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朝的“抗倭援朝”战争
大明时代,朝鲜是大明国的藩属国。日本在丰臣秀吉的主导下,在李氏朝鲜制造了“壬辰倭乱”, 企图吞并朝鲜。在两个王子被俘,朝鲜国王李昖逃到义州,朝鲜在亡国灭种的危机形势下,向大明求救,万历皇帝颁旨“宜速救援”。
大明“几举海内之全力” ,动用了以辽东镇为主力并调集大同、宣府、蓟镇、保定,甚至江浙、四川的精锐部队,去“抗倭援朝”,战争从万历二十年打到万历二十六年(1592—1598)。
在七年的战争中,前后用精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倭寇被打跑了,朝鲜复国了,可是大明朝却再也没有能力去对付新兴的努尔哈赤的满洲部落了,使得满洲部落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二)清朝的“甲午战争”
朝鲜仍是大清朝的附属国,清朝末期,朝鲜发生了“东学党之乱”,朝鲜请求宗主国大清出兵平乱,日本在伊藤博文的阴谋策划下乘机出兵侵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战争”,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一支现代化舰队——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中国战败,与小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同意放弃朝鲜的宗主权,并割让澎湖、台湾。
从此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力一蹶不振,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
腐朽的大清朝,不久也在“辛亥革命”的炮声中宣布退出了历史舞台。
(三)新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工作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部队正准备大规模复员,军事战略目标,只剩发动解放台湾了。1950年6月25日,踌躇满志的金日成在斯大林的支持下发动了“祖国解放战争”,原计划每天推进15-20公里,22-27天完成朝鲜的统一大业。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消息,毛泽东竟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的。战争爆发后第三天,金日成才派一名校官到北京通报情况。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6月28日夺取汉城,9月中旬就占领南朝鲜90%的领土。
岂料,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在美英两国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9月28日夺回汉城,10月19日美军占领了平壤,朝鲜政府迁往靠近中国吉林省的江界市。韩国部队也进抵鸭绿江畔楚山郡,美国空军飞机多次进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市附近的机场与交通线,战火已烧到中国的家门口。
金日成招架不住了,斯大林准备让金日成到东北组建“流亡政府”。
1950年10月19日,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美国也把自己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到朝鲜战场。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双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中国人民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至此结束。
据我方的统计数字,志愿军战斗伤亡减员总数为366,000余人(烈士中有军职干部3名,师职干部10余名 ,团职干部200多名),失踪29,000余人,共计战斗损失390,000余人(其中有14万人长眠在异国他乡)。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其中弹药一项即达25万吨,开支战费62亿元人民币,共战损坦克9辆、飞机231架、汽车6060辆、各种炮4371门、各种枪87 559支(挺)。其他后果:帝国主义者对中国进行长期的经济封锁,台湾重新纳入美国防御体系,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借机武装日本,使之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桥头堡。中国被朝鲜拖入战争,以上述三次为大,前两次是宗主国保护附属国,第三次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保卫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朝鲜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与我国唇齿相依关系,我们不希望邻居失火,一个 “不亲美”的、政局稳定的朝鲜,对中国有利,因此我国会从两个民族的最高利益的大局出发,去思考问题权衡利弊,以作出明智的决择,堂堂中国不会轻易地被小国“绑架”。中国会不会再次被“拖下水”?有前车之鉴,毛泽东主席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