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教孩子这两件事 孩子“输不起“,家长一定不能做的两件事

玩游戏时,孩子输了总要发脾气;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比赛跑步,得不了第一就不愿再玩了……孩子为什么这么输不起?究竟该怎么引导呢?

这些“输不起”的场景,你是否觉得熟悉?

场景一

老师告诉妈妈,幼儿园托班举行跑步比赛时,冉冉站在原地没有跑,怎么和他说,他都不跑。回家后,妈妈问他,为什么这样呢?冉冉说,我怕第二名。

应对:在理解孩子心情的基础上引导他正确地看待比赛

首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用同理心对待孩子,比如对他说,妈妈很理解他害怕第二名的心情,妈妈小时候也常有这样的担心。然后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比赛,比如对孩子说:“冉冉很想拿第一,妈妈很开心你有这个想法。不过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其实妈妈最想看到的是冉冉积极参加了,努力去做了。只要努力做了,无论拿了第几名,都是妈妈心中勇敢的孩子。”

场景二

莉莉和外公一起玩拼图游戏,如果自己拼得快,莉莉就很高兴;如果外公拼得快,莉莉就会上去把外公拼的图拆掉,不准外公拼得比她快。

应对:和孩子约定游戏规则,并制定惩罚措施

发现自己输了,不但发脾气还要损坏“胜利者”的“成果”,这当中不但体现出孩子的耐挫性差,还透露出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心理。

建议在理解孩子“想要获胜的心情”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并约定下次的游戏规则和惩罚措施,比如,对孩子说:“我看到你拆掉了外公的拼图,妈妈知道是因为你很想此外公快,所以很着急,是吗?”等待孩子回答后,继续说:“你的心情妈妈能明白,但如果你比外公快,外公生气地拆了你的拼图,你会怎么样呢?所以,妈妈觉得你这样的行为很不合适!我希望你下次不要这样了,如果还这样,只能取消你玩拼图的资格一周。”

场景三

兰兰是个很爱画画的孩子,每次画完都要给大家欣赏,大人也都称赞她画得好。有一次,萱萱来做客,两个小朋友一起画,当有个大人说萱萱比兰兰画得更好时,兰兰立马嘴一撇,哭了。

应对:教孩子如何应对“比较”

这里要说明的是,这个事件首先犯错的是家长。如果有人对你说:你的孩子不如别人,你也会不舒服的。一幅图在你看来是小事,但却是孩子创作的“宝贝”。

但是在社会中,我们很难避免遇到这种对比。所以我们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这种比较,如果妈妈在身边,应该为孩子圆场:“你们没有看到我们兰兰已经越画越好了吗?我们只要自己能进步就最棒了。而且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做得好的事情,你们还不知道呢。”

妈妈可以再告诉自己孩子:“有秘密别人不知道,我们可以不介意别人说错,其实妈妈觉得你认认真真画画的样子是妈妈最喜欢的你的每张画对妈妈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

孩子“输不起”原因细探究

当然,孩子“输不起”的表现远不止上述这几种,这不仅和孩子这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更和家长平时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

家长“结果导向”的思维,导致孩子太看重结果

如果孩子做成了某件事情,就会得到表扬和称赞,如果没有做成,不管孩子是否努力了,都会遭到否定。于是孩子渴望用好的结果去获得肯定,而对于不好的结果会尽力排斥,避免发生,甚至不愿被人知道。

另外,有些家长老师过分推崇“第一”,让孩子从小就产生了“第一很厉害,我要第一”的思维定式,但是,毕竟“第一”只有一个,并且“人外有人”,没有人可以永远保持“第一”。所以,这种太想“成为第一”的思维定式,有时反而会成为孩子前行的压力甚至是阻力,当他感觉对结果没有把握、不确定时,就会想要逃避,以避免发生“不好”的结果。

家长过于迁就、盲目夸奖、过度保护造成孩子耐挫力差

家长培养孩子从小就要有“赢”的竞争意识:吃饭时大家故意慢慢吃,让孩子“第一名”,玩游戏时,故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赢。孩子每次都能轻轻松松地赢得大人,并且大人时不时地给予孩子夸张随意的表扬:好厉害!真棒!聪明!能干!让孩子缺失了生活中本来该经历的挫折体验,对自己的实际能力自信过度,一旦独立行动中发生挫折,就很难承受,并且不会从自身找原因,而去责怪事情本身或者干脆放弃不做。

每天教孩子这两件事 孩子“输不起“,家长一定不能做的两件事

“自我中心性”的表现

怕输是人的天性,谁都想自己做得比别人更好,获得更多肯定及价值感。我们应该承认这一点。而孩子则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常常都以“自我满足”为中心,包括在感受方面的“自我满足”,所以当“赢”的感受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发脾气,甚至破坏对方“成果”的行为。

长期受挫得不到缓解

不管哪种原因,孩子一旦遭受挫折,就一定会情绪低落。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只看到孩子乱发脾气,不但不给予干预,还惩罚孩子的“坏”脾气,孩子受挫折后的负面情绪将被放大。如果长期得不到缓解,孩子会因为痛苦的感受更加惧怕挫折。

Step by step 孩子不怕输

1、引导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付出努力——

不要过分强化结果和名次,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努力就会有进步,为过程中的进步鼓掌。当孩子学会为过程中自己的态度和细小的进步鼓掌时,就不会那么在乎结果是“赢”还是“输”。

2、给孩子适当独立面对困难的机会,不要急于帮助——

在挫折来临的时候,是孩子成长的机会,尤其是抗挫力提升的好机会。家长给孩子一些自己面对和调整的机会,不要急于传授方法,不要加以指责,更不要包办代替。而是应该在孩子尝试一段时间后(5~15分钟),若还没有成功,再给孩子一些提示。

3、当孩子受挫后给予积极的干预——

孩子长时间处于受挫情绪也是有害的。所以在给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一定时间后,家长还是要给予一积极的干预。尤其对3岁前的孩子,应该给予拥抱安慰,分担和接纳孩子的感受,同时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去尝试,让孩子看到不断尝试过程中的进步。

4、让孩子更正确地看待输赢和成败——

很多时候,尤其在同伴之间,很多游戏都有“输赢”的结果。让孩子知道竞技比输赢是一个游戏规则。即便很厉害的人,也很难永远保持赢和胜利。所以我们失败或者输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像我们每个人吃饱了还会饿是一样的。而且“输”和“失败”并非一文不值,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总结经验,以便下次做得更好。当孩子把经历“输”和“失败”看成是游戏或比赛中很常见的事,就更加容易接受了。

——摘自育儿网杂志频道《时尚育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2551/423673995656.html

更多阅读

家长纵容孩子 对孩子这几件事绝对不能纵容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这份爱中不仅要包含理智与宽存,更应松紧有度,要为儿女们在“可以”和“不可以”之间划一条清楚的界限,使他们的行为有章可循,学会忍受一时的不舒服、烦心事,甚至忍受必要的痛苦,因此,对孩子如下的几种行为,一

爱孩子超过老公的人 你老公究竟多爱孩子?这30件事他做过没?

古语说“养不教,父之过”,可现如今,一个家庭里若是孩子不听话甚至调皮捣蛋没规矩,听到的最多的话却是:“你这个妈怎么当的?”诚然,养育孩子当妈的自是责无旁贷,可当爸的也不能袖手旁观,赚钱养家之余,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和家人也在情理之中,这

父母陪孩子玩玩具 ?买再多玩具,不如陪孩子做这7件事!

一家人聚在一起,有时候谈起以前,他们会说很多我小时候的事,但我能记住的,而且永远不会忘的就只有那么几件:爸爸因为工作错过了我的初中毕业典礼;妈妈在外公去世时晕倒的场景;还有妈妈每天对爸爸的下班问候~其实孩子能记住的事情很少,你

让孩子学会这八件事,比考100分还重要…

 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人生。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作为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履行这些责任和义务中成长,不要做生活全包的父母,避免教出只会学习的“低能”孩子

声明:《每天教孩子这两件事 孩子“输不起“,家长一定不能做的两件事》为网友甩掉忧伤找快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