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自私 人,生而自私吗?

又到读书时间。


这其实是一本老书,很经典的老书。很惭愧,坐观君(微信号:china_2049)以前一直没有读过。美女读者“sisi”向我推荐了这本书。特意上网查了查,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这本书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


有人说:听完道金斯讲述基因的故事,人类应该感到绝望。进化是偶然的、无目的的,基因是冷酷和自私的。它们聪明绝顶,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它们都已经成精了。从这里我们确实可以学会不少求生存的本领,但同时我们也会陷入这样一个境地:我们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生存。生存是偶然的,也是荒谬的。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在人性的世界里那么崇高和辉煌的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在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里完全是不合情理的。近代科学制造的这种人与世界的分裂,在今天由于更加精致化、合理化,而显得更难弥合。


看起来好悲观的样子。接下来,坐观君(微信号:china_2049)给大家分享一篇外国人的书评。看题目就很耸人听闻呢。


原题:《自私的基因》很棒,但我真后悔读了这本书

作者:Michael J. Edwards

译者:vivianzhou_1999

来源:译言网


我真希望可以给这本书同时打5分和0分。说实话,书其实写的很不错,内容也很吸引人,很真实的传达了一些信息,比如生命的生物形式,多种不同元素相互影响并构成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在这里指的是生命的演变),以及科学家是怎样来理解这些过程的等等。


好几年前,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之下,我开始读这本书。当时我想我不会对它感兴趣的,因为我对它背后似乎传递的生命哲学思想(反正我朋友是这么介绍的)并不感冒。然而读了一两章后,我被它完全吸引了,我甚至还想读作者多金的其他作品。


从一个角度说,我能理解多金对奇妙生命的赞叹之情。他真切的描述了这些复杂程序一步步的运作过程,这些简单原始的装置,怎样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合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千世界。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作为一个被抑郁症困扰了十几年之久的病人,我还得把我多次的发病归咎于《自私的基因》,我要给它打零分,也正基于它对我生活的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我都不能确信自己的人生观,一直在努力寻找更深的精神意义,但就找到的一些模糊的理念,不仅被这本书吹的几乎灰飞烟灭,而且看来将来找到的希望也很渺茫。几年前,这让我经历了一次严重的心理危机。


这本书完全推翻了上帝或别的什么造物主创造世界创造生命的观念。它推演生命的本质,诠释人性的特点,太圆满的回答了大多数宗教或精神探索者询问而不得答案的问题。它对人性持可怕的完全悲观的态度,它认为生命没有任何意义。最可怕的是,我对此竟完全不能反驳。我还是试图相信生命的意义,但我的坚持已经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我还不能从这本书带来的观念上的颠覆中恢复过来。


作者似乎认为宗教和精神存在的观点不仅错误,而且完全不能对生命的意义和目的给出真正的解读。他们宣扬的解脱也显得虚无飘渺,不真实。显而易见,在他看来,只有科学才能给我们带来真相,只有通过科学的理解,我们对生命的赞美才能真实长久,我们才能最终了解生命的目的。


这里我有一个疑问。既然我们不能确定精神的存在,科学又坚决否定死后来生的可能性,我们不想死又不得不死,死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精神也灰飞烟灭,生命价值意义又何在,这似乎是我们持有的科学观里一个最大的缺点。设想我们所拥有的只是细胞盲目短暂的舞蹈,即使这场舞会有多让人目眩神迷,这舞蹈本身又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和目的?不能否认的是,生命真是一场无与伦比的舞蹈。


正基于此,我才对多金的书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方面,我承认这本书写得引人入胜,另一方面,我万万不敢认同书中所呈现的价值观念。我宁愿自欺欺人的相信精神最终的存在和生命的美妙和充满意义,而不接受科学那冷冰冰斩钉截铁的论断,把我们打入万劫不复的永恒的毫无意义之中。科学的观点也许有十足的理性,但理性并不是我们形成世界观时唯一重要的考量。


持有狭隘宗教观点的人往往认为他们的信仰是百分百正确的,这类人最好不要读这本书,免得因观点不同而生气甚至于发怒。持开明观点的人,在读书之前,最好先做好思想准备,准备接受挑战,因为据我看来,这本书几乎挑战了所有的观点,不管是宗教的,还是精神的,也不管是守旧的,还是开明的。


一些评论家认为这本书的理论不能服人,其中去繁就简的方法太肤浅疏漏。但,就我看来,这还不是问题所在;这本书的问题是太让人信服了,让人信服到,好像一切跟它有冲突的观点都是不可相信的,为此,我们得抛弃那些让我们更舒服更积极,更有希望和期待,更真实有意义的价值观。


在我抑郁症发作最困难的日子里,我曾经多么希望自己从没读过这本书,让生活在我以前停下的地方重新开始。


据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上帝形状的洞,我们注定了要在有生之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里枉费心思去填这个洞。我坚信这个洞的存在,我也相信我们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简直难以用言语形容。至于需不需要用上帝去填这个洞,我不知道。但我确信多金关于人性和生命的观点,不管它们如何自圆其说,都填不满那个上帝形状的洞。


读完这篇书评,有点儿恐怖的感觉哦。一本书对一个人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再来看一篇中国人的书评。很深刻。稍有删节。你懂的。


原题:《自私的基因》:人是自私的吗?

来源:财新网

作者:陈嘉映


人皆自私这种说法,古已有之,荀子说:“夫好利而欲得者,此人之情性也。”司马迁观察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代政治哲学的鼻祖马基雅弗利、霍布斯都以“人皆自私自利”为起点来建立政治学。经济学里的理性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自然科学似乎也提供支持。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写了一本著名的科普书,题目叫做“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大意是说,从长时段的自然选择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善于保护自己和复制自己的基因留存下来,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自私的”基因留存下来,“成功的基因的一个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无情的自私”。生物个体作为基因的载体,体现的只能是基因的特性,“凡是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产生的任何东西都会是自私的”,我们人类既然也是长时段自然选择的结果,理所当然,“我们的本性生来就是自私的”。道金斯并非别出心裁,他的观点是社会生物学的一般观点。


普通评论家没有自己的理论,理论家说人都是自私的,报章杂志便常把“人皆自私”当做人所周知的公理。


自私自利的事例,当然举不胜举。然而,生活中也颇不乏善良和友爱,更有人急公好义,甚至有人杀身成仁。街上的人也会说:“嗨,人谁不为自己着想!”那可不一定是自利论的证据,那多半是一声感叹,感叹自私是人身上固有的一部分,无论怎样克服压制掩藏,总难割除;我们会说“人都是自私的”,却也会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把自利理论说通,还得先把这些令人生恼的事实和谐掉。实际上,自利论理论家把他们的一大半努力用来解释怎么会出现利他行为。道金斯声明,《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根本目的就是探讨“自私与利他的生物学本质”,解释为什么尽管成功的基因都是自私的,而我们却会看到“有些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滋生出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利他实际上对自己更有利——利他只是表面现象,隐藏在这些表面现象之下的深层动机实际上是自私,就像表面上看起来太阳环绕地球旋转,实际上是地球在环绕太阳旋转。


要说明为什么深层的自利动机会产生利他这类表面现象,最为我们大家知道的理论是“看不见的手”。早点铺主人摸黑起身,为客人煮豆浆炸油条,并非出于慈善之心,他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结果却满足了顾客的需求。现代博弈论可以视作“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另一个版本。博弈论通过计算证明,在重复发生的囚徒困境中,博弈双方采用某种合作策略即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策略,与一味欺骗、背叛相比,对自己更加有利。从前很被批判过一阵的“吃小亏占大便宜”论也属此类。这条理论不涉及利他之心,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对建构理论来说,这是个优点——不需要利他之心这个“假设”,这使得理论更加简洁——利己之心直接就产生了利他的后果。缺点是,它不曾解释我们怎么会有友爱慈善之心,由此产生出“纯粹的”利他行为。


把博弈论跟基因学说联合起来,倒是能从利己推出某一类纯粹的利他行为。狼爸爸狼妈妈如果只知道保护自己而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后代,它们后代的存活概率就会低于它们的同类,它们身体里的基因流传下去的概率就会较低。如果它们的子女继承了只知道保护自己不知道保护后代的基因,这个血统就会逐渐被自然选择淘汰掉。因此,我们见得到的动物,不仅具有保护自己的本能,也具有保护其后代的本能。实际上,从基因复制的角度看,在自己的生育力降低之后,保护后代比保护自己更加重要。于是,“神圣的母爱”就获得了科学解释。


即使不了解高深的理论,谁都知道,我们有时候的确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或有可能得到好处才帮助别人。家长“护犊子”也算不上自私自利的反例。真正让自利论为难的,是无私、友爱和慈善之心,是怎么看都看不出对自己或自己的后代有好处的利他行为,例如在发生海难时,让别人上救生艇而自己留在行将沉没的船上。首先提出“看不见的手”这个短语的亚当·斯密并不否认利他心,他说:“无论一个人多么自私,他都会坚守一些原则,去维护别人的利益,让别人感到幸福,虽然他可能并不会从中得到什么。”神圣的母爱也不都是护犊子,也曾有母亲支持儿女舍身就义。我再举个有争议的例子——一个巴勒斯坦青年身上绑了炸药去施行自杀性袭击。你可以认为这种行为错误、愚蠢甚至罪恶,但要把它解释成自利可不容易。博弈论用不到这里——这个青年从此再没有重复博弈的机会了。引进宗教信仰也帮不上什么忙,因为我们本来就是要问:如果人本性自利,而不是利真主,那么为真主献身的宗教感情是怎么产生的呢?


达尔文生性慎思,这位进化论的创始人早就想到了这个难题,并尝试这条解决途径:虽然人像其他生物个体一样从自利开始,然而,“当部落成员的推理能力和料事能力逐渐有所增进之际,每一个人都会认识到,如果他帮助别人,他一般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从这样一个不太崇高的动机出发,他有可能养成帮助旁人的习惯。”后世的生物学家没有超出这条思路。

人生而自私 人,生而自私吗?


达尔文并不满意自己的回答,在我看,这条思路的确没有多少希望。这位部落成员凭什么认为他帮了别人会得到别人帮助?凭以往的经验?可这种经验一开始是怎么出现的?当谁都没有这种经验的时候,你帮了我我干吗就要帮你?如果自利对进化是根本的,那么我们很难想象,在自己实际上能不能得到好处这件关键事情上,自然会变得糊涂起来,让我们不去斤斤计较,甚至还培养出同情心之类的“坏习惯”,即使自己得不到好处也去帮助别人。而且,这条思路反过来使邪恶变得难以解释了:既然善良和友爱对我们更加有利,那么为什么实际上还存在着那么多邪恶和自私呢?


我们不做理论的时候,什么时候会说谁谁自私自利?只图个人利益,为此不惜损人。“自私自利”是个贬义词,带有道德评价。当然,人性中还有很多比自私自利严重得多的缺陷。没怎么听谁说希特勒、斯大林自私。跟残暴无良大奸大恶比,我们用自私来形容小奸小恶,琐琐碎碎抠抠搜搜怪烦人的。


生物学、经济学、博弈论,这些都是科学或准科学。我们都知道,科学是道德中立的。道金斯是位专业生物学家,他的科普写作更堪称一流,不过,“自私的基因”这个书名,怎么说呢?有点儿哗众,至少未能严守科学的严谨。“自私”这个词有浓厚的道德含义,无论如何加不到基因头上。这本书充其量可以命名作“自利的基因”。“自利”比“自私”少一点儿道德评价的意味,不过,把这个词用在科学论述中,我们仍然需要有意识地把它与“自私自利”那层意思区别开来。


说到我们人类本性自私,同样不像个科学论断。不仅在研究基因的时候科学不涉及道德,即使在研究人的时候,科学也不涉及道德——不管是有德还是缺德。让科学无能为力的,何止利他?贪婪、残暴、羞辱他人,不也是人的特色吗?哪种动物会羞辱同类?一群非洲狮撕扯斑马的场面也许有点儿血腥,镜头中,别的斑马在几步外悠然吃草,它们知道狮子只是要饱餐一顿,并无残暴滥杀的本性。但人就不同了。人的仁慈大度很难用自利来解释,人的贪婪、残暴、阴险又何尝能用自利解释清楚?


经济学、博弈论等只涉及策略。一个漂亮的农村姑娘进城卖菜,一斤青菜赚两毛钱,一天挣三五十块钱;旁边是发廊街,那里的姑娘一个钟挣三五百块。在经济学视野下,她们之间的区别是生存策略的区别。我还真不止一次读到过聪明人的议论,教导我们不要掺入品德高下这种“道德偏见”来看待这类事例。我觉得还有商量余地。我们是否也可以说,纳粹把犹太人送进焚尸炉,日本鬼子在南京烧杀奸掠,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和甘地、特蕾莎不同的生存策略?


可以——如果你是在对这些事件进行博弈论研究。生物学、经济学、博弈论,各自在自己的学科框架内研究人类行为的一个部分或一个方面,各有各的成就和效用,但它们从来不是对人性总体的研究,从来不可能发现“人的本质”。科学只能揭示机制意义上的原因,道德的和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不道德的行为之有原因殊不少于道德行为。为了揭示机制,科学家必须排除道德不道德的区别,巴勒斯坦青年身缚炸药闯进平民人群之中,这是自利还是利他?是英勇就义还是滥杀无辜?要思考这些,需要查看的不是基因,而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正义观念,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他们双方对这段历史的经验和感受,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在有别于科学的另一个层面上思考。


你自私,也许没谁拦得住,但又何必弄得好像那份自私背后有一套科学原理的支持?

------------

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坐观君啰嗦一句:书,还是要多读的。反正我最近已经重新捧起久违的书本了。感觉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时的感觉已经起了变化。不信,你试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1951/821943979755.html

更多阅读

熊十力是绝食而死吗? 绝食多久会死

【1966年夏,一个老人在《人民日报》上看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文章后,绝望了。不久,人们便常看到他独自一人跌跌撞撞地走在街上,身穿旧长衫,扣子全无,只在腰间胡乱扎一根麻绳,而且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1968

声明:《人生而自私 人,生而自私吗?》为网友殘花雪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