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庸》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讲“诚”,“至诚”更是儒者的最高境界,一个“诚”字,究竟有怎样的玄机?
文/国馆君
所谓中庸,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意为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然中庸之道,亦在于“诚”。中庸所谈的“至诚之道”,从修身养性中看来,其实也是“真诚之道”。
真诚,是心之至诚,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克,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
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
以诚待人则无人不信
清人方苞曾言:“感人以诚不以伪。”用自己最真实和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不以诳语欺人,这是做人必须具有的品格。诚之者,人之道也。以诚待人有诚意,君子之交淡如水。诚意的多少并不会以金钱衡量,也不会以功名去较量,以诚相待的双方,是指彼此有一颗互相谐和的心,没有攀比,没有嫉妒,只有最诚挚的祝福和愿景。
君子以诚待人即为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诚满德的刘备待人之诚,无不被后人赞誉。他求贤若渴,对人才诚心诚意,故不顾奔波之苦,三顾茅庐,诸葛亮感于刘备之诚,于是决意出山辅佐刘备,从而使刘备能在后期成功入蜀,稳定战局,与吴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诚待人是一种品德,从而能感化他人,心想事成。
朋友之间心照不宣,肝胆相照,如此“共饮一江水”的豪迈,不就在于一个“诚”么?“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人人真诚,则人人相信。切记:以诚待人。
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克
以诚处事则无事不克
宋人吴处厚曾言:“诚之所感,触处皆通。”为人处事难免会碰到疑虑困惑,那是因为不够诚心,只要诚心向上,则无事不克。求学即如此,常怀有一颗真诚之心,则能入门而博学。杨时与游酢虔诚求学,不畏艰辛,程门立雪,求学如此诚心向意,终能有所成。
生于南北朝的祖冲之,他对科学研究的诚心可谓感天动地:当时他创制了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而大臣戴法兴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最终“大明历”得以颁布。此“诚”,是一种诚心坚持自我,无所畏惧的态度!
中庸言之:“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说的是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是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是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用真诚的心去学习和做事,就能修心立人,真诚是最好的处事态度。切记:以诚处事。
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
以诚立业则无业不兴
“至诚则金石为开”。创业之艰辛,或栉风沐雨,或披星戴月,但只要时常怀有一颗真诚之心,则百业俱兴,金石亦会为此所开。只要以真诚之心去做一件事,事业的成功也总有一天会降临。
正如孟子所说:“舜发于畎亩之中”,舜在被发掘为人才之前,只诚心躬耕。在成为帝王之后,他怀着对江山社稷的诚心默默地去为百姓谋福祉,励精图治,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为华夏大地的早期文明立下丰功伟绩。
中庸有言:“诚则形。行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其大意说的就是:人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化育万物,使万业俱兴。切记:以诚立业。
真诚的力量,小至兴人,大至兴业
真诚的力量,小至兴人,大至兴业。至诚不息,则万物俱兴。
只要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又愁何事不成?
“诚者自成也”,有真诚的信念去修善自身,完善自己,待人接物处事满怀真诚,中庸之道谈“诚”如此,而你又何不为?真诚,从“心”开始。
转自丨“国馆”微信公众号(ID:guoguan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