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茶选取好茶最关键的有三点:树种、土壤和微气候。中国茶历史悠久,茶树的血统非常重要。古茶树大多为有性繁殖,因而生命力强,多以群体种存在;而现代的茶树多是基因改造、茶园培植,产量大,但是寿命短。 另外,“高山出好茶”,这是因为高山环境里生态链相对完整,这里的茶树能自然生长、抵抗力强;高海拔的漫反射和紫光都有益于好茶的成长,而且高原低温能拉长茶树生长周期。刚刚从竹筐、竹壳中拆出来的老茶,往往味道沉闷、香气涣散,很难展现老茶深沉饱满的韵味。冲泡前的“养茶”就是通过改变茶的存储方式,唤醒茶质,凝聚茶香。养茶一般经如下步骤:先是拨茶,用手或茶刀将茶体分解为重量几克大小的茶块;接着将拨散的茶叶摊开置于清洁、蔽荫处吹风数日,把茶内的陈宿杂味吹散出来;然后将通风透气后的茶收入紫砂罐或陶罐中藏养。需要养护的茶一般有两类:一种是紧压茶,一种是老茶。 置器选择泡茶的器具,一要看场合、二要看人数、三要看茶叶。优质茶具冲泡上等名茶,两者相得益彰,使人在品茗中得到美好的享受。茶具常见的材质一般有陶、瓷、紫砂、漆器、金属、玻璃和竹木等。好的材质能触手生温,让人爱不释手。宋代以前,陶是茶具的主要材料,这里说的陶是没有上釉、没有其他杂质混合的自然陶。 它能让茶、水自由呼吸,保留茶、水分子的完整性。茶具的摆放要布局合理,实用美观,注重层次感,有线条的变化。摆放茶具的过程要有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如果有遮挡,则要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摆放,将低矮的茶具放在客人视线的最前方。泡饮用器要洁净完整,选择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质地的选择,且整套茶具要和谐。择水茶人们常说“水母器父”,水作为茶的载体,是实现茶味无穷变化与意境的关键之一。陆羽《茶经》里对择水有非常详细的说明,主张“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标准是“源(水源)、活(流动)、甘(甘甜)、清(透彻)、轻(分量轻)”。随着环境的变化,古人所说的好水已不能完全与今天对应。对于家中的日常饮茶,我们可以选择的用水主要有:自来水、蒸馏水/ 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的鲜度有限,它泡出来的茶会变质,不同茶的细微味道很难保留。蒸馏水/ 纯净水本身没有太大的味道,它们能完全体现茶叶本身,便于试茶;但是它的活性不够,也不够新鲜。矿泉水相对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它的各类元素丰富,能和茶叶的微量元素形成互动,千岛湖、天台山等处的矿泉水都是比较好的。塑料容器对水的品质会造成不好影响,贮水缸以陶制容器为佳,陶能提高水的活力,激发其微量元素活性。 生火、煮水茶器以柴烧最佳,这是人与窑的对话、火与土的共舞,运用最原始自然的方式结合成美丽作品。通常较好的炭有橄榄炭和龙眼炭等。炭对煮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炭本身的特性,好的炭不应该烧出急火,它需要温润而有力,但又不能过于微弱。只有这样煮出来的茶和水才能气性饱满,具备充分的厚度,这和煲汤是同一个道理。为了烧出好的茶或水,炉也是不可忽略的。今天的潮汕功夫茶可以说是传统保持得最精细完整的,它对茶具、炉,甚至连扇火的扇子都有讲究。今天我们大多会使用电子炉,它们一般分为明火的电陶炉和没有明火的电磁炉,由于电磁波会对水的分子结构带来较大的破坏,所以明火设备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