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停顿、语速、重音和语调的指导,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变换角色朗读等也至关重要;师评和生评也是不可缺的。只有方方面面做到位,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与“唱读”告别。
关键词:唱读;范读;读后评价
这学期,我受领导之托,接任了全校语文最差的二年级的一个班,课始,我让孩子们读课文,发现这个班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那如何让学生跟“唱读”告别,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呢?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教师范读,引领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从教师做起,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才能是学生慢慢改变唱读的坏习惯。如,《蓝色的树叶》一文中,两个句子“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和“现在可以把绿铅笔借给我了吧。”我在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时,发现这两句话读得不尽如人意,没有读出李丽那种商量、乞求和期盼的语气,见此情景,我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这两句话来,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我希望能够用这样的语言去撞击孩子的心灵,去激发他们潜在的、纯真的感情。我刚读完,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不一会儿,小手林立,个个跃跃欲试,读得绘声绘色,入情入境,把李丽的那种心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方法传授,启迪学生
1.停顿、语速、重音和语调的指导
正确的停顿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基础,我告诉学生标点符号不同,停顿的时间也不同。顿号停留时间最短,其次是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停留时间最长。另外,题目与正文之间、自然段与自然段之间也要作相应的停顿,对于文中出现的长句子,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也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做适当的停顿;在读文中,语速过快,容易吐字不清,语速过慢,读起来拖腔带调,容易唱读,所以在课堂上,我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阅读来朗读句子;重音是指在读文中对某些词语在声音上加以突出,有助于真切地抒发情感,准确地理解句子,如,《我们成功了》一文中“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句中的“不约而同”“涌”“欢乐的海洋”需重读,以突出人们当时无法言说的喜悦的心情;语调是评价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标志,句式不同,语调也不同,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调,读出自己对文章情感态度的理解。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
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小柳树和小枣树》这篇课文中,读到冬天和春天小柳树的语言和表现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小柳树的孤芳自赏;读到秋天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和表现的时候,引导孩子体会小枣树的宽广胸怀,小柳树的知错就改。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3.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
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最好办法,只要真正进入了课文角色,同学们想“唱”也“唱”不起来,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坐井观天》这一课中,读小鸟的话,要读出真切的劝解,读青蛙的话,要读出青蛙的固执。
三、读后评价,激励学生
在学生朗读后,为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我就引导他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在《一株紫丁香》一文中“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一个学生用洪亮的声音读了这一小节,首先,我肯定了他的优点,读得很正确很流利,接着笑着说:“夜深了,老师劳累了一天,要休息了,你这么大声音,会把老师的倦意都吵走的,小点声,再来读读这句话,让老师伴着你的朗读进入甜甜的梦乡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参与到评价中,在教学《称赞》一课时,小刺猬对小獾说的一句话:“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一个学生读完,我让其他的学生评价,有的说:“他读得很正确很流利。”有的说:“他读出了称赞的味道。”还有的说:“你如果在伸出大拇指就更好了。”这样既能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去听,又能让朗读者得到认可,从而增强朗读的信心。同时,中肯的建议,又促进了孩子们的朗读水平的提高,对唱读现象的消除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小学)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