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写了一首好诗或文章,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媒体来发表。那么,古代的文人发表自已的诗文作品是通过以途径呢?
本文以唐代诗人为例。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耀眼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很多诗作都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流传至今的作品当初主要通过以下的方式发表:
一、呈示寄赠
这是当时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武》,王维的《辋川闲居寄裴秀才迪》。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如杜甫的师友苏涣,曾到杜甫的船上拜访,当面把自己的诗吟诵给杜甫听。就这样在相互寄赠之中,产生了经典传世的名作。
二、投诸名流
唐代许多举子文士为了获得声誉,顺利及第,往往会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献给当时的名流,以显露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的身价。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献给丞相张九龄的一首干谒诗。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是献给官水部郎中张籍的一首诗。
三、即席赋诗
不少诗人才华横溢,即席吟诗,出口成章,文采斐然,如王勃的《滕王阁诗》、郑谷的《席上贻歌者》。大历年间卢纶、韩胡、李端等所谓“十才子”,常奔走于王公贵戚的宴席上赋咏酬答,从而声名大振。
四、墙壁题诗
驿馆、驿亭、寺观等公开场合的墙壁、柱子,都是唐代诗人约定俗成的诗歌“发表园地”。如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白居易在《蓝桥驿见元九题诗》中说:“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唐代诗人也喜欢在名胜古迹上“发表’新作。据记载,饶州干越亭上的题诗多达上百首。晚唐诗人张祜曾在全国各地的十座著名寺观里题过诗。
五、诗板题诗
这是中唐以后较为流行的一种方式。用诗板题诗,然后挂起来,供人阅读。晚唐咸通年间,诗人薛能经过蜀地泉亭,曾看见“亭中有诗板百余”,可见诗板题诗在当时很普遍。设立诗板的多是当地县令、寺观主人等,他们请过路的名人留下诗篇,以求为本地、本寺观增光添彩。如秭归县令繁知一听说大诗人白居易要路过巫山,就事先在巫山神女祠墙壁上用大字写道“苏州刺史今才子,行至巫山必有诗”,目的是请白居易留诗。
六、题画之诗
诗人在绘画作品上题诗,画旁有诗,诗旁有画,诗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画以诗名,诗以画传。如韦庄《金陵图》,就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写南朝史实的。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古代流传千年的作品当初是怎样“发表”的呢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