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纪念馆 游记 带你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份迟来的悼念

    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国家公祭日。原本计划在此之前再次前往江东门大屠杀纪念馆,一方面表达自己对78年惨死于日寇屠刀之下的30万南京同胞的悼念,另一方面参观一下新近建成开放的纪念馆三期新馆。但因此前该馆闭门准备第二个国家公祭日相关纪念活动,只得改为之后前往。这对纪念馆而言,虽然是一个迟来的参观。但对我来说,依然是一缕沉痛的心情、一段痛苦的回忆、一腔忧愤的热血和一份真诚的悼念。

    1937年11月,以70万精锐部队主动反击20万日本侵略军的国民党军队,在经过三个月惨烈的“淞沪会战”之后,终因“其时阍国弱,无力御辱”而溃败南京。面对气势汹汹、兵分三路、合围南京的日军,在经过长时间设防与不设防的争论之后,蒋介石最终选择了前者并任命力主死守和主动请缨的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试图以从上海淞沪战场上败退下来的5万残部和临时招募的3万新兵共8万人,抵抗由6个师团、1个旅团、2个独立野战重炮旅团及44个联队共30万人组成的强大日军。12月1日,国民政府全部撤离南京,将南京的行政权力交给由德国西门子南京公司约翰·拉贝等十几个外国人组成的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将数十万无可奈何的南京百姓留给了兵临城下、无恶不作的日本军队。虽然留守南京的国军激烈抵抗、英勇奋战,但毕竟力量悬殊、寡不敌众,终于在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激战10天、战死40%、受伤无数之后,于混乱无序中被迫弃城撤退,输掉了这场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为彻底摧毁中国政府和军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意志,在日本政府和军部的战略部署和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残酷暴虐、丧尽天良、无恶不作的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遇难者总数高达三十万人以上。在这期间,南京有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坏,市内发生两万多起强奸、轮奸的暴行,无数公私财物被掠夺,文化古都遭受了一场空前的劫难,南京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这一耸人听闻的大屠杀,是日本十四年侵华战争无数暴行中最残暴、最疯狂、最血腥、最严重的反人类战争罪行,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积弱积贫、内忧外患、屡遭欺凌过程中最惨痛的历史记忆和最深刻的历史教训。

    然而,这一曾被1946年1月成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的“在日军占领南京后最初的六个星期内,南京及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和1946年2月成立的南京军事法庭认定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人数不低于34万”的大屠杀事件,却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30多年里,因左倾思想的政治需要和中日友好的外交需要,被从国家记忆甚至民间记忆中逐渐人为消失,不仅政府不讲、官媒不提,甚至连历史教科书也刻意回避,以致于至少一代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竟然不知道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直到1985年,随着日本政府的逐渐右倾化和日本媒体以及民间否定历史、美化战争的思想抬头,方才引起中国政府的警醒和重视。1985年8月15日,南京市政府在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建成并开放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并在此后分别于1995年、2007年和2015年三度进行改造扩建,最终形成了以“历史”、“和平”、“胜利”为主题,包括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三个外景陈列广场和大屠杀史料陈列厅、遇难同胞遗骨展示坑、抗战胜利史料陈列厅三个室内陈列厅构成的专门展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滔天罪行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成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2月27日,为牢记历史教训、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将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上升为国家记忆和行动。2014年12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首个公祭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现时的党和政府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吸取教训、奋发图强的决心和意志。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则从此成为国家公祭日的永久主办地。

    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我来到大屠杀纪念馆。从东门安检进入,沿高大的船头状史料陈列厅南侧一个狭长的广场西行,广场上8座铜质塑像立即将人带入那段痛苦屈辱的岁月,其中最大的那座丧夫失子、惨遭强暴、手托亡子、仰天长哭、悲痛欲绝的母亲雕塑,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寇的暴行。穿过由两块黑色大石构成的夹缝通道,眼前是一个灰色不规则的巨大广场,已进行的两个国家公祭日仪式正是在此举办。广场场地上铺满碎石、一草不生,象征着荒无人烟的国土和死寂破碎的山河。而在阳光的反射下的碎石,又仿佛一道道利剑一般的光芒,刺痛着每个参观者的眼睛和心胸。广场西侧的尽头,是一面坐西朝东的宽大黑墙,上面赫然印着一串巨大的数字:300000,这一数字再次让人为之震慄和心痛。壁前中央,是一尊专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铸造、设立的国家公祭鼎。该鼎以安徽寿县出土的“楚大鼎”为原形,采用“三足两耳”造型,按等比例放大铸造,造型精美、雄浑壮观,象征着国家记忆的集体觉醒和振兴中华的坚定决心。公祭鼎南侧和北侧分别为形如十字架、上刻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时间的标志碑和“倒下的300000人”抽象雕塑下的和平大钟。广场北侧和东侧,分别是“古城的灾难”大型组合雕塑和逐级而上、铺满碎石的船头状屋顶及其下面的大屠杀史料陈列厅。走进序厅,以“人类的浩劫——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为题的基本陈列正墙上,是中、英、日三国文字镌刻的南京大屠杀简介。沿着一段古城墙残址,走下昏暗深邃的地道,是一组日军攻入南京的场景再现,残墙断壁、碉堡掩体、炮声枪鸣、火光冲天。立刻将人带进那一段生与死、血与泪、仇与恨的苦难情境。拐过地道,是一个喻意日寇进入南京后、整个城市一片黑暗、气氛让人窒息的漆黑大厅,只有那玻璃罩地面上透出点点灯光,据说那上面雕刻着一幅南京地图,灯光闪亮的地方就是当年日军进行集体屠杀的28处遗址所在地。大厅中央后侧有一堵两侧为走道的墙壁,墙壁花圈雕塑中的圆形屏幕上,逐一播放着死难者的遗像。两侧的墙壁上,密密麻麻刻满着一万多个遇难者的名字,这满墙的名字仅是30万亡灵中的一小部分,太多死难者的名字早已因时间太久、身份难识而无从考证。进入主展厅,展览分成多个展区,采用历史照片、文物、图表、见证资料、灯箱、沙盘、泥塑、油画、复原景观、多媒体触摸屏、电视和电影等多种陈列手段,配有中、英、日文字说明,依次从不同角度、时间、空间和主题,全方位地向人们展示南京保卫战敌我双方的参战部队序列和将领以及当年决定南京保卫战及外围战争的经过,再现了日军占领南京后杀人、强奸、放火、抢劫、无恶不作的强盗行径和无耻兽性,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腥暴行,客观真实,铁证如山。展区中间的一处下沉式地坑内,是原址发掘和保存的日军屠杀、掩埋尸首的地方,累累白骨密密麻麻地堆放在一起,看得见刺刀留下的痕迹和子弹穿过的孔洞,一垄黄土吸尽了鲜血,化去了骨肉衣衫,只留下惨白的骸骨证明洗刷不去的冤屈。展区的一角,几台电视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夏淑琴老人等几位幸存者对南京大屠杀的亲身经历与控诉,还原了当年夏家祖孙9口人中7人被日军杀害的场景。展览还介绍了当年南京安全区建立及存在的经过以及约翰·拉贝、魏特琳、约翰·马吉等在南京大屠杀中无私帮助过中国难民的外国友人以及张纯如等人事后收集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感人事迹。展览最后是一个名为“12秒水滴”的展区,每隔12秒有一滴水落下,喻意在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每隔12秒就会有一个中国人鲜活的生命逝去,每当听到水滴响起,都会让人一阵心悸和窒息,那血淋淋的一幕幕展览仿佛又在脑海里浮现,令人痛苦和愤懑。也许,我们真的应该如一些人所说的“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但当侵略者及其后代们肆意歪曲历史、竭力否定南京大屠杀时,我们还能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忘记仇恨吗?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着我们曾经的耻辱和仇恨,也同样照着敌人过去的罪恶和血债。

    从史料陈列厅走出,强烈的阳光把人的眼睛刺得生疼,清冽的空气让人的心肺感觉清新,但展览的线路很快又把人带入更为凄惨和更令人悲伤的祭奠广场、墓地广场和遇难同胞遗骨坑展区。祭奠广场广场位于悼念广场的西北角,广场不大,植有松柏和雪松。面北的纪念石壁上,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和中英日文“遇难者300000”文字。从祭奠广场一角的台阶拾级而上,登上一个不大的平台,眼前就是坡形的墓地广场。空旷、硕大的坡地上,铺着一层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中间有几棵枯树,每一颗鹅卵石仿佛都代表一条生命,静静地躺在光秃秃、死沉沉、荒凉、颓废的广场上,给人一种沉重悲凉的感觉。广场旁边的断垣残壁上有三组大型灰色石刻浮雕,广场周边的道路旁有17块小型碑雕,分别记载着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遗址和史实,这是全市各处集体屠杀所立遇难者纪念碑的缩影和集中陈列。而广场西南角的大型石雕母亲像、遇难者名单墙、赎罪碑、绿树、草坪等诸多景观,则与广场及其雕塑一道共同构成了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纪念性墓地的凄惨景象。广场西侧,有一外形如棺椁状的下沉式陈列室, 那就是原址挖掘和保护的江东门“万人坑”遇难同胞遗骨坑展区。走进展区,先是一个数十平方米的小坑,里面散落着遇难者的遗骨。顺着坡道和走廊,又见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大坑,里面遇难者的遗骨更多、更集中,白骨森森、土坑寒寒,令人感觉阴沉可怕、不寒而栗。而透过玻璃窗下陈列着的顶针、簪子以及小孩帽子上的铜纽扣等遗物,联想到当年日寇连妇女、小孩都未放过的罪恶,更让人心生出无限凄凉和满腔仇恨。据考证,作为当年江东门“万人坑”中挖掘并保护的这两个遗骨坑,其表面土层中数百具遇难者的遗骨,经过法医学、医学、考古学、历史学者的严格鉴定,已被确认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骨,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走过遗骨坑,是用深色玻璃镜面做出无限延伸透视效果的冥思堂,里面黑暗沉寂、气氛凝重,只见无数橘黄色的小灯忽明忽暗,像渐次熄灭的生命之火;只听不知从何处念着人名的声音忽远忽近,像即将逝去的生命叹息。生命原本如此脆弱,而侵略者则如此凶残,实在是无耻之至、残忍之极。冥思堂虽再也没有杀戮和血腥,但有的是日寇难以抹杀的历史罪恶。走过冥思堂,是由小径、碎石、地火、黑墙、花圈雕塑组成的祭场,那祭台下长燃不息的火焰,表达着人们对殉国者的长久祭奠,寄托人们对死难者的无限哀思……

    走出祭场,又见蓝天白云,只觉天地一片光明,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心胸陡然敞亮许多。放眼西眺,一个以“和平”为主题的巨大广场扑面而来。广场呈东西长、南北宽之长方形,中间一条水道从东向西直通远方。水道两侧为宽阔的东西向走道,北走道边上有一面与走道几乎等长的墙壁,中间矗立着一尊吹着军号的战士雕像;南走道边上植满了绿草和树木,虽是冬季然草木皆郁郁葱葱。水道的尽头,是一座象征着和平的白色妇女雕像,她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放飞着和平鸽,眼里充满着和平的期盼,面容美丽而安详,整个雕像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显得格外庄严和神圣!和平广场北侧,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和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倪阳共同领衔设计、新建的三期新馆,新馆主要由胜利广场、胜利之墙、胜利之火、屋顶公园和抗战胜利史料陈列厅等部分组成。寓意“圆满”的胜利广场,是一个椭圆形的开阔草坪,面积约8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万人集会。胜利广场外围的半圆形铁红色墙壁,由钢板用喷硫水方式加快生锈再将溶液洗净、固化而成,是一堵象征着凤凰浴火重生的“胜利之墙”。胜利之墙后面,是随着坡道逐渐上升的胜利之路,其制高点上设置有火炬台,遇到重大的活动,火炬台上的“胜利之火”将熊熊燃起。沿着广场两侧的坡道慢慢向上,是长满草木,景色别致的屋顶公园,站在屋顶可以俯瞰河西新城的优美景色。抗战胜利史料陈列厅,位于新馆的一楼和负一楼。走进直径为20米左右椭圆柱体的一楼序厅,乘坐横穿序厅的自动扶梯,缓慢来到负一楼展厅,一个名为“中国战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大型主题展览”立刻呈现眼前,展览运用声光电等特效手段,以数以千计的图片、影像、文物、复原场景等,展示了抗战胜利、受降、审判战犯、战后国际秩序等重大历史和主要事件。其中:侵华日军河用炮艇、盟军军用吉普车、南京受降仪式和南京审判场景复原、大型油画作品《审判谷寿夫》、抗战老兵手模墙等展览尤其引人注目、令人深思。

    走出三期陈列厅,蓝天阳光依旧,大有和平胜利后的轻松和喜悦。突然,想起一则真实的历史故事:1845年8月,当奉命在华侨招待所设立南京受降前进指挥部的国民党陆军冷欣中将,要求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前来洽谈受降事宜时,其竟以“上将例不拜中将”为由拒不会晤。一个投降者面对受降者竟然如此傲慢和骄狂,表明我们当年的胜利是多么失色和勉强。而现时日本政府拒不承认当年投降实事、拒不向受害者认罪的态度和行径,又会使我们和平与胜利的愿望是多么一厢情愿。作为这份迟来的悼念,我深深地感到,面对向来拒不认错的日本,我们除了要“牢记历史、面向未来”外,还必须“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南京大屠纪念馆 游记 带你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份迟来的悼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451/406624891999.html

更多阅读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殺是什么时候

七七事变 - 简介  七七事变日本为了占领中国,发动了全面对华战争。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

读南京大屠有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

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感江门市新会实验小学四(1)班肖挥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是生本教育体系实验教材语文第八册第三十一课的课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新中国第一个总理周恩来说的。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心被

观南京大屠有感作文 小学生2014南京青奥会有感作文

  青奥会全称“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一项体育赛事,其中也溶合教育和文化等领域内容,青奥会致力于推动体育、教育和文化与奥运会共同发展。  2014年青奥会将在南京举行,它将会是全世界青少年的一次体育盛会、

观南京大屠有感作文 2014南京青奥会学生有感作文

   2014年8月16日,青奥会在南京开幕啦!这次青奥会吸引了204个国家和地区,共四千多名运动员。开幕式开始了,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中国运动员,他们手举着火炬、身穿着带有青奥会会徽的衣服,雄赳赳,气昂昂,一副青春无限的样子。接着走来

声明:《南京大屠纪念馆 游记 带你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份迟来的悼念》为网友逻辑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