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妈小絮叨:“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战后的日本。别再花时间在吐槽日本上了,他们教育幼儿确有一手,心妈推荐大家看看吧。
上周末,趁着好天气,我们一家三口去拜访了一个刚从日本回来的好朋友,儿子一进他家里,就被他两个孩子带去阳台玩,我们几个大人坐客厅里聊天,除了生活上的一些絮叨,更多的是交流育儿经。谈到教育这一块,他们夫妻俩向我们大吐苦水,因为他们的大儿子在日本出生长大,直到幼儿园毕业才回到国内上小学,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幼儿园备受表扬的儿子,在小学课程上栽了跟头,一年级各种考试里,语文和数学鲜少及格过,在班上排名一直倒数,怎么回事呢?答案在幼儿园上。
1、中日幼儿园教学上的差异
中国幼儿园的教育方式是什么呢?大部分妈妈们都知道,幼儿园三年已经能让孩子学会基本的算术、背古诗、会画画、说英语等等……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已经是小学一年级功课,完美做好幼小衔接。因此,朋友儿子的功课自然一直远远落在其他孩子后面。
那么日本幼儿园到底教孩子什么呢?我朋友的回答让我大感惊讶。不是各种数学题、各种英文单词、各种古诗,而是每个月给孩子一本绘画册,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随意画下来,还教孩子说“谢谢”,教孩子展现笑脸。除此之外,还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日本幼儿园几乎每个月都有消防演习、地震演习,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危险的什么是安全的。并且还让孩子学会礼让,在任何公众场合都能有序自觉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情,而不会影响到他人。说到这里,朋友回想起带孩子路过公交车站,看到很多人为上公交车而各种拥挤,他儿子惊恐的表情他一直很难忘记。
2、每天带好几个包包上幼儿园
很少插话的朋友妻子,开始向我们回忆她带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准备除了书包外的十几个包包,装薄被的包、装餐具的包、装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这些包包的长度多少,宽度多少,哪个包得放在哪个包里面,这些都得规定好。
刚开始的时候,她觉得非常非常麻烦,几乎每天都要抱怨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复杂,然而过了一年就慢慢习惯了,她儿子已经非常好的利用这些包来装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井井有条,从未发生过为了找一个东西而到处翻,每一项都能够分门别类特别有条理。日本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3、好几个包包全由孩子自己拎
在日本,街上能看到父母带孩子的,没有一个会帮自己孩子拿东西,因为从小在幼儿园就被要求,自己的东西得自己拿,接送孩子的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全部都空着手,孩子的手上则拎着好几个包包,说到这个,我突然想起去年新闻里报道过一张照片,是日本皇太子妃小和田雅子与皇太子德仁陪同小公主爱子参加幼儿园入园仪式,也是自己拿着大包小包,丝毫没有任何贵族的特权,相比我们中国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是幸还是不幸呢?
4、多啦A梦里穿短裤的大雄
在和朋友的聊天过程中,太阳慢慢向西下降,温度也跟着一点一点下降,阵阵凉意钻进细细毛孔,我紧了紧脖子上的围巾,看着正玩得不亦乐乎的儿子,随手拿起沙发上的外套要给他穿起来,正要起身就被朋友妻子拦住了:我看你孩子已经穿了三件衣服,其中还有一件毛衣,一点都不冷呢。我笑着说:他奶奶给他穿那么多衣服都习惯了,不穿反而怕会感冒呢。
朋友在一旁插话:不用担心,小朋友玩得那么高兴不冷呢。我只得重新在沙发上坐下。朋友又开始说了:在日本,孩子都穿得很少,像你家孩子这样已经非常多了,幼儿园老师看见了非让你脱掉一两件不可。
日本人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耐寒能力,目的就是想让孩子有坚强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日本动漫书《哆啦A梦》,里面的大雄不管春夏秋冬都是一身短袖短裤,当时看的时候还很纳闷,为什么漫天飞雪天大雄还是穿那么单薄,现在是有答案了。
而我们的小祖宗们,绝大多数都在“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的魔咒下穿得滚圆,套用我婆婆的话就是:小孩跟老人一样,都需要穿得暖和才不感冒。可是老人的体质很孩子的体质怎么能比呢?更何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跟小猴子似的忙活不停,一直运动的身体,也会一直保持身上的热量,穿多了反而让孩子容易出汗,出汗后毛孔张开,一吹风反而更容易感冒,所以给孩子穿太多衣服,反而容易害了孩子。
从朋友家走出来我感慨万千,不同的教育方式培养出不同的人,中国人似乎更注重智商的培养,生怕自家孩子输在人生起跑线上,不停的填鸭式灌输各种知识技能,当孩子走向社会时,却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受不了工作压力浮躁而轻易跳槽,眼高手低……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有句话说得好,人类文化的传承只有两种,基因和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学会认知、做事、合作和生存,通过寓教于乐与严格训练的方式,将更为优秀的制度、品德和性格传递给孩子。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学习,不是单纯地找工作,而是给自己更好的生活。
育儿的路苦乐交织,多学习多分享,当你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当你知道自己在不断成长成自己理想的样子,生活就会开始处处阳光。
【学习更多宝妈心经,参与经验分享,复制:PAPABI辣妈圈,进入微信-添加朋友-公众号,搜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