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风水学本相通,风水学、面相学、命理学等都是由易经学说衍生出的分支学科,它们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易经,那么易经和风水有着怎样的关联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易经和风水有着怎么样的联系
易经和风水是为整体与分支的关系,它们在某些方面有共同体,易经里的中心论点阴阳是风水的主要依据,风水在解释场所的阴阳的疑问,是关于地处的位置,靠水或者偏山,甚至是房间的格式,和各种东西的摆放,都是关于阴阳,这符合易经里天地万物都有其命定的归宿,相生相克,甚至是房间的朝向,太阳对于房间的照射程度,这都有关阴阳的问题,当然了,它的建筑结构也需要和阴阳相符。
对于易经和风水来说,其中的学问较为高深,其中需要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但是,是易经和风水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根源都相同,所以在一些方面,它们是有很多的共通之处,但是它们也有很大的区别,易经涉及的东西更广,而风水则是专门针对一种方面而进行解释的学问,尤其是在阴阳方面,易经最先提出这一理论,而风水是在以后借鉴易经并且完全吸收而拓展的更深的。
易经可以说是中国风水学的发源学说,古人认为所谓风水就是藏风得水。大凡有山有水的地方,即环山抱水的地方,都是好的风水之地。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风水就是人类生态环境的表征词,它是以空气和水质为代表的,包括阳光、地磁、声音、色彩、湿温度和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总和。原始人类生产力落后,难抵御猛兽侵袭,于是选择山洞作为规避场所。所择山洞多在较高地带,这是为了防止水淹。而且洞口大都朝南,一是易于日照,二是躲避寒冬的西北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走出了山林,到依山傍水的平坦地带聚居,渐渐形成了村落、城镇。这一时期,风水学还处于原始萌芽状态。风水学发展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人类深刻认识到环境对人体的作用。风水学突出了风与水对人体的作用,认为风太大的地方不宜人居住,空气不流通的地方也不宜居住,没有水的地方不适宜人居住,而水泛滥成灾的地方也不适宜居住。风水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类居住环境的一门学问。古代的风水术(汉代称之为堪舆,唐代称之为地理),讲阴阳五行,讲后天八卦,讲河图、洛书,应该说与易经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易经原理与建筑风水
有易学研究者研究发现,古都北京是按照中国古代最高传统文化──《周易》原理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是按“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建造的,古都北京的每一处古老的建筑,都蕴含着《周易》古哲的不朽光辉。
《周易》在中国历史上被尊称为“众经之首,大道之源”。郭末若说过:“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八卦的卦爻,最早的书籍是易经。”易经是万卷之首,大道之源,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只有沿着《周易》这条脉络去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风水与建筑
在古都西安,很多建筑都是按风水学而建的,被称为是中国大树的树根。北京故宫及其它古建筑更是如此,被称为是中国大树的树冠。
现代高楼大厦选址、奠基、朝向,农村起地基、上房梁,大都选时择日,找一个黄道吉日,以求平安吉顺。
古都北京设计和建造的易学原理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辽、金、元、明、清王朝古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公元938年作为辽代的都城起,历经辽、金、元、明、清各朝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建都史。
作为都城的漫长历史中,各个朝代的帝王及其谋臣们为了维护帝王统治,使帝王江山永固、国运长久,对古都北京进行了精心规划和设计,建设WWW.aIhUaU.coM了一系列具有象征意义的城市建筑,力图通过完善的都城建设,达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特别在明清两代,古都北京的城市建设更加完善,更加威严,同时也更加具有神秘色彩,使古都北京具有强烈的首都特点。
如今,历史上那些朝代已经过去,但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物建筑和古迹,为后人研究古人的都城规划设计思想,提供了实物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