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认为:“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在这里,笔者就对孔子的读书方法做个总结,更多有志于学的人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理解书中内容的意义,就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书本上的知识。一味空想而不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终究是在沙漠上建立大厦,一无所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一定要不厌不倦,才能持久,才能持之以恒。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大意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快乐与成功的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
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因为在“新”知与“故”知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直接的、必须的逻辑联系,两者组成了连续的、不间断的知识序列。因此,“温故”的结果可以导致自动地“知新”。反之,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跨度过大,没有衔接,新知识的学习就会相当的困难,因为没有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朱熹说:“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朱熹的注释可以被我们这样理解:“故”是 “新”的基础,“新”是“故”的发展;“时习”是关键,“时习”沟通两者的联系,甚至促成二者的相互转换,相互提升。
5、默而识之。
默,是“沉思默想”;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记住的前提是理解,也只有理解深刻去记忆,才能不至于得到一些肤浅、表面的知识,这种读书方法也叫“沉思黙记法”。
6、举一反三。
即获得了一种知识后,应善于根据这种知识去推知与此相联系或相类似的更多的知识。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述而不作。
指在读书治学过程中,应以弄懂作品的原旨、阐明作品本身具有的思想为要务,而自己不应去主观发挥和附会。即:“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意思是说,诚信而爱好前人的著作,阅读这些著作的时候,总是只阐述著作的本意,而不主观引申,牵强附会。
8、一以贯之。
孔子不仅主张多学多识、学思结合,而且更强调必须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统一起来,上升为理论而又能付诸实践,成为行动的指南。一以贯之还告诉了我们,积学贵在有条理,知识要用的时候,可以轻松地提取出来。
9、欲知则问 欲能则学
想要变得聪明就要问,想要有能力就要学习。
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欲知则问 欲能则学;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