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饺子回家面”也叫“上车饺子下车面”,或是“上马饺子下马面”,源于我国北方民间出行习俗,它历史久远,寓意深长,一直被百姓沿用至今,已成为人们迎来送往的一个重要礼节。上马饺子下马面------实为山东民俗,或称“出门饺子还家面”。山东人好走南闯北,外出,归家,迎客,送客,都有可亲可喜的风俗。自己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都要请即将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做“上马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象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出门发财。家人远归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俗称“下马面”,传说是面条象绳索,绊住来客的马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要是饭食安排错了,有些难堪。
“下马”吃饺子,表示主人有逐客之意,而“上马”吃了面条,绊着了马腿,预示旅行将不顺利。旅行的人先要择吉日,吉日不难排,农历逢三、六、九的日子都是利于旅行的日子,谚语说:“三六九,朝外走”,俗称六六大顺,“三”与“九”同宗,,自然也是吉利通顺的。定下吉日,必遍访亲友,报告行期,若亲友家中有人在旅行目的地,定要托旅行人带些东西去,并不一定急用,只为表示记挂。在旧日,所带的东西往往是亲人自做的一双布鞋,所以托人带物,往往只说“捎双鞋”。旅行结束,要马上给亲人写一封信,报告平安,信封上不写收信人的名字,而写旅行者的名字,一枚竖式信封,洁白底子上,中间印火红的一淄,火红处大书“×××平安家信”。信寄到,不待启封,安慰的话语抢先透露出来。在外地,远行归家,也要遍访亲友,每家送些礼品,物不必贵重,一块香皂,一包糖果,重在表达情义。现在,这些风俗正有些改变,青年人也都不在乎这些。但对于那些当年闯关东,下南洋,少小离家白发归来的人,这许多当年的细事,件件铭刻在心,一顿“下马面”,足令他们感慨万千,老泪横流那么它代表着或者说明了什么呢?把它换成上车面下车饺子不行吗?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当你清楚了饺子和面分别代表了什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就会觉得原来如此。
饺子,也叫扁食,水包子。现在的我们对它已经看得不为重了,平时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吃到它。而过去不行,只能在重大节日或是祭祖、敬拜天地鬼神等隆重场合时才可以享用。因此,在人们即将离别时,以饺子相送,表达了对人的敬重。
饺子的外形酷似过去的金元宝,寓意出门的人要发大财。旧时人们出行大都出于探亲、经商、淘金的目的,送上美好的祝愿,恰似“不二法门”。饺子的另一层寓意就是盼望团圆,旧时出趟门不容易,交通不便、车马劳顿、路有凶险。能否安全、平安令人担忧挂念,不像现在交通快捷,四通八达,方便安全。
对旧时出行者曾有民间谚语云:“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出十日,为风雨计;外出百日,为寒暑计;外出千里,为生死计。”“走大路有水,走小路有鬼。”“父母在,不远行。”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出行的艰辛、凶险的牵挂和担忧,以及情感方面痛苦的折磨。由此得出饺子和面是不可本墨倒置的。
面,即面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而且它的花色品种繁多,诸如混汤面、炸酱面、炒面、冷面、麻辣面、方便面等等。但面条用在这里却另有一番寓意。在民俗中,它象征着“长”和“常”。如在婚礼、生育、寿宴等仪式中采用,寓示着子孙绵长,富贵长寿;在待客仪式中,它寓示着常来常往、亲情永远;在迎归仪式中,它寓示着庆贺胜利凯旋、回归,从此不再分离。
这浓浓情意,相信每一位深在其中的人,都能深刻、准确地领悟和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