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魏殿松,眉目清秀,挺直的鼻梁上架副金边眼镜,显得文静恬淡,气定神闲。言谈话语间,浓浓的书卷气扑面而来!
很难想象,有着20年军旅生涯的他竟是这样一副温文尔雅的书生模样,并写得一手正大圆润、雍容典雅的馆阁体书法。
2002年,魏殿松的书法在一次展览中首次走进人们的视线,随即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被圈内人士称为“紫禁城培养出来的当代馆阁体书家”,认为他的书法事业前程不可限量。
2002年至今,魏殿松的书法展均受到文化艺术界的广泛好评。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保利大厦举办的“紫宸清韵·魏殿松书法作品展”社会反响尤其强烈,好评如潮。有书法界资深人士评论说,魏殿松传承倡导的当代馆阁体书法没准儿会成为未来书法艺术之主流。
著名书法家魏殿松
慧根深种心底明
魏殿松为中州之人,其家乡在河南社旗县。他的书法天分在上小学的时候已显露出来。当时学校开设描红课,他总是完成得既快又好。回家写完作业后,他常常拎个小板凳坐到院子里,提笔悬腕,在字帖上比来划去,一遍遍地临摹,不厌其烦,直到这些字刻印在脑海里,写字时只须照搬到纸上便可。一年后,学校开设大字课。他写的楷体字具有横平竖直、间架方正、笔画规范、疏密匀称、工整端庄的特点,深得老师喜爱。
在读初中和高中时,魏殿松因写字漂亮而成为学校的宣传骨干,负责主办学校的黑板报,还经常抄写大字报,写毛笔字和粉笔字的水平不断提高。
1974年,魏殿松高中毕业后参军入伍,成为北京军区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的一名雷达操作员。第二年,因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得漂亮,他被调到地空导弹营营部担任文书。那时,地空导弹营有一位名叫武恒斌的技术参谋擅长书法。在他的引导下,魏殿松临摹了柳公权的《神军策碑》、欧阳询的《九成宫》、赵孟頫的《寿春堂》,初步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
1983年,魏殿松由部队推荐进入空军政治学院学习两年,毕业后被选拔到北京军区空军组织部工作。北空干部处的干事陈泽坤擅长写行草书,与著名书法家沈鹏是同乡,经常得到沈鹏先生的悉心指教。魏殿松与陈泽坤是机关战友,经常在一起切磋书法技艺。在他的建议下,魏殿松阅读了大量书法理论书籍,系统学习了中国书法史,并花大力气临摹《三希堂法帖》,书法水平有了明显进步。
回望1974年?1994年,魏殿松一路走来,风尘仆仆。20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宽厚平和的人格魅力和刻苦顽强的意志,也为今后他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魏殿松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他的个人修养和人格的魅力,无不闪烁着艺术的光泽。他是善交良友的,他以感恩的心怀气节处事交友,好友多是以书会友的文友。他珍惜每一位友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将读书、行路、书法、做人融汇在崇善唯美的和谐之中。平和谦虚,书如其人的魏殿松,让人容易走近并难以忘怀。
金銮殿前一棵松
魏殿松说:“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得到了书法大家启功和刘炳森的很多教诲和帮助。他们指引我在正确的书法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进,使我的书法造诣有了很大提升,让我受益终生。同时,我更感恩故宫这个文化艺术殿堂。”
1994年底,魏殿松转业到故宫博物院,担任党委办公室主任。他对于这个单位最直接的印象是尊重人才,尊重老专家。作为党办主任,魏殿松继承和发扬了这样的传统,因此结识了一大批各领域的专家、大家。这样的环境自然也铸就并加深了魏殿松的文人气质。“故宫简直就是一个历史文化的自由王国,可以搞各种学术研究。”魏殿松说,这样的氛围使他能沉下心来,在工作之余专注于研究书法艺术。
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之后,魏殿松经常到珍宝馆、石鼓馆、书画馆欣赏历代书法和碑帖作品。先祖们留下的国宝,辉煌无所不在,魏殿松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些名家碑帖读“活”了才成。他常常痴立于历代书法或碑帖作品前,一站就是数个小时。他这种岿然不动的“站姿”,被老友戏称为“金銮殿前一棵松”。
遍临名家碑帖之后,魏殿松最钟情的当属馆阁体书法艺术。馆阁体是中国古代官方使用的书体,公文和科举考试都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是以欧阳询、赵孟頫两种书体风格渐渐演变而形成的书体,被历代统治者视为正宗,遂成学书的楷模。到明清时期,为了强调书写的规范性,不主张发挥书写者的个性特征,而更多地强调书法的共性特征。这十分符合皇家的审美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经典作品都采用了这种字体。
皇家文化的大气恢弘、远古幽深,使魏殿松视野洞开。如此经年累月浸润于深厚传统文化精髓中的他,其书法的精、气、神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皇家风味。研究故宫书画的专家单国强评价说,魏殿松的字一看就是从皇宫里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皇家气派。
在当代书家中,魏殿松最崇拜沙孟海、启功和刘炳森。他对启功先生的“黄金分割律”反复进行实践,悉心苦练。刘炳森先生说的“从楷书练起,行书草书才能写好”根植于他的心中,也一直影响着他的书法之路。许多朋友向他求教如何写好书法,他常说,学书法,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练书法,不是天天写字,而是要读名帖,练眼力,修境界。他认为,学,要从古人学起,要深研字的要义,做到胸有成竹才下笔。古来才彦多寂寞,时下躁动的大环境必然波及书画圈,我们若要成正果,必须不为所动,要耐得住寂寞。魏殿松以诸葛亮的《戒子书》为座右铭,完成了书法200余篇。这种心态上的安静,精神上的纯净,引领着他不断追求一种超凡脱俗的高境界。
晋唐笔墨见传承
魏殿松继承了历代馆阁体书法艺术的笔墨精髓,并融入当代审美特征和个人审美情趣,形成正大圆润、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当代倡导馆阁体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魏殿松认为,馆阁体书法创作应正确处理好十大关系:第一,动与静的关系。动静相宜,“趋变适时,行书为要。”第二,虚与实的关系。虚实结合,尤见风骨。第三,粗线与细线的关系。粗细有度,更显身段。第四,方笔与圆笔的关系。方圆交替,相得益彰。第五,长线与短线的关系。长短变化,舒展韵律。第六,正与斜的关系。正斜相搭,增加活力。第七,疏与密的关系。疏密有致,宁静清朗。第八,放纵与内敛的关系。纵而有度,收紧中宫,使之能外纵其形而内聚其力;敛而得宜,切忌局促,敛中有纵,形密而气不浊。第九,断与连的关系。点画之间的断和连之运笔,形成情趣不同的体势变化。第十,开与合的关系。开合有度,自然洒脱。
近年来,魏殿松潜心创作了《洛神赋》《道德经》《三字经》《千字文》《论语》《金刚经》《黄庭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岳阳楼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兰亭序》《圣教序》《腾王阁序》《赤壁赋》《秋声赋》《阿房宫赋》《爱莲说》《琵琶行》《养气歌》《木兰诗》《燕歌行》《弟子规》《出师表》《劝学篇》《陋室铭》《将进酒》《孙子兵法》《朱子家训》《丽人行》《归去来辞》《长恨歌》《诫子书》《春江花月夜》《观沧海》《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等近百篇古典名篇书法长卷,受到书法界的高度评价。
除了担任故宫博物院的行政职务,魏殿松还担任了故宫紫禁城书画艺术协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等十几个社会活动职务,并兼任《艺术》杂志、《书画名家报》的编委等。2005年,魏殿松负责策划主办了《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并主编了《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引起中国书坛的广泛瞩目。
近年来,魏殿松的作品先后在南京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和首都博物馆连连展出,引起较大的反响。《紫宸清韵——魏殿松情境书法系列展》和《紫宸清韵——迎新春魏殿松书法求教展》连续在保利大厦举办,更是亮点不断,奠定了他馆阁体书法家的地位。
魏殿松的书法作品还先后入选中国青年书法展、中日韩书法交流展、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书法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法展等近百个展览,并多次获奖。其代表作被人民大会堂和香港、澳门的博物馆收藏,被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艺术馆收藏,还出版了《魏殿松书法集》。2012年11月,在美国和英国大使馆举办的“珍爱之夜”慈善晚会上,他的书法作品《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18万元拍出,全部捐献给慈善事业。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引用了刘禹锡的诗句,魏殿松当天将刘禹锡的《秋词》写成书法作品,由此次大会秘书处和部分代表收藏。
紫宸清韵人称颂
书坛上的智者会按内心的感悟铺就自己的书法之路,迤逦前去,妙趣横生。魏殿松即是如此,他匠心独运,无所羁绊,形成了形神兼备、意趣盎然的一派魏氏笔法,其书法作品雄健淡定,无声地感染着观者。
中国书法讲究“实用、传承、性情”,魏殿松的书法长卷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理念。他以其天性趣味建构出了潇洒古雅、简洁凝练的鲜明艺术风格,生动的线条与活脱的笔法,形与神相得益彰,笔与墨同臻妙境,从而充分发挥出中国书法线条与笔墨的表现力和自由度,做到了“在似与不似之间”,打破了陈陈相因、千人一面的程式化法则。展观魏殿松的一幅幅笔墨书法,看似散淡随意,实则精尽缜密,引诸大家竞称奇。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中国考古理事会理事长张忠培看过其作品后由衷地赞叹道:“我们故宫博物院是培养人才的国家级博物馆,这里涌现了一批写字很好的书家,其中魏殿松的书法进步是很大的,他的字清新秀美,皇家气象,既有古代传统的法度,又有康熙乾隆的气韵。这几年他研究皇宫‘馆阁体’的书法,写了许多皇家匾额楹联,让大家了解故宫文化,真了不起!”
文物出版社名誉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从魏殿松书法中看出,“练书法很有章法,起点高,路子正,远学晋唐,近学启功,同时得益于皇室文化的滋养,特别能借鉴‘馆阁体’的风格。清新高雅,有文人的情怀”。2009年9月20日,苏士澍在魏殿松书的《老子道德经》长卷上题词。2014年初,苏士澍先生得知在保利大厦办书法展,当即为书展题字“紫宸清韵——贺魏殿松书法作品展”。可见苏老对其作品之厚爱。
书法美学专家曹利华教授是最早为魏殿松写书评的,他在《学得进,走得出》一文中讲道,以“笔法显然比较劲健,在柔美中增加了力度,笔画开放舒展,一字之中肥瘦有别,一行之内轻重不同;字字独立而气息相通,点画分明而使转灵活;庄严规整中见洒脱,静穆含蓄中见神韵。流畅、自然,字与字相互独立,而又行气相通:或是字形轻重变化,或是笔画首尾相应。起首为楷,转而楷中带行,渐次流畅不拘,楷、行相间,挥洒自如,越到后来越显得潇洒自然,俊美流畅”的字句加以赞赏,这是对其精于此道的褒奖。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书画鉴定家杨新以“这些年魏殿松在故宫工作,业余时间学习书法,认真研究故宫馆藏碑帖,其行书能显示皇宫的风格,有一些康熙、雍正、乾隆的笔韵,也有当代启功的东西,汇集了百家之长,每个字写的很干净,很流畅”来评价魏殿松的书法。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家单国强对魏殿松的人与书法均有相当的认识,“魏殿松是位很谦虚和善良的人,做人做事很低调。我们是故宫的同事,经常在一起开会,在研究院里工作。平时他热爱书法艺术,时常交流一些书法方面的问题,他喜欢‘馆阁体’,受到启功先生的影响和指导。做一个故宫人就应该这样,热爱故宫文化,又学习皇宫里的艺术。这些年书法艺术大有长进,一看就是宫里人写的字,皇气十足,比较正派清纯,厚重高雅。他现在还年轻,又爱学习,以后他还会有新的进步。”
苏富比中国区顾问蒋異说:“我曾在北京故宫工作过十几年,深感皇家文化的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第一眼看了魏殿松先生的字,眼睛一亮,感到这字和‘馆阁体’没什么区别呀,很像皇家字体。特别是魏先生写的50米长卷《道德经》很震撼,显示出了皇家气韵。”
著名书法家丁一先生初见魏殿松所作,以“谋篇在胸,蓄势贯笔,点画自如,提按惬意,转折酐畅,住收俊逸,大小错落,长短交替,疏密得体,干湿相宜,虚实相补,黑白互济,断连呼应,首尾一气,日久功深,馆阁之气”予以嘉许,这是对其古雅意趣的称赞。
全国政协委员、作家、书画家吴欢在评价魏殿松其人其字时说:“我和魏殿松认识20多年,他人实在,不张扬,谦和不做作。‘字如其人’,一看就是皇家的范儿,他得到了启功老爷子的真传,我逢人就讲,想学皇帝字就找殿松。他的字,柔中带刚,软中带硬。印证了他的名字,魏晋风,殿堂韵,松柏骨。”
国务院参事室办公室主任、作家、书法家陈廷佑更是写了藏头诗一首,高度评价魏殿松书法:
殿试谁能上紫宸,松窗特许揽青云。
书风独特三希味,妙取康乾八九分。
砚田笔耕无限情
大凡书坛的智者均是那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的苦行僧,当别人沉迷于滚滚红尘中,稍有小技就热衷于到处挥洒时,他们往往只是沉醉于自己的书法圣境,坚守着笔墨圣地。魏殿松就是这样一位生性温和沉稳,一心埋头于砚田笔耕的翰墨农夫。
熟悉魏殿松为人的朋友都知道,他生性温和沉静,讷于言辞,从来少有谈及别人,更是鲜有论及自己,但他热衷醉心于大自然。诚如曹利华所说,魏殿松书写的斗方、横幅、匾额、中堂、册页、扇面等,特别是他的自作诗书法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书家情怀的淳厚和丰富。
有人说,书法家可以不是画家,但不能不是诗人,真正的艺术家,必定是诗人。没有诗人的情怀,艺术何以表达?这些书作以笔墨表达诗意。诗情与书意能如此的融合,没有心灵的默契是万万不能的。没错,魏殿松就是这样一位诗情共墨意的艺术家。他的诗信手拈来,清新自然,笔端柔情随处可见:
风光秀丽南阳城,姹紫嫣红花香浓。
四季争艳开不尽,千家万户瑶池中。
这首歌咏家乡“南阳”的诗句,水波潋滟,柔情似水,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喷薄欲出。“杜康邨”则表达了对家乡河南美酒的由衷赞美:
醇香美酒杜康泉,河虾相拥横行蜷。
鸭蛋血红样黄鲜,河雾平行不及岸。
王母玉女众神仙,曹操唯喜九大碗。
汉武至今御酒观,妙手造化出河南。
此诗看似写酒,实则抒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依然是依依故乡情,恋恋游子意。
“缓步寻觅旧乌船,石桥古渡木舟眠。竹帘细腻花溪露,留香腮红美笑魇。”这是漫步“周庄古镇”的惬意;“漓江清明雨纷纷,竹篙老翁载游人。山歌过湾轻舟越,抖擞群峰三姐神。”这是“桂林游”的感怀;“瘦西湖中白鹭会,芬芳桃花蜂蝶随。阳春赏景三月美,扬州城外雨纷飞。”这是“过扬州”的洒脱;“霜过九寨月满天,雨撒黄龙松不眠。杜甫草堂诗圣见,李白故里遇神仙。”这是“走九寨”的情绪;“松花江冷太阳岛,绿荫蔽日繁花道。梅花跳跃激情鹿,潺潺流水新娘俏。”这是“登太阳岛”的野趣;“破旧茅庐绿树荫,岁寒三友松上云。琳琅锦里香火旺,草堂灰飞何处寻。”这是徘徊于“杜甫草堂”的神伤??这些看似随意书就的字句向我们披露了书家内心独持的追求与自信,他是多么钟情于“绿石松风”与“紫宸明月”的砚田笔耕啊!
中国书法看似写字,其实是在写心、抒情。此时此刻,我们便不会诧异缘何魏殿松能书写出这么多形体俊逸、个性鲜明、无尽妙意的墨宝了。
不久前,魏殿松的书法作品被永久镌刻在灵山佛教圣境三圣殿功德巨碑上,受到国内外高僧大德和参观者的好评。而刚刚在海南省万宁市举行的“紫宸清韵,万福万宁”魏殿松书法展上,魏殿松以“情景”与“书法”的学术链接,再现宫廷与皇家文化内涵,令观者耳目一新。
魏殿松以其慧心自牧和独标高帜的创作思维,矜持于馆阁体书法艺术苦心孤诣的追求。他精准的书法和深厚的笔墨功夫,加上广博的学养,使其作品以醇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沉静脱俗的自我修养,体现出对现代审美意识的超越,以及对当前书坛一些浮躁奢靡之风的远离。魏殿松其人其字,就如《中国书法》杂志责任编审张振华对他的一番祝词:愿君果如故宫殿侧之长松,挺拔屹立,岁寒不凋,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蓬勃茂盛,艺术生命长青!
文 | 鲁达 杨沐春
载于《投资圈》杂志9月刊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