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差异与教育 个别差异
gebie chayi
个别差异
individual difference
主要是指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性差异,即人们在性格、兴趣、能力等心理特性方面的差异。个性差异是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个别差异研究概况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丘对自己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曾做过许多分析和评定。他说:“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意思是说,高柴愚笨,曾参迟钝,子张偏激,子路鲁莽。因此他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方法有所不同。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等都谈论过个别差异。例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曾指出:两个人不是生活得完全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然天赋,一个人适宜于此种职业而另一个人适合于另外的职业。这表明个别差异已为当时教育思想家所重视,并成为教育理论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个别差异真正成为现代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在19世纪后半叶。推动这种事态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各种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求评论与鉴定人的能力与品格的差异。在这个时期,1882年英国的F.高尔顿设立实验室测查人的能力;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 J.M.卡特尔编制了一组心理测验,以供要求鉴定能力者应用;1896年法国心理学家A.比内和亨利一起发表了《个性心理学》;1900年德国心理学家W.施特恩发表了《个性差异心理学》,比较系统地阐明了个性差异的性质、范围以及心理特性的基本功能;1905年比内与T.西蒙合作编制了第一个智力测验。此后,除智力测验不断得到改进外,还相继出现了许多关于情绪、兴趣、品格方面的测验和理论研究,尽管这些方法并不完善,而且也不时地受到责难,但是运用测验和测量的方法来研究个别差异并把心理测验从感觉、智力扩展到情绪、个性品质,却是20世纪差异心理学的一个成果。20世纪20年代,中国有人编写了《中国人用的非文字智力测验》一书,向国际上介绍了“九连环”、“七巧板”。这对智力差异的研究,也起了推动作用。50年代以来,中国心理学家对个性差异的研究多半是采用个案法结合对学生的“个性鉴定”来进行,这种结合实际研究个别差异的做法对于改进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个别差异的形成 个别差异是在独特的自然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的。人是社会的实体,同时也是自然的实体。从人的社会方面说,心理的个别差异取决于个人所特有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影响。个人的任何一种心理特点,都反映着他所经历的整个生活道路,都是广义教育的结果。从人的自然方面说,神经系统活动的特点,对于心理的个别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神经过程有强度灵活性平衡性三个基本特性,每个人的条件反射形成的快慢和改造的难易,都表明各人在神经系统的上述特性及其组合上有先天的及经过后天塑造的个别差异。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是人的气质上的个别差异的生理基础。他指出,在动物身上所确定的四种神经类型(不可遏制型、灵活型、安静型、弱型),分别与人的气质中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相当。实际观察表明,初生婴儿有的好动,有的安静;有的大声叫嚷,有的哭起来低声细气;有的容易入睡,有的不易从清醒过渡到睡眠。这些都是神经类型在儿童的气质及其活动中的表现5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捷普洛夫等研究表明,神经系统的上述特性与人的能力差异有关。有的研究指出,神经过程的强度和感受性有相反的关系。神经过程较弱的人感觉阈限低、感受性大,而强者则相反。实验证明,在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上有差异的学生经过同样的训练以后,虽然每个人的思维灵活性都有提高,但他们之间的个别差异仍然存在。近来,激素理论的研究发现内分泌腺和心理差异也有关系。他们认为,激素改变了大脑的组织结构
是造成男女两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以上研究对理解心理差异的自然原因是有裨益的。
生理差异只是造成心理差异的一种原因,对心理差异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德国心理学家K.勒温认为:如果个人成长在完全孤立的环境中,就不可能发展自我概念或对别人表现出独立的个性。现代个性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大量的研究表明,社会环境和教育条件在个人心理差异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与勒温的上述论断是吻合的。
个别差异与教育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以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地”上为转移。只有根据学生心理的一般年龄特点和他们心理的个别差异特点,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都很重视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学记》的作者把学习上的个别差异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失则多”,这类学生的学习贪多求快,只博不专。二是“失则寡”,这类学生的学习过于狭隘,只专不博。三是“失则易”,这类学生把学习看得过分容易,往往不能刻苦钻研。四是“失则止”,这类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往往畏难中止,不能持之以恒。这些差异是由“心之莫同”造成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引导学生克服缺点,很好地学习。孔子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家。他对于学有专长、才能特殊的学生也有过分析。他说,有的学生品德优良,有的学生能言善辩,有的学生善于从政,有的学生有文艺专长。孔子常常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例如,有一次仲由(子路)和冉求都问孔子,听到道理之后是否去实行?孔子对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可以听到就去做呢?而对冉求说:听到以后就应该去做。公西华见到这种情况有些疑惑,就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说:冉求平日遇事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胆大好胜,所以我要压阻他。
当前,许多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比较重视个别差异以发挥个人的智力优势。在这方面,通常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如下:
①注意早期教育。儿童具有很大的智力潜能。如果在儿童发展的最佳期予以激发,就有可能促使其智力更好地发挥。合理的早期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更多有特殊才能的儿童。中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几乎每个超常儿童都享有良好的早期教育的机会。他们即使不是在正规的幼儿园、学校的环境中得到这种机会,也总是在比较优越的家庭教育条件下成长的。但是,早期教育必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否则也是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曾指出:每次过早地教给一些儿童自己日后能够发现的东西,这样会使他不能有所创造,结果也不能对这种东西有真正的理解。
②强调全面发展。早期教育不能只强调智力教育而忽视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皮亚杰曾指出:儿童行为的情感方面、社会性方面和认识方面三者之间事实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中国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求知欲旺盛、自信、个性强等品质是超常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研究发现,儿童的智力超常和学业成绩、品行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除了教育条件欠缺外,主要是由于这些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性格倔犟与任性,这种情况往往引起教师的烦恼与不满,甚至也会阻碍或压制超常儿童的发展。
③提倡因材施教古代学校一般都采用个别教学16世纪欧洲出现了班级上课制,班级集体对学生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但班级上课也易忽视个别差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多种形式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班级上课制。近来英美等国流行着一种“开放课堂”,班级没有固定结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进行适合自己兴趣和需要的活动;在课堂及走廊内布置了“学习角”、“作业区”、“兴趣区”以及图书资料、游戏器材等,供儿童通过自由活动去学习;在开放课堂里,不规定教材的共同标准,强调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发现式学习。为了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班级人数限制在20或30人之内。据说,这种教学制度有助于每个儿童智能的充分发挥。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很多,究竟那种方式最有效,还有待进一步摸索与探讨。
参考书目
〔美〕Anne Anastasi:《差异心理学》 (英文版),1947 。
〔美〕H.C.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83。
肖毓秀
更多阅读
《庖丁解牛》与教育技术及其哲学思考 哲学思考
昨天偶得灵感觉得理解"庖丁解牛"对教育技术的发展很有益,今天偏巧找到一篇这类的文章,我想的与作者的不相同,但因同时关注了这一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全文如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呵呵!《庖丁解牛》与教育技术及其哲学思考马周周
人文精神与教育1 医学人文精神
《周国平人文讲演录》选载人文精神与教育(1)(举行此讲座的时间地点:2005年3月27日四川大学;2005年5月26日中国财经大学;2006年3月2日西南政法大学。根据四川大学录音、参考西南政法大学录音整理。)第一部分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人的价值我今天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教育对策老井郭晓辉摘要: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 ,随着 1985 年的“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这二十多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仅增大了,而且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上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在线阅读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假期里,我完整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
金融在线教育平台 金融与教育
Finance and Education 文/李文华 应邀参加中学校长座谈,我准备的发言题目是“金融与教育”。主办方说,对!搞教育就是需要钱。没错,没钱办不了教育,教育非常需要钱。但是我们很少考虑“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果今天的“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