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方碑 衡方碑 【书法研究】鬼斧烁伯仲 神工各千秋——《衡方碑》《张迁碑》背景探悉与风格比照 ■章仪来



鬼斧烁伯仲 神工各千秋

——《衡方碑》《张迁碑》背景探悉与风格比照


■章仪来


  珍藏于东岳泰山岱庙中的《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衡方碑》)与《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张迁碑》),被发现以来为历代金石学家、理论家所推崇,其艺术价值对中国书法的演进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此二碑均书刻于东汉时期,《衡方碑》立于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张迁碑》立于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相差18年;出土地一为山东的汶上县郭家楼,一为山东的东平县境内(明朝移至县城明伦堂),两碑出土地相距约20公里。笔者久居泰安岱庙一侧,常以虔礼之心徜徉于二碑前,加之临其拓帖、究其精髓,故对这两通汉碑的时代背景进行了思考,对其艺术风格作一番比较。

(一)

  根据专家对中国书法“隶变”现象的研究成果可知,隶书出现于战国时的秦国,称为“古隶”,亦称“秦隶”。出土于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秦墓中的青川木牍墨迹(书写时间为战国时的公元前309年),便是证明之一。先人为了书写的简便,隶书缓慢出现,“隶变”在书写中悄然进行。至西汉中期,“隶变”基本完成,近百余年来大量发现的秦汉简牍,足以看出隶书成熟的脉络。不仅如此,从先人留下的刻石中,今人亦可看出隶书发展的轨迹。如刻于公元前56年的西汉《五凤二年刻石》、新莽时期公元16年的《莱子侯封田刻石》,均是“隶变”后隶书逐步演化的例证。又如东汉另一摩崖刻石《开通褒斜道刻石》,系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3年)所刻,其篆字的笔法、隶书的体势、没有波磔的结字,使其成为隶书的另类风貌。到了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曲阜孔庙《乙瑛碑》立起,永寿二年(156年)《礼器碑》出现,建宁二年(169年)《史晨碑》现世,这三块以隶书书丹的庙堂之碑已经表现出隶书的高度成熟与规范,加之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刻制的《曹全碑》,它们都是隶书规整一路的代表之作。

  东汉桓灵时期,鲁西南汶上、东平一带的《衡方碑》《张迁碑》,与前述的《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等虽系同一时代,但此二碑拙朴浑厚的风格,与整齐规矩的庙堂之气风格迥异。

  东汉中后期,奢靡之风日长,“追捧”与“歌颂”成了官僚追求的目标,于是碑碣大兴。《衡方碑》《张迁碑》为墓碑,它们与庙堂碑风格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孔庙中的《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碑整齐规范,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以美文正字“树碑立传”的心态。孔庙中的碑出于官方或半官方之手,自然要求严格,书刻者非同一般。立于县乡的碑多出自墓主人的后人、学生、同僚,有旷放之风与率真气息。这一点正是人们“求异”心理与意识上挣脱某种“羁绊”的行为。这种同属于正体字而艺术风格大相径庭的现象,与正书和草书、官方书法与民间书法在交互中共同发展的规律颇为相似。正是如此,东汉晚期出现了《衡方碑》《张迁碑》这类杰作,使隶书这枝奇葩在历史长河中得到了多样化的发展。但经研究发现,就方拙古朴类的《衡方碑》《张迁碑》而言,它们之间的艺术风格也是有着较大差别的,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汉碑书学风格研究大有裨益。

(二)

  《衡方碑》的主人姓衡名方,字兴祖,东平陆县(今山东汶上北部)人,官至京兆尹(首都长官)等,建宁元年(168年)卒,其门生立碑而颂。《张迁碑》主人姓张名迁,字公方,官职为谷城长荡阴令。此碑系其故吏所立的追思之碑,张迁应故于中平三年(186年)之前。两碑书刻得方正拙意,观之令人有回肠荡气之感。

  先看《衡方碑》的特征:“以体丰骨壮而著称,笔画端正,折角敦方,顿挫分明,应规入矩……一是间架特别稳重,字字如千斤磐石,蹲踞其位,仪态敦厚;二是以粗壮、古拙之行笔,造成一些部首绝对方整的形象;三是运用收笔时重顿的笔法来配合造型的淳朴。粗重的线条以及茂密偏长的结构,能使人感受到那种自然融合的精神意蕴和博大的气势、古拙的韵味。”(《汉衡方碑》,现代出版社出版)可以看出,体丰骨壮、敦厚方正、博大古拙及收笔重顿是它的仪态与笔法的重要特点。正由于此,成为该碑大别于“孔庙三碑”的风神之所在。

  再看《张迁碑》的突出特点:“格调方朴古拙,峻实稳重;其起笔方折宽厚,落笔稳健,似昆刀切玉;运笔劲折,斩钉截铁;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线条粗细相间,直曲结合;结构布局扁平均称,错综揖让,真正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的矛盾调和。全碑气息宽博宏大,堪称汉碑中的神品。”(《汉张迁碑》,现代出版社出版)可见方朴古拙是此碑与《衡方碑》的共同特征,而《张迁碑》的起、落笔,行、运笔以及宽厚的方折、笔势的直拓奔放、线条的直曲结合、结体的扁平与匀称及错落,正是它独到的特色。在章法上,它与《衡方碑》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疏”字,通篇豁朗有致,与《乙瑛碑》《史晨碑》的章法有近似之处。

  前文提到,《张迁碑》晚《衡方碑》18年。从《衡方碑》上,人们看不到庙堂碑的那种法度严谨、遒丽精密、波磔突出的成熟隶书的俊美,看到的是雄强朴茂、率真天趣的自然韵味。而数年后立起的《张迁碑》,似回到“复归平正”的路数,与《衡方碑》相比,少了一些随意,多了一些规矩。《衡方碑》的张扬与开放、重顿与倔强,在《张迁碑》中得到了一定的收敛,取而代之的则是通篇章法的整饬、用笔的健捷与结字的利落统一。就隶书完善的过程而言,《张迁碑》已成为一座巅峰,与“孔庙三碑”一样,它以方正雄强和敛而不妍的风格大辟蹊径,把隶书推向新的高度,使后人眼界豁然。如此说,《张迁碑》与“孔庙三碑”同处在里程碑的重要位置,实不为过。而《衡方碑》在某种意义上是《张迁碑》的前驱,它的率意旷达、雄壮浑宕亦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模。清人伊秉绶主攻《衡方碑》,取其雄强之精髓,终成为一代隶书宗师;何绍基、吴昌硕、齐白石等力学《衡方碑》《张迁碑》,遍学诸帖且碑帖相融,在书法、篆刻与绘画上成为一座座高峰。

(三)

衡方碑 衡方碑 【书法研究】鬼斧烁伯仲 神工各千秋——《衡方碑》《张迁碑》背景探悉与风格比照 ■章仪来

  东汉中晚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时代,特别是桓灵时期,皇帝均是十几岁登基,外戚专权成为常态。在文化上,虽然经学、史学并兴,但客观上持续着多家争鸣并进的局面。在书法演进方面,隶书为主要的日常所用书体,可是并没有强调书写的统一,多事的朝廷无暇顾及文字的书写,这给予隶书多样化发展一个极好的机会。《乙瑛碑》和《礼器碑》已经是法度严谨的隶书代表,在十几年后,《衡方碑》出现在距曲阜孔庙仅几十公里的汶上县郭家楼,可以说是对于规整飘逸类庙堂隶书的一大挑战。186年,介于“孔庙三碑”与《衡方碑》书风之间的巨作《张迁碑》,带着隶书多年的演变与积淀,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昭示着隶书的沉雄与伟岸、方正与宽厚,不能不说这正是隶书书写的一个很大进步。

  如果说《张迁碑》亦可属于规整类且大气磅礴的书法,而早于它的《衡方碑》,以表面的“拙”与“稚”,更多带来了民间书法的影子,给后人许多深刻的启迪。沃兴华先生论及分书的产生时说:“分书的各种特征在(西汉)汉宣帝时已全部产生,而且表现得相当娴熟了。与篆书相比,它完全属于一种新的字体,但是,它毕竟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要得到上层社会的认可……还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论分书的产生》,1998年第四期《中国书法》)沃先生所谓“产生于民间,流行于民间”,从秦汉简牍中已经得到佐证。不仅如此,隶书成熟后亦然。细察东汉晚期的碑刻作品,民间书法的烙印并没有消失,而是“顽强”地表现出它们的宽博与多样。书刻《衡方碑》者并非官方人士,据考系衡方的一个叫朱登的门生集多人之力而为。与大约出现在公元85年左右的《东汉任城王墓黄肠刻石》相比较,可从中看到民间书风率意的影子,如碑中的“衡”“碑”“尹”“术”“闻”“界”等字,书风稚率而体势奇逸,为整碑增添了异彩。我们之所以认为《衡方碑》有民间书风的影子,除了单字外,从整体书风的率真和笔法厚重与“孔庙三碑”差别巨大上,与《张迁碑》的用笔与章法不同上,都可以窥得其另类风貌,此处就不赘述。

  晚清何绍基曾评论说《衡方碑》“方古中有倔强气”,但溯其源流,此碑与《景君铭》(143年立)、《郑固碑》(158年立)渊源颇深。《景君铭》《郑固碑》遒劲古拙,已有长方结字的趋势。汉人在书丹中,已经不拘一格,晚于《乙瑛碑》15年的《衡方碑》,其书风不仅介于《景君铭》《郑固碑》之间,而且从此碑也可窥悟到西汉末年《五凤二年刻石》与新莽时期《莱子侯刻石》、东汉初《开通褒斜道刻石》《东汉任城王墓黄肠刻石》的影子,亦说明东汉书风的丰富多彩。

  《张迁碑》出土于明代,受到古今书家极高评价,被人称为“汉碑中的集成之碑”。早于《张迁碑》15年的甘肃摩崖刻石《西狭颂》,虽与此碑地域相距千余公里,但两者风格类似、仪态接近,故而清人杨守敬评“(《张迁碑》)源于《西狭颂》”。后人评《张迁碑》为“集成之碑”并不为过,是因为其不仅吸收了“孔庙三碑”的“正统”,而且是对包括《西狭颂》和《衡方碑》在内的许多碑刻的承续与发展。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少了《衡方碑》的率稚却添了《西狭颂》的方正;二是去了《衡方碑》雍满章法,却有着《乙瑛碑》的疏朗布局;三是笔画与结体的高度统一与微妙变化,使其书风独具。看似稚拙,实为精巧;观似方浑,实为灵动;揣其放恣,实为端茂。不仅如此,由于《张迁碑》亦上承籀意而多方笔直行,直接影响了魏碑书法和晋唐楷书,有人称其为“楷书的先导”亦非过言。

  总之,《衡方碑》与《张迁碑》显现出了汉碑“一碑一奇”之特征,二碑比较加之与同时代多碑对照研探,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其同异,更可触摸到东汉书写开放的鲜明烙印。仅相差十几年的两通碑刻,既有书写与章法上的巨大反差,又有古拙、方正、朴茂的互通;既有墓主人同为中下层官吏的类似和相同的时代背景,又有书刻者不同风格及书写心境、速度、整饬程度的“伯仲”。今人学习汉隶,不仅应从规整的汉碑入手,更应该吸取汉碑的多种风姿。否则,很难对汉隶有深刻的理解与切实的领悟。如只学习《礼器碑》或《乙瑛碑》,便难以探究《张迁碑》《衡方碑》等汉隶的古拙与雄强。

《衡方碑》(局部)


《张迁碑》(局部)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2151/895190967906.html

更多阅读

书法园地 草书大王 【书法园地】1_草书大王

你会欣赏书法吗?请熟读本文,避免胡乱点评闹笑话书法课堂:姜夔《续书谱》及释文及解读书法课堂:相知讲乙瑛碑【珍藏版】行书讲座42集视频【珍藏版】书道五法【书法园地】书写的用力技巧【书法园地】搞书法就要具备 资料·眼界·学识·才

声明:《衡方碑 衡方碑 【书法研究】鬼斧烁伯仲 神工各千秋——《衡方碑》《张迁碑》背景探悉与风格比照 ■章仪来》为网友慯亽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