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气候 常州市PM2.5气候统计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尊重自然;多重体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66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区别于自然湿地存在的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其对涵养城市水源、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城市湿地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是能够持续获得自然服务的重要基础。
黄龙湿地公园因其用地规模、区位关系及其资源的结构性存在,将作为临颍新城区重要结构组成部分,直接左右新城生态城市格局的完整性,对临颍新区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生态环境、人居环境的建设及城市品质的提升均担负重要责任。
1 黄龙湿地公园的项目概况
临颍县黄龙湿地公园位于临颍县城城区东北部,东为京珠高速,距离市中心约4km,紧临县城北部工业区和城关镇。是从外部进入城区的门户地带,应具有城市形象展示作用。规划区北临颍川大道,连接高速引线,南至黄龙渠,规划环湖西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20hm2。
2 黄龙湿地公园场地现状分析
场地现状用地分为耕地、撂荒地、水域、沼泽地等几种主要类型,地势平整,场地内植被稀疏,沿田埂少量分布人工林和周边分布小片人工栽植的杨树林,零星分布乡土野生植被,植物品种单调,可利用价值不大。场地内大部分用地为砖厂留下的低洼积水地,已形成不均匀分布的水体和沼泽地,水质清澈,沼泽地生长蒲草、芦苇等湿地植物,并有水�B栖息,具有营造湿地景观良好的先决条件。
黄龙渠自西向东流经场地南部。黄龙渠为颍河分支,河道地势较高,为泄洪排涝渠。现为两边居住及工业区的排污渠,水质较差,正在污水分流治理之中,治理后可作为景观用水,并作为湿地公园的补水源。
3 设计需考虑问题
3.1 开发“度”的问题
现状具有良好的湿地资源,湿地公园建成后对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和旅游系统,展示城市形象,带动城市发展意义重大。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利用和开发好这片湿地资源,使生态、形态、文态和经济完美结合,即开发的“度”如何控制。
3.2 设计定位
黄龙湿地是烧砖厂留下的低洼地形成的自然湿地。湿地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临颍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红色亿元村――南街村、临颍古城形成生态文化景观轴,并发展为漯河、许昌的后花园。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必将成为人们追忆过去、关注现在、展望未来的体验场所。因此遵从生态设计原则、延续场地文化脉络、满足多重体验需求是该地块设计的一大愿景,属于综合类型的湿地公园,具有综合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双重特征。
3.3 黄龙渠与黄龙湿地之间的关系
黄龙湿地地势较低,也成为临颍东北部的滞洪区。黄龙渠是场地南侧泄洪排涝渠,影响城市生态安全。从生态角度上科学分析场地标高,有效发挥黄龙渠和黄龙湿地泄洪、滞洪功能是设计的主要技术环节。解决场地防洪标准与湿地的高差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景观角度度上考虑,融二者一体设计,形成统一的景观尤显重要。
4 设计定位
以不同层次丰富的水景打造为主题,与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延续地域文脉,建成能够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以自然形态为主的具有湿地特征的,具有休闲观光、养生保健、科普示范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城市湿地公园。
5 景观结构和布局
结合园林景观设计布局,形成全园景观结构――“一轴,两核,三环、八区、十六景”,并分层落实。
一轴:根据城市总规的景观结构,基地与南街村、临颍古城、聚集区一起形成生态文化休闲轴线,构成脉络清晰、完整统一的城市格局。园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公园内通过南北2个入口形成一体生态文化虚轴。
二核:园区划分出2个不同的空间主题,即东部以湿地生态景观为主体的湿地公园和西部以休闲娱乐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形成两大景观核心。东部湿地公园强调自然、生态为主。西部通过地形高差的变化丰富景观层次与界面,并结合地形设置了健康阳光的运动和游乐项目,满足不通层次游人需求。
三环:通过交通系统将园区分为3个景观环,内景观环主要以滨水植物种植为主,运用丰富的、具有自然野趣的湿地植物材料模仿自然湿地植物群落进行疏密有致的配置,营造出静谧、自然的空间,展现春季柳烟堆砌、夏季荷花映红、秋季荻花飘雪、冬季婀娜多姿的湿地景观。中间景观环由植物种植形成疏密有致、开合相宜的怡人空间,并与建筑、道路、广场等元素结合,营造简单、精巧的小型节点,主要以疏林草地的种植形式为主,局部以芳香植物和观果植物营造闲适的田园风光。外部景观环主要位于园区主要交通干道外侧绿化隔离带,以密林为主种植,选择小规格的乔木和芳香植物为主,可以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并释放对人体有益的精气,配以简单质朴的森林游步道,使游人在森林中享受清新的绿色,呼吸洁净的空气。
八区:按功能性质不同,全园分为入口区、文化娱乐区、休闲运动区、生态养生区、生态浮岛区、湿地栈道区、荷岛区、生态林区七区,形成山、水、林、园交相辉映的具有东方自然山水园空间特色的城市湿地公园。
入口区:在颍川大道和环湖路分别设置4个入口,方便市民以及外地游客进入公园,满足交通疏散、集会、停车、休息等功能需求,形成相融和互动的景观效果。
文化娱乐区:规划为市民提供一处亲近自然、具有文化特色的休闲娱乐场所,在此区域通过地形和多层次多种类的植物种植,营造森林群落,围合园区空间。 休闲运动区:设童趣乐园、运动广场、健身广场,阳光草滩、携手广场、争芳斗妍等景点,满足儿童、青少年、老年等不同年龄阶层的活动需求,同时通过粗犷、细腻、现代等不同的设计手法,在不同的元素中表达不一样的情感。
生态养生区:引园区水系到此区域,内设散步道,健身广场、临水布置小木屋等设施,另外种植一些芳香植物,增加空气负离子含量,又释放对人体有益的精气,使游人在享受清新绿色、呼吸洁净空气的同时令精神放松,享受植物芳香疗法对身心健康更深层次的呵护。
生态浮岛区:是纯生态保护地区,禁止游人的进入,通过营造岛屿、溪流、浅滩和植被的恢复形成一块适合鸟类活动同时具备较高景观价值的湖面。设置浅滩、创造各类不同大小的岛屿,为鸟类营造栖息地。
湿地栈道区:最大限度保留现有湿地,形成不同的气泡、植物岛。将相邻较大的水域挖通,形成相对较大面积、开阔的水体,保留并形成丰富的种植岛、半岛,划分水域空间,形成开合有致、堤岛交织的水域景观。
荷岛区:位于湿地公园的近中心处,与其他各区相分离独立于水中。成为园区的视觉中心,在此区域西侧位置布置可以登高鸟瞰全园的荷叶塔。控制全园,同时与各个入口形成对景。
生态林区:园区外侧区域,北侧为产业聚集区,又紧邻主要交通干道颍川大道,因此设计时在临颍川大道区域种植大量的花卉及花灌木,与工业聚集区相呼应,起到展示的作用。紧邻花卉种植大量的乔灌,同时也要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
十六景:结合园区空间结构布局,规划16个景点分别为:北入口同心广场、南入口湿地缩影、西入口亲水平台、东入口阅澜广场、曲水荷风、文化广场、阳光草滩、童趣乐园、运动广场、南游船码头广场、芦花飞雪、驿站风情、生态浮岛、荷塔、花溪、凭水临风。
6 道路交通系统
依据园区规划景点布置,将园区交通分为水上交通和陆地交通2种形式。
陆地交通分为园区主干道、环湖次干道、步行休闲道路和木栈道4种形式。规划设计“线、面”�Y合的交通网络,并与服务、休憩设施统一考虑,提供高品质的游览体验。滨水步行系统围绕中心景观湖和湿地展开,形成环状放射的步行网络。生态林地及生态休闲区内,结合地形,设置线条自由流畅、高低起伏的步行路网,与环湖次干道及园区主干道良好地连接。
水上交通规划沿中心湖面设置3个游船码头,组织水上游览线路,丰富园区内部的游览方式。主要在西侧湖面进行,减少对鸟类的干扰。
7 绿化种植规划
种植设计至始至终贯穿生态设计思想,包括适地适树、乡土树种为主的植物品种选择,互惠互利的植物种间搭配,选择合适的种植间距,发挥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多样性功能等多方面的考虑;构建森林群落:遵循植物种植森林化的种植设计原则,逐渐形成接近自然、种类层次丰富、季相明显的植物群落。
绿化与公园总体功能分区保持一致,所创造的景观效果服从总体设计所需;突出植物的四季变化和生长变化,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有机搭配,乔、灌、草结合,速生与慢生相结合,观花和观叶植物搭配,阳性和阴性植物搭配,陆生和水生植物的结合,形成疏密相间、高低错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注重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隔和天际线的塑造,满足构景的需求和游人的人性化需求,最终形成长期稳定的生态系统,少使用大片纯林,提倡群落之间的互相渗透。
强调水系生态景观的创造,形成多种类型湿地景观沿岸种植芦苇、荷花、睡莲、石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形成断续状自然水生景观,水道沿岸分别运用统一的滨水骨干树种,变化于其它穿插的花灌木和相邻的其它植物群落,道路绿化和水道绿化局部形成围合的廊道。
不同空间植物配置方式区别处理,树阵广场以高大乔木为主,地形起伏地区顺地势种植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苗木,高处种植大乔木,顺序过渡到小乔木、灌木、地被、草坪,人流量小的纯生态林以杂木林的形式进行构建。
8 水体规划
通过引水及人工营造,园区水体可分为西侧中心湖面、东侧湿地和东北侧河道3大类型的水体,整体呈现林区、湖区、河道与洲岛相融合的水体景观风貌,具有流水环绕、碧波荡漾、水绿交融、坡岛交接的水系特征。
9 竖向规划
尽可能避免大挖大填,以尽量减少土方搬运。压缩山体范围,通过加大坡度突出山体,局部形成园区起伏的微地形,丰富园区空间。环路尽量减少爬坡,在山峦起伏中穿行,突出平原建园的特点,便于施工,减少土方量。突出园区周边地形,形成园区周边“绿屏”,分割园区与四周的空间。
10 设计特色与重点
减法设计,最大限度保留现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节约建设投资的同时利于后期开发。
处理好与黄龙渠关系,将黄龙渠纳入本设计之中,形成一体水景。
水的梳理。最大限度保留现有水域及湿地植物,不做大填大挖。通过科学的梳理,将相邻较大的水域挖通,保留现有岛和沼泽地,形成有聚有散,开合有致,堤岛交织,平远、深远、幽远相结合的水域空间,增强水的自净能力。
植物种植森林化,逐渐形成接近自然、种类层次丰富、季相明显的植物群落。
形态表达自然化,弱化城市化特征,打造以生态为主题的郊野公园氛围。
动静分区,满足多重体验,设计避免人为干扰的动物栖息地和满足游人需求的休闲娱乐空间。
11 结束语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湿地无一例外面临面积骤减、功能弱化、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一些发达国家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探索出一条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需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途径――建设城市湿地公园。通过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城市湿地,为生物提供更多生存空间,发挥湿地泻洪防洪、净化水质、补充水源、美化环境以及生态旅游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这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初探[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3).
[2]陈佳宁,李欣.与自然交融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阿什河城市湿地公园为例[J].生态经济,2016(6):32(6).
更多阅读
2015年气候与疾病预测:唐略详解乙未年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简单地说,五运,就是把一年分成五等分,六气,就是把一年分成六等分,在此基础上,结合五行、六淫等,讨论这一年的气候及其对人的影响。五运源于天,六气源于地。五运有主运和客运,六气也有主气和客气。每年的主运和主气都是不变的,这决定
第四章大气圈这章里面有很多重点,细细看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四章大气圈系统考试要求 1 、掌握大气的热能结构和气温分布,里面的专题要看一下,酸雨、臭氧层空洞、城市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 2 、掌握大气湿度和掌握水汽凝结现象及大气降水,这个环节里面和水圈重合的地方时,海陆水循环大图3 、掌握
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时期及影响哥本哈根气候峰会 _华仔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一、全球气候变化的三个时期气候变化是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气候改变。包括冷、暖、干、湿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
自然带与气候带 地中海气候的自然带
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 阔叶林带......寒带冰原带气候、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带----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寒带、亚寒带热带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风、热带沙漠、热带海洋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简介 世界温州人大会历届
来自: 豆瓣网常春藤(一直很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约已拥有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