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高拱张居正 张居正与高拱谁更厉害?揭秘张居正与高拱的争斗

  晚明从万历元年(1573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短短的71年里,明朝从余晖满天的回光返照,很快就走向了天崩地裂的灭亡。

  张居正的新政,被认为是造就明朝回光返照的主要原因。

徐阶高拱张居正 张居正与高拱谁更厉害?揭秘张居正与高拱的争斗

  张能大权独揽,主导改革,首先是因为他在万历帝刚刚登基时,和另外一名铁腕宰相高拱的PK中胜出。

  高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明史》说他“才略自许,负气凌人”,属于那种牛气烘烘的人,做他的同僚或下属,基本上都会觉得不太舒服。他是张居正的前辈,在做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的校长,正四品)时,张居正在他手下做司业;隆庆帝还是裕王时,两人都是裕王府邸的讲官,应当是彼此熟悉,知根知底。

  张居正,字叔大,湖北江陵人。《明史》说他“勇敢任事,豪杰自许”,和高拱一样属于那种敢为天下先、性格刚硬而才能出众的政治强人,然而他“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这点为高拱所不能及,高手过招,一点差别就会决定胜负,高拱和张居正相比,落败就在于他不够“深沉”的性格上。

  嘉靖帝驾崩后,当年在隆庆皇帝龙潜时做过讲官的高拱、张居正两人都得到了重用,顺理成章入阁,但高拱排名在前面,是内阁首辅。做了六年皇帝的隆庆帝,于36岁的盛年驾崩。继位的万历帝只是个10岁的小孩,先帝遗诏命高拱、张居正做顾命大臣,一起辅佐小皇帝;另外两个列入遗诏中顾命的,一个是从小照顾万历帝的“大伴”——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冯保,还有一个是文渊阁大学士高仪(他是被高拱举荐入阁的,秉承的是明哲保身之术)。

  如此局势很明朗,内阁中两大顾命大臣高拱、张居正好似火星碰地球,都是要自己说了算、不甘为人下的主儿。但这也应了那句话,一山不容二虎,他们的冲突是必然的。在万历帝登基前,两人已有矛盾,高拱打击排挤了张居正的恩师、前首辅徐阶,而且对张居正和大太监冯保的亲密关系很是痛恨。

  明朝禁止大臣结交宫中太监,皇帝担心太监大臣内外勾结,左右朝局。但官场上的事情,说归说,做归做,尤其在太监专权的明朝,没有内应,外廷大臣谋事举步维艰。因为大太监和皇帝朝夕相处,掌握有关皇帝的一切信息。万历帝的父亲隆庆刚当皇帝时,张居正早就看好照顾太子起居的冯保,于是便百般结交。道理很简单,太子登基,陪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太监一定也会受到重用。而高拱正相反,他千方百计遏制冯保的权势——应当说,高拱这样做,更符合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教导,不许太监干政,是真正为大明朝考虑。但当时,大明已建国两百余年,太监干政成为惯例,明智的选择应当是尊重现实。

  隆庆帝在位时,冯保已经是宫内太监的二把手,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之职提督东厂,也就是说他掌握了令百官十分恐惧的特务机构——东厂。东厂是隶属皇帝的特务组织,可以不通过朝廷的司法机构——刑部,自行侦缉、逮捕、关押人犯,到后来都能左右审判了。恰逢宫内太监最高职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空缺,冯保作为二把手,本可以顺理成章地升任,但高拱担心他难以控制,向皇帝推荐了另一位太监陈洪担任此职。而陈洪能力实在太差,不久便被罢职。高拱干脆将冯保得罪到底,又绕过冯保推荐了另一人。可想而知,冯保能不对高拱恨之入骨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551/85914736078.html

更多阅读

徐阶与张居正 徐阶比张居正活的长

毫无疑问,此二人都是超级猛人。但之所以说张居正是最杰出的政治家,而徐阶是最杰出的官僚,应该还是有些区别。此二人都是以天下为己任想要干些事情的。这一点并无二致。区别就在于徐阶所信奉的王学旨在“知行合一”,说明白点就是在老徐

张居正与考成法、一条鞭法 张居正的考成法

张居正被称为中国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可只要梳理下明代历史,我们便会尴尬的发现:张居正各项主张似乎都是前人曾经说过、做过的。而他唯一超出前辈的地方,似乎只有他那将大明朝的官僚机器的运行效率驱赶到最大的严苛而已。事实上,张居正给

我眼中的徐阶 明朝徐阶

认识徐阶是颇有戏剧性的。第一次知道徐阶是上小学的时候,那时过年是贴年画的,记得当时贴的是京剧《海瑞罢官》,共计两张,16幅剧照,下面有文字说明,海瑞着红袍,长胡须,一脸正义,徐阶长什么模样已经忘记了,只记得时任应天巡抚的海瑞,不畏强权,不徇

创业人物访谈 张剑飞与“海归派”谈创业

长沙发展需要高知识人才 张剑飞与“海归派”谈创业   “长沙的迅猛发展令人惊异,我愿意为长沙创业富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美籍华人、在长沙投资兴业的陈俊任这样说。19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与海外归国人员相聚星沙国

声明:《徐阶高拱张居正 张居正与高拱谁更厉害?揭秘张居正与高拱的争斗》为网友墙头等红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