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答一:儒家的由来
儒家“知天文、识旱涝”(章太炎语),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也是封建的根本。它担“天下教化之先声”,有“以一号百”的影响力。所设“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于各地积极办学。亦是维护社会道德、纷乱中凝聚力量的最庞大的文化核心。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孟子、子夏等逐步发展的教化思想体系。儒者“知天时;知地形;事至而断,有温文儒雅的翩翩风采”,深刻体会到文之美、明之亮,眼里没有死亡,没有世界末日。看到的不是毁灭而是辉光、日新。儒家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学术流派,堪称民族脊梁。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起,周朝的封建统治开始衰落,皇族子弟的教师,以及有些皇室成员本人,都散落在民间,以教授经书为生,有的因谙习礼仪而成为人家婚丧嫁娶、祭祀或其他礼仪的襄礼(司仪)。这些人被称为“儒”。“儒”字,《康熙字典》解释:《唐韵》人朱切《集韵》《韵会》汝朱切,从音襦。学者之称。《周礼·天官》:四曰儒,以道得民。从白话层面理解有两种意思:其一,儒即有道之士。《扬子·法言》:通天地人曰儒。即儒为会通天道、人道者。《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说:“凡有道术者皆称儒”。其二,《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 不过,一般《说文解字》的后一意接受较广。“儒”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即今所谓“学者”,是极普泛的一种名称。《论语》,孔子对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可见那时只称有知识才艺者为“儒”,其中有君子,也有小人。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一个学术派别。儒学并无确立神秘力量为文明核心并统御教徒的特点,相反,儒学是一种以人为文明核心为主体的思想。儒家思想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称为孔子学说,是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分别通过“师”与“儒”来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将之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大多数朝代的主流意识流派,正统的官方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变“学在官府”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因此儒家思想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了全社会。儒学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受严重冲击,近至满清的文字狱,毁古书严重的《四库全书》,远至秦始皇焚书令等。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儒家思想资源“来源于尧舜与西周的《尚书》《诗经》在孔子时代已经成为包括孔子在内的人们所依凭的文化经典。”
相关解答二:儒家为何称为儒家?
儒家最初指的是丧葬冠婚时的司仪,称有知识才艺者为“儒”,“儒”字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思,从“人”从“需”,指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说服别人,为人所需。
而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
后经孔子逐步发展为内在以仁恕,外在以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以以称“儒家”,并奉信以孔子为先师。
相关解答三:儒家有哪些人
我给你列一下主要的代表人物吧
孔子 (前551.9.28~前479.4.11)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汉族,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孟子 (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荀子(前325-前235) 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这三位是必须记住的 另外各朝代也有继承人简单介绍几位名人吧
先秦 复圣颜子(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
后汉 班固
唐 韩愈 柳宗元
宋 欧阳修 王安石 司马光 苏家三人 朱熹
明 方孝孺
相关解答四:儒家有几个圣人
至圣孔子
复圣颜渊
宗圣曾子(曾参)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荀子荀况
宋朝时朱熹被称为儒学大家,仅此于孔孟
程朱理学的创立者 程氏兄弟
明代的王守仁(也叫王阳明)
相关解答五:张良是儒家的吗
觉得他的定位其实挺难的
兵家由姜太公创建的【秦时明月上也说了】
而从张良的奇遇上来看
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
先不谈奇遇的真假
但是这点上可以看出
张良也属于兵家
![儒家生命观 什么是儒家的义命观?](http://img.aihuau.com/images/e/79046/5311060511531199701368.jpg)
但是张良的性格,却偏向于道家
虽有旷世才,却无霸主心
尤其是后期
张良因为身体等原因,
热衷于修道【不是修仙!!】
还辟谷
这点,貌似他又是道家的
儒家思想是他的根本
相关解答六:张良是儒家的吗?
觉得他的定位其实挺难的 兵家由姜太公创建的【秦时明月上野说了】 而从张良的奇遇上来看 张良得到了《太公兵法》 先不谈奇遇的真假 但是这点上可以看出 张良也属于兵家 但是张良的性格,却偏向于道家 虽有旷世才,却无霸主心 尤其是后期 张良因为身体等原因, 热衷于修道【不是修仙!!】 还辟谷 这点,貌似他又是道家的
相关解答七:儒家与道家哪个好
儒家是教如何做人
道家是让你了解人生 看透生命
如果你悟性差我建议你学儒
相关解答八:什么是儒家学?
儒家
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的孔子。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支,它以强势的道德意识及政治理想成为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
基本观点
伦理观:仁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总纲。仁就是爱人,君主要体恤民情、爱惜民力,民众要敬重师长、和睦乡邻。若要实践仁德,需要忠和恕。忠是尽自己的本分,恕是推己及人。提倡以礼、乐约束人的行为,陶冶人的性情。
政治观:主张以礼义治国,恢复西周时期的德治。而社会各阶层人士应尽本分,以达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局面。
教育观: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教育不应分贵贱贤愚。他认为因材施教是理想的教学方法。他提倡温故知新及举一反三等学习方法。
宇宙观:对鬼神之说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但却十分重视祭祀祖先。
其后孟子以“性善说”论述仁。他认为人性本善,具备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加以发扬,便可形成仁、义、礼、智的德行。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与禽兽无异,“饥而欲饱,寒而欲暖”,若顺从人的本性而行,必会引起纷争。他主张通过教育改变人的本性,为善去恶。苟子强调通过“礼治”维持社会秩序,使社会各阶层人士安守本分。
儒家学说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历代统治者及学术界所尊崇,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及道德的主流。
《先秦儒家"和谐"伦理观对和谐社会的启示》
发帖人:眼睛
发布时间:2006-04-20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战略举措。“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在先秦儒家伦理观中,有着大量丰富的关于“和谐”的思想。充分吸收古代儒家伦理思想精髓,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巨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先秦儒家“和谐”伦理中天人和谐、人际和谐、个人自身身心和谐的思想,简要论述了其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 儒家生态伦理 人际和谐 修养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正义、发展、公平为特点,包含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诸方面和谐的社会。这种和谐社会既有人类社会理想的共性,也应该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只有把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之上,才不至于使和谐社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
“和谐”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主要范畴,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宝贵遗产。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贵史料的儒家伦理思想中,不论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亦或是个人修行、人际交往的角度,甚至是统治阶级的统治意志里,无不渗透了“和谐”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和谐”已成为整个社会的目的所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对于今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当能提供丰富的启迪和借鉴。本文主要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三个角度来梳理儒家“和谐”伦理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文化是以农耕为基础的文化。在农耕文化的初期阶段,“天”或者说自然的力量对于人类是有重大影响的。因此,认识自然,认识“天”,与“天时”保持一致,对于人类的生活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了。应该说,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天和自然的崇拜,对于历法的较早的科学认识,都是与农业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农耕生产只有与自然相适应、与四时......余下全文>>
相关解答九:世代儒家
问题可以说的详细一点呢?
相关解答十:诗经是不是儒家的经典
是的。《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苌)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