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家谱字辈排列顺序 毛氏家族的形成与发展

毛氏家族的形成与发展

 

毛氏家谱字辈排列顺序 毛氏家族的形成与发展

 

一、 毛氏起源于周文王第八子伯郑,因国为氏。之后毛姓如风飘絮,散布各地。在中国历史上,毛氏诞生了许多杰出人士。

 


 

中国人民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中华民族百家姓中,不少姓氏都可追溯到周成王初年的分封制。周武王姬发继承父亲文王遗志,灭商而定鼎天下。武王崩,年幼的成王继位,由武王弟周公姬旦代理朝政,分封天下,文王诸子及功臣皆得封地。文王第八子叔郑被封于“毛”,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于是,叔郑子孙抛弃传统的姬姓而“因国为氏”,此乃毛姓之起源······

在周成王初年分封的72国中,“毛”国为一小国,势单力薄,终耐受不住长期的战乱和兼并而淹没无闻。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世家大族纷纷过长江南迁。他们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长沙中下游以南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两宋时期,毛姓已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对沉寂,在聚族而居中逐渐积累文化资源,以至于能够科场摘桂,比隆世族了。

伴随元末明初的大移民、浙江、江西的毛姓又向云南、湖南、四川等地扩展,基本上形成了分布全国的格局。

总而言之,从周成王时的“毛”国,发展到元末明初这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内,毛姓大致经历了始由西向东,继而由北向南,然后再由东到西的扩展历程,其迁徙的足迹差不多划出了一个涵容大半个中国的大圆圈······


□     韶山毛氏族谱(二修)记载:

“吾姓系出周姬文王子毛伯郑之后,世为周卿,因国为氏。”

 

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毛姓名人。

最早的毛姓名人当推家喻户晓的谋士--毛遂。毛遂为战国时赵国人,平原君门下食客,历来不受器重。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围邯郸,平原君到楚求救,他自荐同往。平原君和楚王谈判,不得要领。关键时刻,毛遂按剑而上,直说厉害,说服楚王同意赵楚合纵。平原君赵胜由此叹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毛遂从此脱颖而出,被平原君待为上宾。

到汉元帝时,出了一名画家,名毛延寿。传说,汉元帝妃子太多,于是命令毛延寿等人将宫女们的形象画出来,以供皇上选择;众多宫女都争相贿赂画工,以求元帝宠幸,只有王嫱王昭君不肯干这样的事,结果她未能见到天子。后来,汉与匈奴和亲,王昭君被选中,准备前往塞北为匈奴王之妻,临行时元帝召见,发现其貌为宫人之最,但既已答应匈奴,却也只能忍痛割爱;后来元帝仔细侦查此事,遂将毛延寿等人统统斩首,弃于街市。

西汉时,还出现了两位诗学家毛亨和毛苌。毛亨一说为西汉鲁人(郡治今山东曲阜一带),另一说为河间(郡治今河北献县东南)人。据传他为古文经学“毛诗派”的开创者,曾作《毛诗故训传》,以授毛苌,史称“大毛公”。毛苌为西汉赵(郡治今河北邯郸西南)人,据称其诗学传自毛亨,曾任河间献王博士,史称“小毛公”。

元朝末年,毛姓出了位农民起义军将领毛贵(?~1359年)。龙凤三年(1357年)春,他率部连克胶州、莱州(今山东掖县),继由海道攻入益都。夏季刘福通分三路扫北,他率东路军,次年克青州、沧州、长芦、济南等地,立宾兴院,选用官吏;兴办屯田,规定官民田十征其二,以充军需。转而攻克蓟州(治今天津市蓟县),锋芒直指元都,朝廷大震。后被赵均用杀害。

    明朝有个藏书家叫毛晋(1599~1659),字子晋,号潜在;原名凤苞,字子久。江苏常熟人。藏书达八万四千余册,其数量几与后来毛泽东先生的藏书相埒。毛晋藏书多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以储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为历代私家刻书最多者。好钞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之为“毛钞”,著有《隐湖题跋》,并编有《毛诗陆疏广要》。

拿《明史》与《宋史》相较。《明史》中的毛姓名人比宋史多得多,由此可知毛姓愈到后来愈发达,几成簪笏蝉联,前后辉美之势。兹就《明史》所载其他重要毛姓名人胪举如下,以窥就里:

毛玉,云南右卫军家子,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任南京吏科给事中,多有政绩,死于狱中,赠光禄少卿。其先祖当为元末从吉州避往云南省,有可能是毛太华之后,因毛太华迁湘时,只有两个儿子随往。

毛伯温,安汝厉,江西吉水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任御史、大理寺丞、工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毛氏族谱》说“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可见他与韶山毛姓有渊源关系。这里的“二十一世”,是从江西吉水毛氏始迁祖、宋工部尚书毛让算起的,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到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

毛恺,浙江江山(属衢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进士,御史,太子太保。

毛士龙,江苏宜兴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杭州推官,刑科给事中,左佥都御史。还有湖北公安县的毛羽健,浙江余姚的毛吉,河南邓县的毛弘,江苏昆山的毛澄,山东掖县的毛纪等等,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在朝廷里任过要职。

到清朝,毛姓涌现了好几位有影响的文学家。

毛先舒(1620~1688),清初文学家。字稚黄,又名,字驰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诸生,明亡之后不求仕进。曾从事音韵学研究,也能诗文,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称“浙中三毛,文中三豪”。有《潠书》、《思古堂集》、《诗辨坻》、《韵学通指》、《南曲正韵》等。

毛奇龄(1623~1713),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大可,号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浙江萧山人。康熙时,任翰林院检讨,明史馆撰修官等职。治经史及音韵学,所撰《四书改错》,对当时用以科举取士的朱熹的《四书集注》有所抨击。能散文诗词,并从事诗词的理论批评,有《西河诗话》、《西河词话》。又通音律,撰有《竞山乐录》等,著作编为《西河合集》。

    毛宗岗,清初小说评点家,字序始,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评刻《三国演义》,将罗贯中原本,加以修订;整顿回目,改订文辞,削除论赞,增删琐事,改换诗文,成为今日流行的120回本。在其修改及评语中,依据朱熹《通鉴纲目》,增强了尊刘黜曹的封建正统观念,艺术分析也多八股文作法,不脱当时评点派的习气。

从以上列举的毛姓名人来看,宋代以前的毛姓名人多出自黄河流域的陕西一带,宋至清代毛姓名人多出自长江中下游的江浙一带。在中国的历史上,毛姓并不是一个大姓,但十分活跃。江山代有才人出,随着姓氏的迁徙,人才重心也在不断变化。迄近代,迁居到湖南的毛姓经历数百年的发展,灵秀郁积而磅礴,终于在时势的推涌下乘时而起,出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

 

二、韶山毛氏家族是典型的移民家族,它以移民所特有的坚韧和奋斗精神,在韶山冲一带扎下了根。

 

韶山毛氏家族尊奉毛太华为始祖,但毛太华既不出身在韶山,也不出身在湖南其他地方,而是出身在江西吉州龙城。

    再往上溯,吉州龙城的毛姓又是从浙江衢州而来。韶山毛氏族谱《源流记》中载:“吾族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书让,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国子监祭酒兼殿中侍御史,出守吉州,迎尚书让公就养,占籍吉之吉水龙城家焉。二十一世传至伯温公,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考据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西河的(嫡)派。”这段文字说明,毛姓从浙江衢州到江西吉州,是因为毛让之子毛休在吉州作官的缘故。毛休将毛让接过来,定居龙城,毛让遂成为龙城毛姓的始祖。从毛让到毛伯温(北宋至明中后期),其间约500年。

    如今,在江西吉水龙城往西约4公里,有一个村庄叫铎塘村,又叫毛家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均姓毛,为龙城毛氏的后裔。

 


□ 韶山毛氏始祖毛太华画像

 

对照韶山谱与铎塘谱,两者的记载是一致的,况韶山毛氏一修族谱时,曾有西江宗人“执谱相访”,实属一派。由此可以断定,韶山毛氏的祖籍系江西吉水县龙城。只是因为韶山毛氏一修族谱大部分内容已失传,我们已无法确证毛太华究属毛让公的多少代嗣孙了。


□     毛泽东始祖家居地之一——江西吉州龙城,

古称“仙茶乡”,今吉水县八都镇

 

毛太华由江西辗转到湖南,与元末社会大动荡有关联。元朝末年,群雄竞起,天下大乱。当元朝统治被各路起义军基本摧垮后,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几支主要割据势力勾心斗角,展开新一轮的厮杀。朱元璋当时据有皖、苏,他审时度势,先置优柔寡断、偏据浙江一隅的张士诚不顾,把锋芒指向占有江西及湖广等地,且雄心勃勃的陈友谅。江西成为两军争夺的主要战场。鄱阳湖水战,双方使出浑身解数,结果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朱、陈之战时,江西人心惶惶,纷纷外逃。时在吉水的毛太华,为避战乱,也远走他乡,一路上登山涉水,艰苦备尝,直走到云南的澜沧卫(今澜沧江一带)才落脚下来。在云南,毛太华娶当地女子王氏为妻,生了八个儿子。他还与同宗人毛全山等参与了朱元璋平定边疆的战争,并立下战功。

 


□ 毛泽东始祖家居地之二——云南澜沧卫,今澜沧江一带。

 

关于毛太华携子来湘并落籍韶山的过程,韶山毛氏二修族谱卷首序言中是这样追述的:“始祖太华公,元至正年间,避乱由江西吉州龙城迁云南之澜沧卫。娶王氏,生子八。明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年)以军功拨入楚省,唯长子清一,四子清四与之偕。解组,侨居湘乡北门外绯紫桥十余年。后清一、清四两公,卜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家焉。时同宗人命传公之子全山亦以军功拨入楚,卜居七都五甲石徉(yang)居焉。”

从记载上看,毛太华似乎没有到过韶山,真正到韶山的是他的两个儿子毛清一、毛清四。毛太华殁后,安葬于湘乡绯紫桥道士山(今名毛家坟山)毛家后人称,道士山系从韶峰出脉,至棋盘山后分为三支,右枝至县城,左枝至官步桥,中枝由红仑山出黄泥坪一带平原,到绯紫桥结穴,“我鼻祖葬此殆亦福人福地,其派衍震、瑺、鉴、深、石徉(yang)五大房宜焉”。

 


□ 毛太华墓图及墓记

 

湘潭七都七甲,即今韶山冲一带,范围比较狭小,用现在的眼光看,只能称为“小韶山”。毛清一则住在比铁陂更幽深的韶山冲,他们两兄弟及其子孙分别在所居的地方开种土地,共田四百余亩,编为一甲民籍。

在毛清一、毛清四迁居韶山冲一带的前后,其他从江西来的姓氏也纷纷在现域韶山境内落户,从而奠定了韶山基本的姓氏结构。查阅今韶山各主要姓氏的族谱,便可知他们大都是在宋代至明代从江西而来。

与韶山的其他地方相比较,韶山冲一带山高林密,虎啸猿啼,进出不便。淙淙山泉,从崖畔石缝中流出,到处呈现出原始的蛮荒景象。这里除了绵亘的高山,便是茅草丛生的山间谷地。每当山洪爆发,泥石俱下,浊流滚滚,巨大的轰鸣声在山谷中回荡。山洪过后,偃草涂泥,乱石满沟,渍水泛起层层白光。而每当干旱时,又溪河断流,水贵如油。惟一的优势是这里林木茂盛,珍禽异兽众多,为伐木、打柴和狩猎提供了便利。可以想见,毛清一、毛清四兄弟刚来韶山时,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是多么的严峻。他们及其子孙必须付出比其他移民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才能获得起码的衣食之源。但经历过战争与离乱之苦的毛氏先人,凭藉其坚韧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在韶山开辟榛莽,垦荒种地,白手兴家,从零做起,硬是把一个陌生而蛮荒的地方变成了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家园。毛氏族人从自身的奋斗史得出这样的结论:“天下无难为之事,惟能不囿于难为之见,不生其畏难之心,审其难为之势而克分其难,酌其难为之理而克任其难,自便难为者转成不难。故有为之才,一生为人之所难为,而行若无事,旁观咤讶,鲜不叹为难为之事。必得难得之人而后成也。”

 


□ 韶山毛氏族谱(二修)关于始祖毛太华及夫人王氏的记载

 

韶山毛氏家族从第一派到第四派的世系如下:

    —派    毛太华

    二派    太华子:清一、清四

    三派    清一子:有恭、有信

            清四子:有伦、有智、有诚

    四派    有恭子:震、铎、瓒

            有信子:瑺、鉴、铭、海

            有伦子:翔

            有智子:深 

从第四派开始,韶山毛氏家族分成震、瑺、鉴、深、石徉(yang)五大房。毛泽东先生属震房。其中前四房以人名命名,第五房以地名命名。前四房为毛太华嫡系后代,石徉(yang)房则是毛全山的后代。

为什么毛氏族从第四代起仅分五大房?这是因为毛氏第四代虽共有10人,但有嗣且居留韶山的仅毛震、毛瑺、毛鉴、毛深四人,其他则或无嗣,或迁徙。这四房加上石徉(yang)一支,共五房。

 

 

三、毛氏家族从第四代起分为震、瑺、鉴、深、石徉(yang)大房,其中以毛泽东先生所属震房衍庆最厚。


□ 韶山毛氏族谱(二修)绘制的毛震公墓图

 

 

韶山毛氏家族在古代和近代史上出过许多文才武将。据毛氏族谱记载,明清以来毛氏家族曾出过郡庠片毛麓钟、邑庠生毛凤仪、毛凤来、毛朝颖和毛朝松。出过两位湘军高级将军,即花翎提督毛正明和毛有庆。在清廷和国民政府中担任过文职官员和中下级军官达九十多人,其中包括清从九县丞毛兰芳和毛祖阃,清从九职毛贻定和毛贻藩。抗日阵亡将士、陆军少将毛岱钧、国民政府监察专员毛岱钟,陆军同上校、云南易门县县长毛国翘,陆军同少校毛宇居等。在现代史上,更有以毛泽东、毛泽民、毛泽覃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仁人志士。据毛氏家族第二十一代嗣孙毛远俊统计,在这些人物中,震房占60%以上,鉴房约占20%,深房约占10%。

旧时代的人们,以为子孙发达,乃因祖宗寿藏得地之灵,坟山贯气所致。韶山毛氏家族自然也摆脱不了这种迷信观念的影响。在毛氏族人特别是震房子孙看来,毛震、毛鉴、毛深三大房,之所以震房衍庆最厚,是由于毛震公坟山所在地风水最好。

   

毛震公殁后葬于滴水洞附近的木梓山,即今毛震公祠背后。毛氏族谱载有毛震公墓图,并在图后附诗一首,极言其风水之佳,兹录于下:

  七二芙蓉簇南岳,庆源南岳峰头落。磅礴苍苍数百里,万水千山隐隐跃。湘乡上踞鲤鱼峰,矗兀空中耸楼阁。度峡飞来书堂山,玉笋联班尖似削。分劈两枝岳干龙,潭州龙城左右各。黄田坳断帐大开,祖山胎息出帐角。灵钟倒地木呈祥,亿万斯年祖墓图。灵源涌出蕊珠泉,古木参天胜岳麓。螽斯蛰蛰瓜绵绵,祖泽无边天地阔。桑麻卷轴甲楚南,雍肃一堂徵亲睦。 

 

对于祖墓所在地风水的保护,震房子孙从来不敢懈怠,规定木梓山的山柴,三年一判,以充公用,后又永禁砍伐,以保庐墓。又规定:“震祖公山曾家山一带山面山脚,系房祖震公公墓公祠来脉重地,一房子孙命脉系焉,永禁凿石烧灰”,以毁风水。

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风水学,震房、鉴房、深房三房中,之所以震房衍庆最厚,人物最多,鉴、深房分列二、三,当有如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地理位置上讲,毛震、毛鉴属毛清一的后代,世居韶山冲,毛深则是毛清四的后代,世居铁陂。铁陂是韶山冲的东南人口,相对于韶山冲来说,它距离交通要道较近,更容易受到战争和土匪势力的侵扰,如抗日战争时,日寇在盘踞韶山的两年期间,杀死数百人。但其铁蹄只践踏过铁陂,从未进入韶山冲。震房、鉴房虽同在韶山冲,但震房位于韶山冲西北端的滴水洞、东茅塘一带,是韶山冲最幽深的地方,而鉴房则在今韶山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铜像一带,它相对于前者来说,又显得外露一些。从铁陂到滴水洞,越往里走,越不容易受到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影响,故此也越有利于生存。这是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所得出的一点结论。

第二,从毛震、毛鉴、毛深三房的经济实力来说,则首推震房。毛震的父亲毛有恭“以吏才载县志”,这使得毛震在受教育程度和办事能力等方面高出于毛鉴、毛深。据毛氏族谱记载,毛震公“为人阔达,有远谋”,他构造的房舍,“甲于里中,世传为竹山大屋,”从而为房下子孙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以后的事实也表明,震房在办大事方面均走在鉴房、深房前面,它最先修建支祠,又最先编修房谱。在族内事务方面也出力最多。毛氏族谱在举办的各项事业后面均附有捐金数量和司事名目,绝大多数是震房位居榜首,列名最多。

第三:从文化传承上看,毛氏家族的文化人也以震房最多,特别是近代以来,以毛兰芳开其端,震房以诗书振家声者代不乏人。毛兰芳的儿子毛鼎臣、孙子毛麓钟、毛福生、重孙毛宇居等都是有较深文化修养的人物。浓厚的文化氛围使震房子孙有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毛泽东便直接师承毛麓钟、毛福生和毛宇居,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基本的国学知识。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家族,没有文化作为支撑和动力,就不可能兴旺发达。

 


□ 毛氏族谱(二修)关于毛震公及夫人彭氏的记载

 

 

四、以倡修族谱为标志,毛氏族人的团结和合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并逐渐形成为一个稳固的家族共同体

 

毛氏先辈来到韶山这个陌生而又蛮荒的地方,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明朝前期和中期,是毛氏族人艰苦创业的时期,他默默地在此繁衍子孙,垦荒种地,疏浚河道,辟路建桥,如蜂筑巢般地苦心经营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山外的世界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他们的足迹也很少踏出山外。


□ 韶山毛氏族谱组照               □ 韶山毛氏族谱《毛氏源流记》(部分)

 


□ 清光绪七年(1881年),韶山毛氏族谱(二修)序言  □ 清统三年(1911年),韶山毛氏族谱(四修)序言

 

 

五、韶山毛氏的祠堂系统,既是毛氏家族内部结构的直观反映,又是家族权利和形象的表征。

 

对一个家族来说,有两件东西至关重要,一是族谱,二是祠堂。有了这两件东西,封建家族制度方可有效地运作起来。

建造祠堂和撰修族谱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但建造祠堂更能反映封建宗法制度。实际上,祠庙产生的时间也比族谱早得多。

所谓“宗法”,《说文》释:“宗,尊祖庙也。”《国语·晋语》说:“宗,本也。”《易·系辞上》曰:“制而用之,谓之法。”连起来的意思是,宗族内部祭祀祖先、承继宗族的社会等级制度。从“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两种王位继承制看,商代没有系统的宗法制。只是到了西周初年,这一制度才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宗法制度,周天子是普天下的“共主”,又是王室宗族的“大宗”。他集最高的政权和族权于一身,既代表社稷,又主持宗庙的祭祀。

周代的祭祖,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即庙制。《礼记.王制》中说:“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应当解释的是,所谓的“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并非指要修七个庙,五个庙和三个庙,这里的“庙”,乃指神坛上所设的祖先牌位。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韶山毛氏家族的毛次琦、毛育万、毛体仁、毛彝生诸公倡首修建毛氏宗祠,历时五年而成。


□ 建国初期的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及其支祠的修建,从指导思想到具体作用都深受西周礼制的影响。

 


□ 韶山毛氏族谱(二修)绘制的毛氏宗祠图

 

韶山毛氏二修族谱中,收录了一首专咏毛氏宗祠及其四周风光的动人诗篇,兹转录于此:

 

韶峰撑起半边天,一峰如断一峰连。

廉贞竹祖钟灵秀,抽颖横飞塔岭烟。

矗起太乙燃藜仗,纵横呵护拥蝉联。

连排十八芙蓉幕,卷廉钩角月灯悬。

盘旋楠木峰头落,珍珠一络珠丝穿。

别开生面张堂局,寝庙于斯亿万年。

四围罗列千官仗,一水迥环玉带缠。

湖堤南岸重关锁,虎踞龙盘气灏然。

馨香俎豆河山寿,人物风土三代前。

食德服畴先泽厚,家有藏书郭有田。

 

毛氏宗祠建成后,震房、深房、鉴房相继建立了支祠。因祖庙之设,“制有等级,分有隆杀不得越”,故毛震公祠、毛深公祠、毛鉴公祠的规模要比毛氏宗祠小,宗祠为三进,而支祠一般为两进,以示“大宗”与“小宗”之别。

 


□ 建国初期的韶山毛震公祠          □ 建国初期的韶山毛鉴公祠

 

毛震公祠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震公生前在木梓山下建有竹山大屋,“明末为八贼所毁,遂成故墟”毛震公祠即建在竹山大屋的故墟上。房屋为砖木结构,青瓦盖顶,白色粉墙,建筑面积977.37平方米。公祠大门天头上书“毛震公祠”四字,门边有“一经雅训,九鼎高风”对联一幅。祠堂上下两进。上进平列三间,中为享堂,左悬钟,右树鼓。左一间为祭祀、斋宿之处,右一为公事、银钱柜房。下进分两层,上为戏楼,化妆室和子楼,楼下中为厅,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毛震公祠“龙祖衡岳,苍苍莽莽亦复委委蛇蛇,奔赴于是。下沙如抱黄竿竹山也,石嘴峦头作印观焉。可上有郁金星树山嘴也,作诰轴观焉可。面前河水弓弯绕过石嘴一桥,收钻石桥湾也。案有三台端拱,朝有天马文星”,地理位置甚佳。震房子孙赞曰:

 

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

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务本堂开楚国天,竹苞松茂自年年。

清明麦饭重阳菊,笙磬声中拜几筵。

 

该祠先后进行过多次扩建和维修,1828年增修西头扛厅,1855年修建东头席厅,并扩建主堂,修立主座。

 


□     深公房祠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

其址在韶山铁陂的雪冻坝,现建筑已不复存在

 

 

 

六、对先祖的祭祀制度,是毛氏家族文化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清同治五年(1866年),韶山毛氏合族设立香灯公会

 

韶山毛氏以家族的名义所举行的祭祀活动,始于清朝康熙年间,那时族谱未修,祠庙未设,但毛氏族人已有一种强烈的合族收族、强固群体的愿望。为满足这种愿望,韶山毛氏家族的族首倡议供奉灵官圣像,“以为族人相聚之主”。灵官圣像金容灿灿,玉相森森,供合族拜瞻以邀神惠。每年九月二十八日,为灵官圣诞之期,就于祀奉之家,延巫庆祝,开筵宴饮。但因是各家各户轮流主祭,所以诚敬不一。

毛氏宗祠建成后,毛氏家族的祭祀制度逐步丰富和完善起来。

本来建立宗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祖先,团结族人,即所谓“敬祖莫切于祭,亲族尤莫切于祭”。因此,祠堂修建甫毕,毛氏族人便谋立清明祭会,即春祭会。愿入会者书名登簿,建仓于祠,春放秋收,以其利息作为祭费。由于毛氏家族刚刚经历了修谱和建祠两件大事,族人耗资不菲,所以此次谋立清明祭会,未得登高一呼,万山皆应之效,响应者仅有八十人,故称为八十公会。不久,又捐立了灵官会。

 


□ 毛氏宗祠中的先祖牌位

 

 

毛氏族人祭祀是十分讲究的,从其《族祭公会条款》便可见一般,现摘录几条如下:

一、  三年一祭,总以诚敬为主,不诚则无感格,不敬则多亵越,不徙祭之无益,窃祭之而速咎也。凡主祭经管务宜先期入祠,斋戒沐浴,致诚致敬,有怵惕慢忾之气,如有奉行故事,嬉戏怠慢者,公同罚革。

二、  祀典尤以隆重礼貌为贵。凡值祭期,务宜先期收拾庙宇,洒扫庭除,以昭洁净。张挂灯彩,陈设祭器,安列吹手炮手。先日预告省牲,祭日谨行正祭侑食、阖门饮福诸礼,以昭诚敬。如有不修礼仪,潦草塞责,公罚。

三、  主祭分献,理宜整齐严肃。即凡属与祭饮福嗣孙,务宜整顿衣冠入祠,致诚致敬,次第拜祖,以昭济济跄跄之盛,以伸洞洞属属之心,使祖宗默鉴之而锡以繁祉。一切私事不许杂入祀期,以乱祭事。坐饮之下,各辨尊卑,把盏之余,各循体面。行坐戒箕踞,言语禁喧哗,如有酗酒凶狂,目无尊长,咆哮公堂,毁坏祭器,偭规越矩,倚声恃势,拥挤嘈杂、嬉笑诙谐、不服公论者,即行从重责罚。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毛泽东先生诞生在韶山,在此生活了十七年,直到1910年离韶山外出求学。他在韶山生活的十七年,正是毛氏家族的祭祀制度得以最后完备并严格循制实行的时期,他随父亲毛顺生经常参加宗祠和支祠的祭祀活动,对上述场面和要求无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经历过困苦和苦难的韶山毛氏家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形成和巩固起来的。它经历数百年的奋斗,不仅开发了一方热土,而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它是所有移民家族奋斗史的缩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551/267520250048.html

更多阅读

李氏家谱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排序

   1201、四川仁寿:天潢蕃派衍,水本溯源渊。慈利李氏:天简孟达新,蓝勋仲纪道,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后,运祚宏启昌,元善吉祯祥。  1202、慈利李氏:天简孟大心,蓝勋仲纪道,文添兴守之,万载永长春,祖绪名经锡,景思先则厚,运祚宏启昌,咸亨

汪氏修谱简史 安徽汪氏家谱字辈

汪氏修谱简史(一)桐城 汪兴吾人类进入父系社会后,逐步形成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最近的血缘关系为父子、母子,最远的血缘关系为民族,不同的血缘关系形成规模不同的血亲集团,逐渐形成为宗族,谱牒自此诞生。自商代到民国,上至帝王,下至庶民,从城市

何氏家谱字辈排序汇编 广西何氏家谱字辈排名

行辈用字,即一姓族之内的人们为了分别世系辈分远近亲疏,而在取名时严格统一的用字。一般情况下,这个辈字是用在两字名的前边或后边,其格式是,姓+辈字+其他字,或姓+其他字+辈字。这个辈字居中间者比较普遍。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辈字只在族内男性中

陈氏各地家谱 近代陈氏家谱字辈大全

(清)陈祺龄纂修清光绪五年(1879)贻安堂木活字本四册 上图:90126—9;又一部JPl084,4册江苏·丹阳吕城坝口陈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陈廷桂纂修清光绪十九年(1893)笃庆堂木活字本 十册 上图:926590—9江苏丹阳·云阳後分陈氏宗谱十八

声明:《毛氏家谱字辈排列顺序 毛氏家族的形成与发展》为网友国际标枪小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