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师:喜欢唱歌吗?下面有两首传唱很火的歌儿,不知道大家会不
会?
(利用幻灯或字条出示两段歌词: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 风风雨雨都接受, 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真心英雄》。 ――《阳光总在风雨后》)
生:会!(并异口同声的哼唱起来,师生一同放歌) 2、师:在这两段歌词中,我们能捕捉到相同的词语吗?
生齐答:能! 师:是什么? 生:风雨、彩虹。
3、师:对!为了那天边的彩虹心中的梦,我们风也走雨也过,不懈的追求奋斗学习生活,那么彩虹是什么样的? 生:弯弯的像张开的弓。 生:像一条铺开的彩带。 生:是一条七彩的桥。„„
4、教师接和学生回答运用简笔画技能展示彩虹形状、颜色。学生观察
感知对彩虹的表象认识,回顾生活经验。
5、师:关于彩虹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生: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时候有彩虹? 生:彩虹为什么像桥是拱形的?
生;小时候玩吹泡泡游戏,七彩的肥皂泡与彩虹有关吗?„„
6、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彩虹的这些秘密。板书课题《彩虹的秘密》。
【评:上课伊始师生唱响流行时尚的歌儿,营造了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巧设悬念,抓住学生质疑好奇心理,形成学习的心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
二、 合作探究,感知体验。
(一)指导学生认识太阳光是由七色光构成的。
1、师:为了弄清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老师需要“一米阳光”来做个实验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老师把窗外明媚的阳光请到大家面前来。
(示意讲桌上面的两块平面镜)
学生跃跃欲试,运用平面镜的反射将光投到指定位置。 生:老师,我不用镜子也一样能将光引进来。
说着他运用手头的文具盒光滑面探出窗外完成了任务。 生:什么工具都不用,舀一瓢水就能办到。 生:还有„„
师:聪明的同学们头脑一转一个“道”,可由于课堂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演示验证大家的想法了,课下我们自己做好不好?
生:好!
师:刚才,我们同学例举了那么多的好方法,但都应用了一个什么原理。 生:反射原理。
2、师:在实验之前还请大家关注实验报告。 (小黑板出示实验报告:
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数一数有几种颜色的光,它们像什么? 3、你能按顺序说出各种光的名称吗?)
3、演示色散实验
师手拿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瞧纸屏上„„ 生认真观察填写实验报告
4、出示彩虹――七色光挂图,讲解七色光的名称。
师:红、橙、黄、绿、蓝、靛、紫――指出对号挂图,着重指出“靛”是指深蓝色“蓝”是指如天空一样的浅蓝色。 学生结合图文识记认真倾听。
5、指导学生按图复述七种色光名称。
6、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生讨论后回答)
7、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通过三棱镜后能使七种色光散开成一条彩带。 8、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20页。
【评:在探究新知过程让学生运用能学旧知平面镜反射原理铺垫新知积极
启发了学生将知识迁移,演示实验对于那些用语言难于讲清或者虽能讲清,但学生仍然难于理解的内容演示,顺利突破难点,扫除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障碍】 二、指导学生认识彩虹的形成
1、师:也许有的同学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空中没有三棱镜阳光怎么会分散成七色光,形成彩虹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个实验。
教师选定二三名学生到前面来分别演示实验2: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让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1) 喷水时,看到什么现象?(有彩虹出现)
(2)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停止喷水后的一段时间有彩虹,过一会儿逐渐消失。)
3、小组讨论:(1)以上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彩虹的形成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2) 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推想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4、师讲解(略)
5、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21页。 阳光是由__种色光混合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____,它们会像____一样,将阳光分散成__种色光,形成彩虹。 6、学生复述彩虹的成因
【评:学生亲自演示观察实验,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感知效果为理解和应用知识建立坚实基础】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你问我答”活动,解开心有千千“结”
师:学习到这里,我们来轻松一下。进行“你问我答”活动,每一位同学对试才所学知识都有质疑问难的发言权,在座各位也都有答“记者”问的义务。
生:什么时候天空会出现彩虹?(雨过天晴,“晴天露”)
生:彩虹的七色光分布平均吗?(不,橙黄色的比例要多一些吧。)
生:为什么彩虹像桥是拱形的?(学生对这一问题解答不完全,师补充:地球是个球体,吸附在它周围高空中的小水滴的分布也曾圆弧形,将阳光分散成彩虹自然而然像桥是拱形的。)
生:电灯光也是合成光吗?(我想是!可以用实验来证明。) 生:„„
教师配合学生适机点拨引导答疑解惑。
【评:“学贵有疑”其贵就是因为疑问一般总不是无端而发,而是在经过思考后却不能理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敢于质疑问难,是深入研究,积极思维的表现。在学生中间寻找答案这一举措大胆创新,既体现了学习的民主又发挥了合作探究作用知识互补】
2、师:愿意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大家吗? 生畅言本节课所学知识。
3、幻灯出示练习题:
(1) 太阳光是一种单色光吗?它由哪几种色光构成? (2)使用什么仪器能使太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 (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4)教科书思考2两题:
a:据观察,在瀑布前面和喷水池上面常会看到彩虹。这里的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b:彩虹一般不会在空中出现很长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师点拔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计 “彩虹的秘密”教学设1](http://img.aihuau.com/images/e/78952/1116060504114792365219.jpg)
【评:及时反馈提出一定问题,找出各种不同层度的学生回答,从学生回答的语言、表情、神态上观察他们对知识的领悟程度,从回答问题的方式和内容上了解他们的理解层度和知识巩固情况。】
四、知识拓展,实践操作。
1、让生打开书22页读“制作”内容。
2、教师拿出做好的七色板多块,让学生分几小组演示给大家看。 3、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生答)
4、师:使七色光合成白光的实验方法还有别的吗? 生:可以制作“陀螺”;制成“悠悠球”;做一个花脸风车„„
师:奇思妙想,真的好精彩!老师真想马上做,这样吧,心动不如行动,把这些好想法带回课下去实践好吗?
【评:动手去做,验证理论知识,用形象直观的事物演绎抽象的道理现象,易于学生接受。另外学生的智慧是无穷尽的,老师只要能激发出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即可精彩有创新。】
五、学科整合,融会贯通。
师:在本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让我们诵咏毛主席的词作《菩萨蛮·大柏地》来和大家欣赏。
师生共同诵咏: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鏊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评:紧扣课题,彩虹的秘密,体现知识的融合,纵向深入升华,横向学科知识间的整合。】
【总评:我们的教学要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要在和学生相互交流沟通中,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积极的知识构建过程。《彩虹的秘密》
一课,正是在这种理念引领下,努力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努力使课堂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一、由熟悉的歌词导入,问题引领,层层铺垫,巧设悬念,孕伏新知。以学生能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出发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能力的培养,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构建,掌握更扎实。将获得的知识及经验向科学理论、科学方法转化,提高他们的方法感悟及价值判断能力,为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实验器材不足,只能采取部分同学或个别小驵演示,大家观察、思考、讨论、完成任务。
三、在探究中培养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学中不但需要教师设疑还需要学生质疑。以疑激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另外问题是引领下一部分学习的好办法。
诚然,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互动,有精彩处亦有黯然时,实践操作兴趣盎然,理论提升不尽积极……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很多……望关怀,不吝指正。】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