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答一:什么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这既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也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和实践问题。
基础教育尤其是其中的义务教育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
政府和财政应采取何种制度和政策缩小基础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
学校间、群体间的差别,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急待解决。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教育均衡论》一书,
从中国实际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制度、
政策和实践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系统全面的回答,
尤其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依据、社会价值、内涵界定、
度量和评价指标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和创新。
这对于推进此类问题的学术研究,对于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
教育财政制度建设,乃至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解答二: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到今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笔者以为,首要的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问题。
第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限制义务教育的高质量区域、高质量学校、高质量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发展,而是共同发展。不能“削峰填谷”,而应在“填谷”的同时,鼓励高质量的地区、学校都能有所发展,共同发展。
第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绝对平均发展,而是缩小差距。有人认为:均衡发展就是绝对平均地配置教育资源、绝对平均地获得学习成绩。比如:生均教育经费,要做到城市小学与山沟里的小学教学点完全一样,一分钱不多一分钱不少,才算是均衡发展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均衡发展”就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伪命题。实际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是一种奋斗目标,是一种基本的工作要求和过程,是要最大程度地缩小区域、城乡、学校、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并不是要彻底地消灭这种差距。
第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 “千校一面”的划一发展,而是特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均衡、资源投入的均衡、最低教育质量和最低教育效果的均衡,并不是要抹杀在上述基础上的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
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特色教育的价值更加凸显。推进教育均衡,主要靠政府;建设学校特色,主要靠学校。应当鼓励在均衡发展基础上的特色发展。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确保资源的均衡配置,而不要过多干涉学校打造特色。学校则应在完成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达到最低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努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可持续的、能拉动学校整体发展的、让多数学生受益的学校特色。有的地方,在行政性文件中规定了学校应选择的特色,不鼓励文件规定以外的特色,这实际上容易造成“千校一面”。我们反对“千校一面”,但也反对设计出固定的几种模式来,要求大家只仿效这几种模式,不能生成其他模式,造成“千校一面”,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千校千面”。
第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整体发展。在实践中,有些人认为教育均衡只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但实际上,教育均衡应该是权利、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等的全面均衡。如果只强调某一方面的均衡而忽视其他方面,势必会造成系统中各要素发挥效益时出现不协调,使整体最理想的效能难以实现。
第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断续发展、短期发展,而是可持续发展。低层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强调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有学上”,主要解决教育机会的均衡;较高层次的义务教育均衡,强调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要“上好学”,要全面解决教育机会、资源、过程、结果的均衡;在更高层面上,可能还会有一个阶段——“上好的、有特色的学”,目前有一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该阶段。总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基本均衡,再由基本均衡到更高层面的不均衡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发展、阶段交叉、综合连续、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第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同步化的“一刀切”式的发展,而是允许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未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地区分阶段发展,但大家都要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纽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求各地阀区域推进为重点,优先解决好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力争在更大范围内逐步推进。要把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三: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政府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1、督促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
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 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强化政府责任、......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四: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重配置”。 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要切实贯彻落实“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工作方针,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特别是增加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二是“缩差距”。 采取积极措施,逐步缩小学校办学条件的差距,要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尽快使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学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要适应各地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调整乡村建制和人口变动等新的形势,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在新建、扩建和改建学校时,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并解决好人口集中的乡镇、县城及周边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扶持薄弱学校,是加速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上海市1999年正式启动了“上海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3年撤并520所薄弱学校,按新标准改建300多所中小学,学校设备设施和其他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校之间差异缩小。江苏省从2001年开始进行新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将学校布局调整与改造薄弱学校结合起来,缩小了校际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
三是“保投入”。 义务教育经费总量不足和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世界各国在义务教育普及的历史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的两个问题。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占有主导地位,并且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各国解决这两个难题的共同做法。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两个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资,把普及义务教育经费列为投资重点。因此,要切实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在经费投入上对薄弱学校的改造采取倾斜政策,城市教育费附加要优先用于薄弱校改造。要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四是“提质量”。 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相关解答五: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相关解答六:如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相关解答七: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
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的内容: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相关解答八:如何理解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论文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法定职责,更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均衡发展逐步成为我国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策略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一、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路线图:
《规划纲要》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思路,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
在推进路线上,着眼缩小校际间、城乡间、区域间差距,三线力推。2012年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逐步向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进。
二、制定了财政制度保证:
明确事责财责,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努力缩小地区差距。2006年以来,国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按照事责与财责相统一、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负有发展义务教育的财政责任,这也就包括根据国家分税制制度安排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这也就是向“分级负担型”义务教育投入体制的重大转变。
三、公共服务制度的变革:
过去相当长时间内,我国实行的城市偏向型公共服务制度。2006年以来,我国明确提出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党和国家的政治决策,作为公共政策目标的优先选项。《规划纲要》要求“制定并逐步提高区域内各级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这里的标准就不分城乡。此外,《规划纲要》文本还提出,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体现城乡均等化的要求。
四、推进均衡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在统筹义务教育学校发展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规范的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流动制度,切实缩小校际乃至城乡教育差距。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均衡。《规划纲要》在继续强调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的基础上,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这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对于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浙江省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杭州市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 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2、 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教师资源配置(包括学校校长与管理人员配置)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重要关键性指标。为此,《规划纲要》文本提出,实行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应对所辖区域内的教师交流轮换作出具体规划。(辽宁省沈阳市从2006年开始,实行教师 “人走关系动”式的交流和轮换。2010年2月,江苏省开始考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的法制化。)
3、学校均衡要做到生源均衡。将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从而达到调控初中生源分布的政策效果。(河南省新郑市从1997年开始实行的“给初中分配名额,为高中均分生源”的改革,就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被称为“新郑模式”。)
4、教师均衡的关键是工资规范化。“义务教育能否均衡关键看教师,教师队伍能否均衡关键看流动,教师流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教师的工资待遇可以因其水平、绩效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不应因其隶属学校的不同而不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九:如何破解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三大难题
进一步释放生育潜力,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加劳动力供给,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推算,从出生人口数量来看,全面放开两孩生育,到2050年我国将大约增加1亿人。如果还从生育率的角度来看,我国总和生育率在‘十三五’期间有可能略微突破更替水平,甚至达到更高。”原新表示,“尽管‘十四五’之后,总和生育率将回归到1.8左右,但这样一个推动总和生育率向2靠近的过程,对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是有好处的。
与少子化并存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深化、提速。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为2.1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5.5%,老年抚养比约为14%。尽管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仍处在一个相对平缓期,但到2050年前后,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例都将翻一番。届时,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而调整生育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生育水平回升和出生人口增加,可以改善人口结构,减缓老龄化进程,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按照人口发展规律,当死亡率水平维持在很低状态且高度稳定时,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过程主要取决于生育率的变动。据此推算,如果一直实行单独两孩政策,2030年人口老龄化水平为24.9%,2050年为35%~36%;实行全面两孩政策,相同时点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则分别为24.7%和34%~35%。后者达到同一个老龄化水平的时间比前者可推迟1~3年。
从年龄结构来看,政策调整主要是通过增加少儿人口数量,提高少儿人口比例来降低老年人口比例。现在,我国少儿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接近,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如果能使少儿人口比例增长1~2个百分点,那么在同一时间点上,老年人口比例能够出现一些下降。
总的来看,放开两孩生育,对于近中期的人口老龄化有微弱的下调作用。在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50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能够下降约2个百分点。
不过,政策调整对世代更替三四代人以上的远期老龄化,则有明显修复效果。如果全面两孩政策能够得到长期、切实的落实,那么到本世纪末,老龄化程度将下降7%。没有近期的微弱积累,也不可能有远期显著性的下降。
与此同时,也要客观看待全面两孩政策对于缓解老龄化压力的作用。生不生两孩,都不会影响到2050年成为老年人的人数。”杜鹏表示。“政策调整后,2050年的老龄化程度从36%降到34%~35%,也还是高度老龄化。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除了调整生育政策,还需要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老年收入保障体系;把养老服务界定为准公共品,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多措并举。
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16~59岁人口占比为67%,比2013年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减少371万人。这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第三年萎缩。
劳动年龄人口是经济活动中劳动力供给的来源。据此趋势,未来我国劳动力人口下滑的形势可能更严峻。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总计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5亿,按照劳动参与率推算,中国未来减少的劳动力人口,将在2亿左右。
严重的老龄化也意味着劳动力结构的老龄化,即劳动力市场中年轻劳动力少,40~50岁左右劳动力所占比例大。尽管近10~20年我国仍将处于劳动力供给总量丰富的时期,但年轻劳动力、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这部分人确实在减少。这一“少”一“老”,直接影响我国的劳动力供给。
调整生育政策,实现一定程度的生育水平回升和出生人口增加,可......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标准是什么?
均衡的标准,个人认为应该包括: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储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等等,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