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子饮(《寿世保元》卷七)
【药物组成】苏子、火麻子(去壳)各15g。
【制法】拣洗净,研极细,用水300ML再研,煮取200ml,分三次煮粥。
【用法】热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体弱、妇人产后大便闭。
2.人参散(《医学纲目》卷二十三)
【药物组成】人参、黄芪各3g,厚朴2.4g(炒),地黄2g,桃仁、枳壳(炒)各3g,甘草少许(炙)。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入竹沥、姜汁和服。
【功能】益气消滞,养血润肠。
【主治】脾约。大便秘涩。
3.三仙粥(《济众新编》卷七)
【药物组成】海松子(去皮)、桃仁(泡,去皮、尖)各27g,郁李仁(泡,去皮)3g。
【制法】上同捣烂,和水滤取汁,入碎粳米少许,煮粥。
【用法】空心服。
【功能】通便降浊。
【主治】老人风秘。
4.三一承气汤(《宣明论》卷六)
【药物组成】大黄15g(去皮),芒硝15g,厚朴15g(去皮),枳实15g,甘草30g。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以水225ml,
加生姜3片,煎至160ml,纳硝,煎二沸,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攻下火结。
【主治】伤寒、腹部胀满,按之硬痛,小便赤涩,大便秘结,发热谵语者。
5.大黄丸(《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药物组成】川大黄30g(锉,微炒),枳壳(麸炒微黄,去瓤)、栀子仁、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次5丸,以熟水送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不通,心腹壅闷。
6.二仁丸(《妇人大全良方》卷八)
【药物组成】杏仁(去皮、尖,面炒黄)、麻仁(别研)、枳壳(去瓤,麸炒赤)、诃子(慢火炒,捶,去核)各30g。
【制法】先将枳壳、诃子研为细末,同二仁杵,再用炼蜜与上药和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温开水送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虚人、老人肠燥便秘。
7.三仁承气汤(《通俗伤寒论》第二
章)
【药物组成】大麻仁9g(炒香),松子仁9g(研透),小枳实4.5g(炒香),大腹皮6g,光杏仁9g(勿研),生川军3g(蜜炙),油木香1.5g,猪胰(略炒)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缓下结热。
【主治】胃燥脾约,液枯便闭。
8.三黄犀散(《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药物组成】犀角屑、大黄(酒蒸)、钩藤、栀子仁、甘草、黄芩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l0g,热汤调服。
【功能】清热通便。
【主治】热秘。
9.大黄丸(《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药物组成】大黄(锉,炒)、赤芍药、当归(切,焙)、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透)各30g,枳实(去瓤,麸炒)、大麻仁(别研如膏)、生干地黄(焙)各22.5g。
【制法】上七味,捣罗六味为末,与麻仁膏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米饮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养血润肠,行气通便。
【主治】产后大便秘涩不通。
10.大下汤(《脉症正宗》卷一)
【药物组成】生地6g,当归3g,黄连2.4g,枳壳2.4g,大黄9g,芒硝3g,麻仁3g,蜂蜜200g(冲和)。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热泻火,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1.大黄丸(《小儿药证直诀·附方》)
【制法】大黄30g(酒洗过,米下蒸熟,切片,曝于),川芎30g(锉),甘草7.5g(锉,炙),黑牵牛15g(半生熟炒)。
【制法】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二岁每次10丸,乳后用温蜜水送服。以溏痢为度。赤痢,加丸数再服,量大小虚实用之。
【功能】泻热通便。
【主治】大便闭,小便赤。
12.大五柔丸(《妇人大全良方》卷八)
【药物组成】大黄(斗米下蒸,切,焙)、枳壳(去瓤,麸炒)、白芍药、葶苈(炒香,别研)、牛脂(去筋膜,熬成油,与葶苈、杏仁杵)、肉苁蓉(酒浸软,温水洗,切,焙)各30g,桃仁100个,杏仁40个(前二药并去皮、尖,麸炒黄,别研)。
【制法】上除有油药,并为末,入牛脂、桃仁、杏仁、葶苈,杵数千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丸,米饮送服,一日三次,腹稍空时服。未知稍增,以知为度。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干燥难解。
13.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卷上)
【药物组成】大黄9g,附子9g(炮),细辛3g。
【制法】以水lL,煮取400ml,若体质强者,煮取45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温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一服。
【功能】温中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腹痛便秘。
14.大黄丸(《普济方》卷三十九)
【药物组成】大黄(锉,炒)150g,大麻仁(研)6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食后用熟水送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5.小麻仁丸(《医学入门》卷七)
【药物组成】麻仁、当归、桃仁、生地、枳壳各3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白酒送服。
【功能】养血润燥,行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
16.大黄散(《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八)
【药物组成】川大黄30g(锉碎,微炒),槟榔30g,木香15g,川芒硝30g,枳壳30g(麸炒微黄,去瓤),子芩15g。
【制法】上为散。每次12g,以水150ml,加生姜3片,葱白23cm,煎至90ml,去滓。
【用法】空腹温服;如未通,晚再服。
【功能】泻热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7.大承气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大黄12g(酒洗),厚朴15g(炙,去皮),枳实12g(炙),芒硝9g。
【制法】以水1L,先煮二物,取500ml,去滓;纳大黄,更煮取200ml,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
【用法】分二次温服。得下,余勿服。
【功能】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症。大便不通。
18.千金润下丸(《会约医镜》卷八)
【药物组成】大麻仁(微炒)30g,郁李仁(泡,去皮)、菟丝子(酒蒸)、枳壳(麸炒)、牛膝(酒浸)、车前子、山药各21g,肉苁蓉(酒洗)45g,威参(蜜蒸)60g,大黄(酒蒸)30g,陈皮(去白)3g,桃仁(去皮)15g。
【制法】先将大黄、咸参杵成膏后加药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若肠涩而肛门紧,用猪胆汁,少加皂角末为丸。
【用法】每次40丸,早、晚白汤送服。便下宜止,即服滋阴养胃之剂,以扶其本。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燥结,腹胀烦闷。
19.小当归丸(《鸡峰普济方》卷十三)
【药物组成】当归22.5g,桂15g,威灵仙茸30g。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空心用生姜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润养肠胃。
【主治】虚人秘涩。
20.木香汤(《普济方》卷三八八)
【药物组成】木香(锉)、大黄(锉,炒)、阿橘皮(去白,焙)各30g。
【制法】上为粗末。三四岁儿每次3g,用水150ml,煎至75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行滞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21.五子丸(《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
【药物组成】火麻仁、紫苏子、松子肉、杏仁(炒,去皮、尖)、芝麻(炒)。
【制法】共研如泥,瓷器收贮。服时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l丸,蜜水化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便秘。
22.牛黄丸(《幼幼新书》卷三十引《婴孺方》)
【药物组成】牛黄、大黄、麝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2丸,以米饮送服,一日二次。以利为度。
【功能】泻热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23.牛黄散(《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药物组成】牛黄(研)7.5g,大黄(锉,炒)、甜硝(研)各3g,甘草(炙,锉)、人参各6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1.5g,乳食后以新水调服。
【功能】泻热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不通,口燥颊赤。
24.升阳汤(《兰室秘藏》卷下)
【药物组成】青皮、槐子各0.6g,生地黄、熟地黄、黄柏各0.9g,当归身、甘草梢各1.2g,苍术1.5g,升麻2.1g,黄芪3g,桃仁10个(另研)。
【制法】上?咀,如麻豆大,都作一剂。入桃仁泥,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食前稍热服。
【功能】清热化湿,升阳降浊。
【主治】逆气里急,大便不行。
25.木通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药物组成】木通(锉)、大黄(锉,炒)、陈橘皮(去白,焙)各30g。
【制法】上为粗末。三四岁儿每次3g,用水220ml,煎至110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泻火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26.五仁丸(《普济方》卷三十九引《澹寮方》)
【药物组成】杏仁(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取净)30g(细研),郁李仁(汤浸,去皮、尖)30g(细研),柏子仁(拣净)30g(细研),酸枣仁(汤浸,去皮)30g(细研),火麻子仁(晒令干,用板子盛住,又用砖一片压定,轻轻以手磨砖,则麻壳自脱,拣未脱者再磨)30g(细研)。
【制法】上药再合研为极细末,以水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用米饮吞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闭结。
27.四润煎(《仙拈集》卷二)
【药物组成】火麻仁150g(研,浸取汁),芝麻75g(研,水浸取汁),桃仁(去皮、尖)、荆芥穗(炒)各30g。
【制法】人盐少许同煎。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年大便闭塞不通。
28.牛黄散(《洁古家珍》)
【药物组成】白牵牛(头末)15g,大黄30g。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有厥冷者,每次9g,用酒调服;无厥冷而手足烦者,用蜜调服。
【功能】泻热通便,下气逐痰。
【主治】热结阳明,大便秘结。
29.引竭煎(《引经证医》卷四)
【药物组成】苏子、麻仁、胡麻、桃仁、槟榔、瓜蒌仁、枳实、白蜜、当归尾、沉香曲、淡吴萸。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肠枯燥便秘者。
30.升阳益血汤(《兰室秘藏》卷下)
【药物组成】蝎梢0.6g,神曲末、升麻各0.9g,当归、厚朴各3g,桃仁10个。
【制法】上作一剂。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空腹热服。
【功能】升阳补血,润肠通便。
【主治】小儿肠燥,腹胀,大便二日一次。
31.文武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
【药物组成】文武实15kg(即桑椹,黑熟者)。
【制法】上以布袋取汁,银石器中熬成薄膏。
【用法】每次l匙,白开水调服,一日三次。
【功能】补肝益肾,养血消瘰。
【主治】大便秘结。
32.四物润导汤(《医学碎金录》)
【药物组成】生地12g,油当归12g,白芍6g,川芎3g,松子仁15g,柏子仁15g,肉苁蓉12g,甘杞子9g,人乳200ml(冲)。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养血润肠。
【主治】男子精血不足,妇人气血于枯,便结不行。
33.用效润肠丸(《方症会要》卷一)
【药物组成】麻仁60g,郁李仁30g,陈皮9g,当归梢45g,枳壳9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l0g,温开水送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及虚弱人大便秘结。
34.玄剑散(《施圆端效方》引张君玉方
【药物组成】皂角(大者,去皮子,炙黄)。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以葱蘸药塞肛内。立通。
【功能】润燥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服攻下药不通者。
35.匀气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药物组成】麻仁(别研)60g,人参、诃黎勒皮、枳壳(去瓤,麸炒)、桂(去粗皮)各30g,木香45g,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白槟榔、大黄(炙微赤)各90g。
【制法】上为末,加麻仁等再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加至50丸,温熟水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温中益气,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涩。
36.六成汤(《温疫论》卷一)
【药物组成】当归4.5g,白芍3g,地黄15g,天门冬3g,肉苁蓉9g,麦门冬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主治】瘟疫愈后,大便数日不行。
37.生阴开结汤(《石室秘录》卷六)
【药物组成】熟地60g,元参30g,当归30g,生地15g,牛膝15g,麦冬15g,山茱萸15g,山药9g,肉苁蓉15g(酒洗)。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连服数剂。
【功能】滋阴润肠。
【主治】肠结。
38.立通饮(《丹台玉案》卷五)
【药物组成】黄芩9g,石膏(煅)15g,黄柏、山栀仁、麦冬各3g,玄明粉、桃仁各6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不拘时候。
【功能】泻火通便。
【主治】大便闭结不通。
39.半夏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药物组成】半夏(汤洗七遍去滑,麸炒)30g,牵牛子120g(一半生,一半炒),青橘皮(汤浸,去白,焙)、木通(锉)各1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40丸,夜卧时用淡生姜汤送服。
【功能】化痰行气,消滞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40.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
【药物组成】半夏(汤浸七次,焙干,为细末)、硫磺(明净好者,研令极细,用柳木槌子杀过)各等分。
【制法】以生姜自然汁同煎,加干蒸饼末,臼内杵,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20丸,空心用温酒或生姜汤送服;妇人用醋汤送服。
【功能】温阳开闭。
【主治】老人或虚人大便秘结。
41.地六汤(《虚损启微》卷下)
【药物组成】熟地18g,苁蓉9g(漂淡),麦门冬9g,白芍3g,生地9g,柏子仁6g。
【制法】用水400ml,煎至280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42.地黄粥(《膛仙活人心方》)
【药物组成】地黄(切)54g。
【制法】候汤沸,与米同入罐中煮之,候熟,以酥54g,蜜27g,同炒香入内,再煮熟。
【用法】温食之。
【功能】养血润燥,凉血止血。
【主治】老人大便秘结。
43.当归立效散(《御药院方》卷十)
【药物组成】当归、大黄各30g,乳香3g。
【制法】上锉碎,分作三服。每次21g,用水300ml,煎至225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泻火通便,活血定痛。
【主治】两目红肿疼痛,大便不通。
44.当归润燥汤(《伤寒全生集》卷三)
【药物组成】当归、芍药、川芎、桃仁、熟地、生地、麻仁。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润燥。
【主治】大便不通。
45.芍药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药物组成】赤芍药、芒硝(别研)、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各30g,大麻仁22.5g(研如膏),大黄(锉,炒),当归(切,炒)各60g。
【制法】将四味为粗末,入大麻仁同研令匀。每次9g,用水230ml,煎至180ml,去滓,加芒硝末1.5g。
【用法】温服。以利为度。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产后大便不通,腹胀气急。
46.加减四物汤(《医门八法》卷三)
【药物组成】当归身30g(生),熟地9g,白芍9g(生),肉苁蓉3g(洗净),火麻仁9g,怀牛膝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润肠。
【主治】年老、久病之人,大便秘结。
47.扫气汤(《辨证录》卷九)
【药物组成】黄连9g,玄参90g,沙参30g,当归30g,麦冬30g,丹皮30g,瓜蒌6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心泻火,养阴润燥。
【主治】大便秘结,舌下无津。
48.肉苁蓉汤(《医学摘粹·杂证要法》)
【药物组成】肉苁蓉9g,麻仁9g,茯苓9g,半夏9g,甘草6g,桂枝9g。
【制法】用水300ml,煎取2l0ml,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温脾润肠。
【主治】粪若羊矢者。
49.朱明丸(《产论》卷~)
【药物组成】荞麦30g,大黄90g。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用法】每次3g,以温开水送服。
【功能】下气宽肠,消积通便。
【主治】妊娠大便燥结而腹满者。
50.远彻膏(《活幼心书》卷下)
【药物组成】穿山甲(尾足上者佳,烧透)6g,五灵脂(净者)6g。
【制法】上为细末,次以巴豆6g,去壳研碎,和前药末,仍用大蒜12g,去上粗皮三五层,干砂钵内烂杵如泥。
【用法】作1饼,纳脐中,以绢帕系之。外以掌心火上烘热,熨至八九次,闻腹中微响即通。
【主治】大小便秘涩,投诸药无效者。
51.芦荟散(《圣济总录》卷十六)
【药物组成】芦荟、防风各15g,白附子(炮)、白术、天麻、白芷各30g,丹砂(研)、龙脑(研)各3.7g。
【制法】上为细散。
【用法】每次1.5g,食后用葱白、薄荷茶调服。
【功能】祛风泻火,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52.苁蓉杏仁汤(《四圣心源》)
【药物组成】甘草6g,杏仁6g,肉苁蓉9g。
【制法】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兑人白蜜30g。
【用法】温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艰难。
53.苁蓉丸(《医略六书》卷二十五)
【药物组成】肉苁蓉240g,真沉香4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9g,温米饮送服。
【功能】温肾降逆,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不通,脉涩。
54.导气丸(《寿世保元》卷五)
【药物组成】木香、槟榔、火麻仁、枳壳。
【制法】上将枳壳每个切作四片,用不蛀皂角l0cm、生姜5片、巴豆3枚(略捶碎,不去壳油),用水150ml,将枳壳同煎熟,滤去三味不用,只将枳壳锉细,焙干为末,入前三味末,炼蜜为丸。
【用法】以蜜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导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55.攻积丸(《理瀹骈文》)
【药物组成】川乌、吴萸、官桂、干姜各30g,黄连、橘红、槟榔、茯苓、枳实、菖蒲、桔梗、延胡索、半夏各24g,巴豆仁、皂角各15g。
【制法】熬制成膏。
【用法】外敷。
【功能】温中散寒,消积通便。
【主治】积聚及老人便秘。
56.更衣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卷一)
【药物组成】朱砂(研如飞面)15g,真芦荟(研细)2lg。
【制法】上药滴好酒少许和丸,须天晴时修合为妙。
【用法】每次3.6g,用好酒吞服。朝服暮通,暮服朝通。
【功能】清心凉肝,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心烦易怒。
57.苁蓉粥(《史载之方》卷上)
【药物组成】肉苁蓉7.5g,米60g。
【制法】先将苁蓉洗净,切令极细,用水600ml同米煮作稀粥,既熟入少许葱、盐、酱调和。
【用法】空腹食之。
【功能】益肾润肠。
【主治】大便秘涩。
58.苁蓉琐阳粥(《赤水玄珠》卷十五)
【药物组成】肉苁蓉、琐阳。
【制法】同粳米煮成粥。
【用法】温食。
【功能】养血润肠。
【主治】老人大便燥结。
59.更衣大黄丸(《幼幼新书》卷三十)
【药物组成】大黄-45g,葶苈30g(炒),牛黄22.5g,人参、厚朴(炙)、芫花(炒)各15g,桂心、黄芩各7.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3丸,米饮送服。
【功能】泻火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不通。
60.阿胶枳壳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七)
【药物组成】阿胶、枳壳(麸炒,去瓤)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研滑石为衣。
【用法】每次20丸,温水送服,半日来未通再服。
【功能】养血润肠,行气通便。
【主治】产后大便秘涩。
61.陈黄汤(《赤水玄珠》卷十五)
【药物组成】黄芪、陈皮各15g。
【制法】上为末。每次9g,用火麻仁27g(研烂),以水投,取汁200ml,滤去滓,于银石器中煎,候有乳花起,即加白蜜20g,再调药末。
【用法】空心服。
【功能】补气行气,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大便秘结。
62.泻胃汤(《医学人门》卷七)
【药物组成】大黄7.5g,葛根3g,桔梗、枳壳、前胡、杏仁各1.5g。
【制法】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泻胃通肠。
【主治】便秘烦渴,睡流口涎。
63.皂角丸(《医方类聚》卷一三五)
【药物组成】皂角(炙,去子)、枳壳(去瓤,麸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食前用米饮送服。
【功能】疏风导滞,行气通便。
【主治】大肠有风,大便燥结。
64.郁李仁饮(《圣济总录》卷一六五)
【药物组成】郁李仁(去双仁、皮、尖,研如膏)、朴硝(研)各30g,当归(切,焙)、生干地黄(焙)各60g。
【制法】将当归、地黄研为粗末,与别研者二味和匀。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105ml,去滓。
【用法】温服。未通更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产后大便秘涩。
65.枳壳散(《仁斋直指》卷九)
【药物组成】枳壳150g(制),甘草(炙)45g,杏仁(去皮,炒)、阿胶(炒酥)、生地黄各30g。
【制法】上为散。每次9g,加生姜5片、蜜3匙,乌梅1个,水煎,去滓。
【用法】空腹服。
【功能】滋阴补血,理气润肠。
【主治】虚劳,大便秘涩。
66.枳朴大黄汤(《症因脉治》卷三)
【药物组成】陈枳实、厚朴、广皮、甘草、大黄。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导滞通便。
【主治】食积腹胀便秘。
67.陈橘丸(《养老奉亲》)
【药物组成】陈橘皮(去瓤)30g,槟榔(细锉)15g,木香7.5g,羌活15g,防风15g,青皮15g,枳壳(麸炒)15g,不蛀皂角2挺(去黑皮,酥炙黄),郁李仁30g(去皮、尖,炒黄),牵牛(微炒,杵细,罗取末)60g。
【制法】上为末,入郁李仁、牵牛同研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食前用生姜汤送服。未利,渐加至30丸,以利为度。
【功能】祛风行气,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气秘。
68.厚朴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药物组成】厚朴(姜制)、白术各150g,半夏60g,枳实30g(炒),陈皮(去白)60g,甘草60g(炙)。
【制法】上为粗末。每次9一15g,用水250ml,加生姜5片、大枣3个,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空心温服。
【功能】健脾和胃,行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不能饮食。
69.枳壳丸(《济生方》卷四)
【药物组成】皂角(去黑皮,微炒)、枳壳(麸炒)、川大黄各60g(锉,微炒),羌活、木香(不见火)、橘红、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60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米饮或姜汤送服。
【功能】疏风泻火,宽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实。
70.南木香丸(《袖珍方》卷一引《太平圣惠方》)
【药物组成】南木香(不见火)、槟榔、麻仁、枳壳各等分。
【制法】先将枳壳去瓤,每个切作4片,用不蛀皂角10cm,生姜5片,巴豆3粒(略捶碎,不去壳),用水150ml,将枳壳同煮和滚,滤去生姜,巴豆,皂角不用,只将枳壳锉细,焙干为末,入前木香、槟榔、麻仁,同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20丸,蜜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行气消积,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71.阿胶麻仁汤(《四圣心源》卷六)
【药物组成】生地9g,当归9g,阿胶9g(研),麻仁9g(研)。
【制法】用水400ml,煎至200ml,去滓,入阿胶溶化。
【用法】温服。
【功能】滋养阴血,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坚硬。
【辩证加减】结甚,加半蜜。l00g;胃热,加芒硝、大黄;精液枯槁,加天冬、龟版。
72.辛润汤(《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药物组成】熟地、生地各12g,升麻、红花各6g,炙甘草3g,槟榔、归身、桃仁各10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温服。
【功能】养血祛风,润肠通便。
【主治】大肠风秘燥结。
73.济川煎(《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药物组成】当归9~15g,牛膝6g,肉苁蓉(酒洗去咸)6~9g,泽泻4.5g,升麻1.5—3g,枳壳3g。
【制法】用水300ml,煎取210~240ml,去滓。
【用法】空腹时服。
【功能】补肾,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74.养老膏(《集验良方》卷二)
【药物组成】建莲肉(去心,研末)、芡实肉(去壳,研末)、薏米粉(蒸熟,研末)、甜梨、大山楂、甜藕各等分(各熬膏)。
【制法】先将梨、藕、山楂蒸熟,用麻布滤去滓,熬成膏,调莲肉三味细末为膏,酌量加白砂糖拌匀,收贮。
【用法】每次1匙,开水冲服。
【功能】滋阴健脾。
【主治】老年人口燥便秘,食欲不振。
75.茯苓厚朴汤(《医钞类编》卷六)
【药物组成】茯苓9g,厚朴4.5g,白术6g,半夏、枳壳、陈皮、甘草各3g。
【制法】用水200ml,加生姜3片、大枣3个,煎至160ml,去滓。
【用法】食远服。
【功能】健脾化饮,行气通便。
【主治】大便气闭不通。
76.威灵仙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三)
【药物组成】威灵仙60g,川大黄60g(锉碎,微炒),独活30g,芎?30g,槟榔30g,牵牛子3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丸,食前用温水送服。
【功能】祛风活血,泻火通便。
【主治】大便结涩不通。
77.前胡散(《玉机微义》卷九)
【药物组成】大黄15g,桔梗、枳壳、前胡、杏仁各3g,葛根6g。
【制法】上为末。每次6g,加生姜,水煎去滓,温服。
【功能】清热通便。
【主治】唇口干裂,大便秘结。
78.济心丹(《辨证录》卷四)
【药物组成】熟地60g,麦冬、玄参、生枣仁各15g,丹皮、地骨皮、柏子仁、菟丝子、巴戟天各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滋肾润燥,养心安神。
【主治】老人大便不通。
79.润肠丸(《济生方》卷四)
【药物组成】肉苁蓉(酒浸,焙)60g,沉香(别研)30g。
【制法】上为细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用米饮送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80.润肠丸(《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六)
【药物组成】肥皂角15片(5片醋炙焦,去皮及子;5片生用,去皮子,共为末;5片用水,揉取浓汁,滤过,慢火炒,银石器中熬成膏子,人后药),南木香0.5g,青橘皮0.5g(去瓤),槟榔0.5g(生用),陈橘皮0.5g(去白)。
【制法】上为末,和前皂角末令匀,却以皂角膏搜和成剂,看得所后,如硬,人少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空心用温熟水送服。
【功能】润肠导滞。
【主治】便秘不通。
81.润肠丸(《脾胃论》卷下)
【药物组成】大黄(去皮)、当归梢、羌活各15g,桃仁(汤浸,去皮、尖)30g,麻子仁(去皮,取仁)37.5g。
【制法】上除麻仁另研如泥外,余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用白汤送服。
【功能】疏风活血,润肠通便。
【主治】肠道干燥,大便秘涩。
82.润肠丸(《丹溪心法》卷五)
【药物组成】麻子仁、当归、桃仁、生地黄、枳壳各3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一50丸,温开水送服。
【功能】润燥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83.莲葱饮(《济众新编》卷七)
【药物组成】大葱白(连根)3茎,莲根15g。
【制法】用水150Ml,煎至葱烂熟,去葱莲,人阿胶珠6g,搅令溶化。
【用法】空心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虚人大便秘结。
【禁忌】忌和蜜服。
84.消毒麻仁丸(《古今医统》卷六十九)
【药物组成】芝麻(研取汁)、杏仁60g(去皮、尖,研如泥),大黄150g,山栀30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人麻汁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前用白汤送服。
【功能】泻火消毒,润肠通便。
【主治】胃实便秘。
85.活血润燥丸(《兰室秘藏》卷下)
【药物组成】当归梢3g,防风6g,大黄(湿纸裹煨)、羌活各30g,皂角仁(烧存性,去皮)45g(其性得湿则滑,湿滑则燥结自除),桃仁(研如泥)60g,麻仁(研如泥)75g。
【制法】上除麻仁、桃仁另研如泥外,为极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白汤送服。服二三剂后,须以苏、麻子粥,每日早、晚食用。
【功能】活血疏风,润燥通便。
【主治】风秘、血秘,大便经常燥结。
86.神圣自利膏(《普济方》卷一四三)
【药物组成】黄连60g(研末),巴豆15g(带壳,与黄连和匀)。
【制法】上为细末。
【用法】上分作三次用,葱白自然涎汁调成膏,敷贴脐上,l.65cm厚。不时大便自利,如不通,再上,行即止。
【功能】清热通便。
【主治】伤寒及诸症大便闭,结连不通。
87.润肠汤(《幼幼集成》卷六)
【药物组成】当归尾、怀生地、火麻仁、光桃仁、莱菔子。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热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小儿病后大便秘涩枯结。
88.养正通幽汤(《产后编》卷上)
【药物组成】川芎7.5g,当归18g,炙草1.5g,桃仁15粒,麻仁6g(炒),肉苁蓉(酒洗,去甲)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润肠。
【主治】产后大便秘结。
89.润肠丸(《校注妇人良方》卷八)
【药物组成】麻子仁、桃仁(去皮、尖,另研)各30g,羌活、当归尾、大黄(煨)、皂角仁、秦艽各1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心用白汤送服。
【功能】祛风活血,泻火通便。
【主治】妇人大便不通者。
90.润肠汤(《兰室秘藏》卷下)
【药物组成】生地黄、生甘草、煨大黄、熟地黄、当归梢、升麻、桃仁、麻仁各3g,红花0.9g。
【制法】上?咀。用水300ml,煎至150ml,去滓。
【用法】食远温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91.润肠汤(《杨氏家藏方》卷四)
【药物组成】麻子仁4.5g(细研,用水浸,滤去皮,取浓汁),脂麻30g(微炒,研,用水浸,取浓汁),桃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熟研如泥)30g,荆芥穗(捣末)30g。
【制法】上煎数沸,人盐少许,如煎茶,不得煎过,去滓。
【用法】食前恣意饮之。以利为度。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涩,连日不通。
92.润燥汤(《会约医镜》卷四)
【药物组成】当归6—9g,熟地9—15g,生地6g,威参24g,肉苁蓉9g,枸杞4.5g,牛膝4.5g,小茴(盐炒)0.9g,麦冬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空心服。
【功能】养血润燥。
【主治】伤寒血虚而燥,二便艰涩。
93.润肠散(《医学纲目》卷二十三)
【药物组成】锁阳、苁蓉各6g,桃仁3g。
【制法】煮粥;入竹沥20ml。
【用法】热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脾约。大便秘涩。
94.润肠汤(《万病回春》卷四)
【药物组成】当归、熟地、生地、麻仁(去壳)、桃仁(去皮)、杏仁(去皮)、枳壳、厚朴、黄芩、大黄各等分,甘草减半。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空心热服。大便通即止药,。不能多服。
【功能】养血润肠,泻火通便。
【主治】大便闭结不通。
95.润便汤(《临证医案医方》)
【药物组成】瓜蒌30g,玄明粉9g(冲服),晚蚕沙9g,皂角子9g,火麻仁15g,麦冬9g,炒枳实9g,厚朴9g,莱菔子9g(炒),油当归身15g,油白芍9g,柏子仁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燥结,便下不畅。
96.润燥汤(《兰室秘藏》卷下)
【药物组成】升麻、生地黄各6g,熟地黄、当归稍、生甘草、大黄(煨)、桃仁泥、麻仁各3g,红花1.5g。
【制法】上除桃仁、麻仁另研如泥外,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用水300ml,入桃仁、麻仁泥,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空心稍热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燥结。
97.润燥至神汤(《石室秘录》卷三)
【药物组成】熟地、元参各27g,火麻子3g,升麻6g,牛乳300ml。
【制法】用水400ml,煎至240ml,去滓,将牛乳冲入。
【用法】温服。
【功能】滋阴润燥。
【主治】肺燥大便闭结。
98.润燥丸(《医学集成》卷三)
【药物组成】生地、熟地、当归、阿胶各30g,麻仁、杏仁各15g,枳壳9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9g,温开水送服。
【功能】养血润燥。
【主治】老人便结。
99.宽快汤(《仁斋直指》卷十五)
【药物组成】香附(杵净)60g,乌药(去心)、枳壳(制)各45g,缩砂仁23g,苏子(炒)15g,青木香9g,炙甘草23g。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6g,陈皮煎汤调服。
【功能】降气宽肠。
【主治】大便涩滞。
100.调气饮(《丹台玉案》卷五)
【药物组成】广木香、槟榔、枳实、苏梗、青皮、陈皮各6g,玄明粉12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加蜜30g,温服。
【功能】理气开结,润下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肚腹急胀。
101.通圣饼(《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药物组成】黄连末3g,巴豆5粒,独头蒜1颗,盐1.5g,皂角末3g。
【制法】上研烂,捻作5cm阔饼子。
【用法】贴脐上。
【功能】通便利水。
【主治】大小便不通。
102.通幽汤(《古今医鉴》卷八)
【药物组成】当归3g,生地黄、熟地黄、甘草(炙)各1.5g,升麻、桃仁各3g,红花1g,大黄(煨)、火麻仁各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调槟榔末1.5g,食前稍热服。
【功能】辛润幽门。
【主治】大便燥闭,气不得下。
103.益阴通闭丸(《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药物组成】阿胶250g,粉炒枳壳45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用法】每次9g,米饮送服。
【功能】滋阴补血,理气通便。
【主治】孕妇大便不通。
104.调气滋补温肠丸(《赤水玄珠》卷十五)
【药物组成】沉香30g(另为末),肉苁蓉60g。
【制法】上为末。用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0丸,空心用米饮送服。
【功能】调气润肠。
【主治】发汗、大便秘结。
105.陷胸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
【药物组成】大黄、栝楼实、黄连各6g,甘遂3g。
【制法】用水1L,煮取300ml,去滓。
【用法】分三次温服。
【功能】清热化痰,攻积通便。
【主治】饮食不消,大便不通。
106.通畅饮(《丹台玉案》卷五)
【药物组成】麻仁(研为泥)、桃仁(去皮、尖)、杏仁(去皮、尖)、当归、滑石各4.5g,瓜蒌仁(去壳)、郁李仁(去壳)、玄明粉、陈皮、枳壳各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临服入蜜30g,热服。
【功能】养血润燥,行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107.益血润肠丸(《证治准绳·类方》卷六)
【药物组成】熟地黄180g,杏仁(炒,去皮、尖)、麻仁各90g(以上三味俱杵膏),枳壳(麸炒)、橘红各75g,阿胶(炒)、肉苁蓉各45g,苏子、荆芥各30g,当归90g。
【制法】上为末,以前三味膏同杵千余下,仍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60丸,空心用白汤送服。
【功能】补血润肠。
【主治】老人大便秘涩。
108.通神散(《仁术便览》卷三)
【药物组成】大黄、芒硝、桃仁、郁李仁(汤泡,去皮,微炒)各30g,木通(不见火)1.5g,当归、川芎、生地黄、芍药各6g。
【制法】上为末。
【用法】每次6g,米汤调下。
【功能】泻热通便,养血和营。
【主治】妇人大便不通。
109.猪脂丸(《杂病源流犀烛》卷四)
【药物组成】杏仁、松仁、白蜜、橘饼各120g。
【制法】用猪油(熬净)200ml同捣为丸。
【用法】频频服食。
【功能】润燥通幽。
【主治】反胃,久闭不通。
110.麻仁丸(《杨氏家藏方》卷四)
【药物组成】麻仁30g(别研),杏仁(去皮、尖,麸炒)7.5g,枳实(去瓤,麸炒)15g,白芍药15g,黑牵牛52.5g(微炒)。
【制法】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食前用温熟水送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便秘。
111.清燥润肠汤(《医醇剩义》卷二)
【药物组成】生地9g,熟地9g,当归6g,麻仁9g,蒌仁12g,郁李仁6g,石斛9g,枳壳3g(蜜水炒),青皮4.5g(蜜水炒),金橘饼1枚。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清燥润肠,行气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
112.搜风丸(《圣济总录》卷十七)
【药物组成】牵牛子250g(半生半炒),枳壳(去瓤,麸炒)、青橘皮(汤浸,去白,焙)、肉桂、芎?、郁李仁、白芷、羌活、防风各60g,大黄(锉,炒)、麻仁各180g。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大便秘滞,每次30丸,茶清或荆芥汤送下。
【功能】疏风理气,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涩。
113.通中丸(《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二)
【药物组成】川大黄30g(锉,微炒),巴豆霜15g,皂荚30g(不蛀者,去皮、子,烧令焦黑)。
【制法】大黄、皂荚为末,入巴豆霜同研令匀,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四五岁儿,每次3丸,温水送服。
【功能】泻积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不通,心腹疼闷。
114.黄连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药物组成】黄连、大黄(锉,炒)各3g,巴豆3粒(去心膜、皮,出油,研)。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次3~5丸,临睡前用柳枝汤送服。
【功能】清热通便。
【主治】小儿大便秘涩。
115.黄芪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药物组成】绵黄芪、陈皮(去白)各15g。
【制法】上为细末。每次9g。用火麻仁6g研烂,加水搅匀,取浆150ml,滤去滓,于银石器内煎,候有乳起,即人白蜜20ml,再煎令沸,调药末。
【用法】空腹时服。
【功能】补气润肠。
【主治】老人大便秘涩。
116.脾约丸(《类证活人书》卷十八)
【药物组成】大黄60g(酒浸,焙干),厚朴(刮去皮,用姜汁炙)、枳壳(麸炒,去瓤)、白芍药各15g,麻子仁45g(微炒),杏仁(去皮、尖,炙,炒)22.5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温水送服,不拘时候。未知,加5—10丸。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津液少,大便燥结。
117.滋肠五仁丸(《杨氏家藏方》卷四)
【药物组成】桃仁、杏仁各30g(麸炒,去皮、尖),柏子仁15g,松子仁3.5g,郁李仁3g(麸炒),陈橘皮120g(别为末)。
【制法】将五仁别研为膏,合橘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食前用米饮送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及气血不足之人,大肠闭滞,传导艰难。
118.益血丹(《医垒元戎》)
【药物组成】当归(酒浸,焙)、熟地黄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用法】每次l丸,细嚼,酒送服。
【功能】养血润燥。
【主治】亡血,大便燥结。
119.疏气黄芪丸(《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药物组成】黄芪(锉)、枳壳(去瓤,麸炒)各30g,威灵仙60g。
【制法】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30丸,温水送服,不拘时候。未通稍加之。
【功能】补气通便。
【主治】妊娠大便不通。
120.麻仁丸(《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药物组成】大麻仁(别研膏)、大黄(锉,炒)各90g,厚朴(生姜汁炙)60g,枳壳(去瓤,麸炒)45g。
【制法】上药后三味为末,与麻仁同研,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用温水送服。以利为度。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秘难。
121.滋阴润肠丸(《摄生秘剖》卷二)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熟大黄、生甘草、麻仁、生地黄、桃仁(去皮、尖)、红花、升麻。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9g,白汤送服。
【功能】滋阴补血,润肠通便。
【主治】大肠秘结,久不大便。
122.蜜脂膏(《医学集成》卷三)
【药物组成】当归30g,杏仁15g。
【制法】浓煎,去滓。
【用法】冲入蜂蜜、猪油、香油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燥结。
123.鹤顶丹(《诚书》卷十)
【药物组成】半夏(制七次)、杏仁(制七次)、巴豆(制)各21粒。
【制法】上为末,加干胭脂1.5g,乌梅水浸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g,用姜汤送服。
【功能】消积通便。
【主治】腹胀便闭。
124.橘皮杏仁丸(《鸡峰普济方》卷十三)
【药物组成】橘皮120g,杏仁37.5g。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用法】每次50~70丸,白汤送服,不拘时候。
【功能】行气润肠。
【主治】大便秘结。
125.濡肠汤(《辨证录》卷九)
【药物组成】熟地、当归各30g,升麻1.5g,牛膝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滋肾润肠。
【主治】肠燥便秘。
126.麻子仁丸(《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子仁500g,芍药250g,枳实250g(炙),大黄500g(去皮),厚朴250g(炙,去皮),杏仁250g(去皮、尖,熬,别作脂)。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一日三次,以饮送服,逐渐加量,以知为度。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大便于结,小便频数。
【禁忌】孕妇及便秘纯由血少津亏所致者禁用。忌食辛辣、油腻等物。
127.霹雳煎(《杨氏家藏方》卷四)
【药物组成】沙蜜。
【制法】上将沙蜜煎炼,熬成膏如饧相似,蛤粉涂手指搓成梃子。
【用法】紝于谷道中。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气虚人大便秘塞不通。
128.泽府汤(《产孕集》卷下)
【药物组成】阿胶、当归各9g,桃仁、麻仁各6g,党参9g,红花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养血润肠。
【主治】便秘不通。
129.濡肠丸(《普济方》卷一四三)
【药物组成】威灵仙、黑牵牛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用白饮送服。
【功能】下积通便。
【主治】大便不通。
130.濡肠饮(《医学集成》卷三)
【药物组成】生地、熟地各30g,油当归、苁蓉各15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温服。
【功能】润肠通便。
【主治】老人便结。
131.滋血润肠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医学统旨》)
【药物组成】当归(酒洗)9g,芍药(煨)、生地黄各4.5g,红花(酒洗)、桃仁(去皮、尖,炒)、大黄(酒煨)、枳壳(麸炒)各3g。
【制法】上为末,以水300ml,煎至210ml。
【用法】入韭菜汁75ml,食前服。
【功能】补血化淤,润肠通便。
【主治】饮食不下,大便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