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司马徵一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恐怕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句话了。前半生漂无依的刘备后半生无疑是很幸运的,既得到了卧龙又得到了凤雏,而且还是在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事业已经开始有起色的时候。这不能不使人浮想联翩,刘玄德有一龙一凤辅佐,事业上究竟能做到多大,能不能真像传言的那样做到“安天下”呢?
传说毕竟是传说,现实永远比传说更残酷。后面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凤雏过早殒命,而卧龙穷其一生的精力,也只能勉勉强强做到三分天下有其一。卧龙、凤雏这两个传说级的超级人才,他们之间的强强联合远远没有达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效果。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缘由?根据笔者的分析,卧龙、凤雏为什么没有做到一加一等于二,笔者尝试做一下分析——
首先我们要先搞清楚,“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出自于谁之口。《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这句话是在第三十五回,出自大隐士司马徽。这样基本就可以认定,司马徽是这句口号的发起者。那么司马徽说这句话的依据到底是什么,他这句话的可信度又有多高?总不能你司马徽信口开河胡咧咧,大家就认定你说的是真理吧。否则他如果说的是“蒋干、蔡瑁,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是不是也得三顾茅庐把蒋干请来?
从书上看,水镜先生司马徽这个人属于社会闲散人士,说好听一些是位大隐士。说的难听点,就是一个既不当官也不做农民、吃饱了没事干下棋弹琴打发时间的闲散编外人员,他的话可信度能有多高?孙权就坐镇江南,同样的话他为什么不跟孙权说,而是偏偏和人生地不熟、初来乍到的刘备说呢。估计跟孙权讲,孙权也未必会想信,毕竟大家都住在这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谁不认识谁啊。也只有刘备这种初来乍到、极度渴望人才的老板才会深信不疑。当然了,司马徽这句话,也不排除是专门给刘备心里打个铺垫,为后面的诸葛亮出山做好宣传。毕竟司马徽的出场多少有些蹊跷,好像是专门为了包装诸葛亮而登场似的。
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司马徽这句话是不是包含了很大的水分,一厢情愿地把卧龙、凤雏的能力夸大了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切就好解释了:卧龙、凤雏本来就是司马徽吹出来的,刘备两人兼得也不能安天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能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卧龙、凤雏可不单单是靠司马徽吹出来的,人家是真有能耐的,卧龙自不必说,他的工作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基本上是相当于神仙一样的存在了。至于凤雏嘛,也不白给呀,赤壁之战的连环计不用多说,就是在刘备的收川战役中凤雏也是屡屡出谋划策,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诸葛亮劝刘备夺荆州,怎么劝也让刘备改变主意。而庞统劝刘备取西川,短短几句话,就把刘备劝动了。可见凤雏在做思想工作方面还是相当有能力的。
既然卧龙、凤雏不只是司马徽吹出来的,而是真的有能力,那么问题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刘备既然得了卧龙、凤雏,那么为何却不能安天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2003年贝克汉姆转会皇家马德里,至此劳尔、菲戈、贝克汉姆、罗纳尔多、齐达内、卡洛斯、欧文,七大巨星齐聚一堂,史无前例的银河战舰终于构建完成。这绝对可以说是世界足球史上最豪华的阵容,银河战舰的称谓也毫不过分。但就是这样一支史诗级的球队,战绩又如何呢?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颗粒无收。除了大牌球星带来的耀眼光芒以外,皇马在那一年没有拿到任何一项赛事的冠军。
这所以举这个例子,笔者只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几个人才聚在一起,并不一定会起到一加一等于二甚至大于二的作用,有时候会适得其反,甚至一加一小于一。一个人能做成的事情,两个人就未必能干成,人就是这么奇妙的动物。卧龙、凤雏两人聚在一起,已经不是简单的叠加问题了。我们可以把刘备比作教练,卧龙、凤雏是球员,是不是有点当年“银河战舰”的味道呢?那刘备未安天下就可以解释通了。如果非要咬文嚼字的话,司马徽说的是“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从没有说过两人兼得可安天下的话。也就是说,两人兼得会出现什么情况,司马徽也不知道。
人是活的,有思维、有个性,两个人之间的合作,不能用简单的事物累加来看待。因此刘备“龙凤兼得”,未必就是好事。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卧龙、凤雏是人才不假,但是他们的才能还没到“安天下”的地步,所谓的安天下只是司马徽的夸张而已。因而刘备虽二人兼得,也只能是空欢喜一场。那么司马徽为何要吹嘘卧龙、凤雏呢?书中写得明白,司马徽与凤雏先生庞统是好友,所以包装一下凤雏是正常的。而司马徽跟徐庶也是好友,徐庶又跟诸葛亮是好友,这样司马徽就跟诸葛亮也扯上了关系。司马徽包装一下卧龙、凤雏就很正常。而后面的故事中,刘备三顾茅庐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人相继出场,渲染诸葛亮的才高志大,其实也不是在包装诸葛亮罢了。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