞什么征集了,直接把国民党党歌改为国歌,民主人士对这一做法很不满意,这不是搞独裁吗,不行,得换!但国民党置若罔闻,当没听见。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征集国旗国歌国徽的启示。截止8月20日,共收到国歌应征稿件632件,歌词歌谱694首。小组选评了一部分歌词歌谱,有的还组织乐队演奏过,但都不理想。
商议结果,大多数人倾向于在国歌没有制定之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但是也有反对声音,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不太恰当,建议修改。毛主席和周恩来赞成这种“安不忘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与内外敌人及各种艰难困苦奋斗。
周恩来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毛主席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此后《义勇军进行曲》一直作为我国的国歌,在隆重集会,国际交往仪式等场合演奏或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