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里一位学生和家长起冲突,闹得不可开交。如果依据常理推断,问题肯定出在孩子的身上,可通过家访全面了解情况后,我得出的结论却是家长难辞其咎。临出门之时,我很诚恳地告诉家长,即使身为父母也不可能时刻掌握真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更加需要常作反思。
对于初高中学生家庭而言,时常上演所谓“青春期遭遇更年期的斗争”,或许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大其词,但不容忽视的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恐怕在任何一个家庭都无法回避。每当这种状况出现,不少家长自恃“父母所做的一切均是为了孩子”,难免要愤怒于孩子的不知道体谅或不懂得感恩,进而将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全数归罪到孩子身上。然而,倘若家长稍作反思,便会发现有时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或是自认为对孩子负责便遇事不假思索地反复絮叨,或是总喜欢对孩子提超出其自身能力的目标要求,或是自己面对冲突时率先失去冷静以至口无遮拦等,凡此种种,非但无助于化解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反而招致子女与父母的积怨日深,痛苦了自己,也伤害了孩子,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作为父亲,常有对女儿的诸多愧疚。自她小时,我总认为孩子的教育理所应当强调一个“严”字,因此,从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都一律从严要求,特别在面对她的学习成绩不甚理想时,更是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从旁观者角度看,我算是一个严父,可恰恰因为我迷信于此,无可挽回地造就了女儿的不自信。事到如今,我常不由自主地陷入自责之中。倘若我早一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深刻的反思,对她多些宽容和鼓励,帮助她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或许会让她比今天多自信一点,她的学习之路也许会更宽阔些。就我个人的教训而言,其实是在提醒更多的家长:与孩子相比,父母更加需要反思。
今天我们怎样做家长?恐怕已经不能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借口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固化孩子的成长模式;也不能自视孩子的生命乃父母所赋予,教育管理他们时“打是亲,骂是爱,生气起来拿脚踹”为理所当然;更不能如极个别家长所言,“不管对与错,我是父母就是真理”,试问,世界上哪有这样无理的强盗逻辑?
南师大附中吴非老师曾在《和孩子一同成长》一文中,非常痛心地指出他的一些担忧,“很多做父母的,自身就缺乏人文意识,也没有这方面的追求,出语粗俗无知,也不知今是何世,竟然还在教师面前大特谈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开家长会的时候,总是有人非要把私家车堵在校门口,百劝不听,开个把小时的家长会,一直在下面接手机,大呼小叫,旁若无人;找到教师,先问分数名次,得知清华北大无望,气急败坏,脸色铁青,算计着回家如何做思想工作,——我们中国,真的是人人都会做思想工作吗?要他们彻底觉悟,也许真的要到他们遭遇失败之时。”
为了避免自己直到遭遇失败之时才能彻底觉悟,也为了不辜负“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名号,更为了实现自身和孩子一同成长,依愚之见,作为家长更需常作必要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