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网2007年11月10日报道:瑞典籍华人艺术家王彤作品展在沪三尚画廊展出。著名美术评论家龚云表特为此策展作序。他在序言中这样写道;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多以极其个性化的眼光来审视自身和世界。而在这自视、外观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艺术家流淌在血脉之中的民族文化精神的基因,并且又在这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以一己的个性力量寻求突破、超越和转换,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图式。这种语言和图式既依托于艺术家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又凸显出艺术家所置身的时代的审美情趣,而从画面自然地流泻出艺术家个人的情怀和志趣。王彤就是这样的一位艺术家。
王彤出国远游已近二十年,北欧那种显得过于凝重而张扬的文化语境造成的巨大反差,使他内心深处纠结着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蕴籍更成为无法化解、须臾不能分离的情结。尽管他仍然主要采用油画形式,但更多的则是探寻中国笔墨的意趣,并以此来营造他的心象语境。而另一方面,他又有意识地将自己前突至西方当代艺术的前言,袒露胸襟,接纳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多元杂陈的八方来凤,在长期艰苦的探索中致力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对接和融合。
崛起于20世纪初、代表着北欧精神的表现主义绘画,无论是它直率、单纯和强烈的主观特色,还是它鲜明的表达思想和呼唤情感的视觉语言,以及极具张力和富有激情的创作方式,都与中国的“立象以尽意”、“神在形似之外”,以及“人心营构之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审美意蕴则有着诸多相通之处。王彤以其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刻领悟和置身北欧表现主义艺术沃土的特殊身份,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审美精神作为内核,同时采汲了西方表现主义的创作方法,凭借特定的绘画语言,建构自身独创的艺术符号,“观物取象”,将心象具化、物化成为图式艺象,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当代转换。
对王彤来说,绘画语言和材料工具之与他,有时便显得那样无关紧要,他们只不过是他在表达自己的生命形式时的一种手段的交换。这些绘画语言和材料工具在他手上似乎别具一种灵性,他们在画面上所表现的质感,仿佛可以使你触摸到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肯定都属于中国。有人曾将王彤的画称作“魔幻写实主义”,我则以为,不如将其称之为“意象表现风格”更加贴切。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艺术处副处长肖谷
策展人著名艺术评论家龚云表致辞
瑞典籍华人艺术家王彤致答谢词
来源:中国艺术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