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 李林甫 长恨歌之四 物华天宝(七)李林甫之死_李林甫

长恨歌之四 物华天宝(七)李林甫之死

【画外音】唐玄宗一生任用过很多宰相,无论贤能与否,任期大都在三年左右。但是到李林甫当政时,这个惯例就被打破了,此人一干就是十九年,足足占到了唐玄宗皇帝生涯的五分之二还多。按常理讲,李林甫为唐玄宗效力这么多年,理应善始善终,生荣死哀。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下场决非像人们想象得那么风光,甚至连一个普通百姓都不如。那么唐玄宗和李林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蒙曼】天宝十二载年初,有一个人被装进一口薄薄的小棺材里,按照普通老百姓的规格草草埋葬了。别看这个葬礼规格不高,但是把整个大唐帝国的眼光都给吸引过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口小棺材里装的不是别人,而是一代权相李林甫。我们都知道,李林甫可是唐玄宗一朝最受宠信的一个宰相了,别人当宰相都是当三两年,只有他,一当就是整整19年。而且李林甫这个宰相当得多有派啊,当年,姚崇、宋璟当宰相的时候,谁不是一匹马、一个仆人就上街了。只有李林甫不然,他每次出行,前面100米就有金吾卫的士兵给他清道,左右追随的人更是多达好几百个人,威风得不得了。可是,正因为生前威风,才反衬得这个葬礼格外地简慢,格外地不像话。所有人都在议论,李林甫到底怎么了,他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唐玄宗对一代老宰相怎么如此薄情呢?李林甫落得如此下场,说起来都是一个叫做王鉷的人惹的祸。又是何许人啊?王鉷和杨国忠一样,也都是唐玄宗心爱的敛财专家。他怎么敛财法呢?举一个例子。天宝年间的时候,不是因为国家很富裕了吗,唐玄宗就施下惠政,说免除今年的全部赋役了,当时王鉷正在担任户口色役使,由他来经办。王鉷说了,免除赋役当然是一件好事了,但是,国家物资不还得正常流通吗,我能不能向老百姓征收一点脚钱,也就是一点物资运输费。唐玄宗说这当然可以,王鉷就去征收了。结果,他一征下来,比正常的赋役加起来还多,老百姓等于吃了哑巴亏了。王鉷敛上这么多钱来干什么呢?他跟唐玄宗讲,这不是正税,不用交到国库里去,您自己留着慢慢花就是了。我们不是讲,唐玄宗在国库之处还有两个私库,一个叫琼林库,一个叫大盈库吗?这两个私库都是王鉷帮他建立起来的。

我们也反复强调,唐玄宗天宝年间生活的一个主题就是奢侈享乐,有王鉷这么一个又体贴人心又会敛财的人,唐玄宗对他当然是爱如珍宝。光使职就给他加了20多个,可能大家要想了,王鉷这么当红,李林甫会不会很嫉妒他啊?这还倒真没有。因为王鉷皇帝面前能干,对李林甫也始终是必恭必敬,而且,天宝年间李林甫办那些大案子,王鉷都积极参与其间,工作比较得力,所以他也算是李林甫的心腹。既然是李林甫的心腹,王鉷怎么还会给李林甫惹祸呢?这个是因为李林甫为了他把杨国忠给得罪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天宝九载的时候,御史大夫这个职位出缺了。当时,王鉷和杨国忠都是御史中丞,都是副长官,二者必居其一。让谁上呢?李林甫掂量来掂量去,选择了王鉷。可是他一选择王鉷,马上就把杨国忠给得罪了。杨国忠是聪明人,立刻就看透了李林甫的猜忌之心。杨国忠当时也是个人物了,哪是那么好惹的啊!李林甫一惹他,得了,杨国忠暗下决心,你不让我发达,我也不让你痛快!但是怎么样才能不让李林甫痛快呢?李林甫那是十几年的老宰相了,皇帝信任,大臣畏惧,杨国忠跟他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你想整人家,说实在的都没机会。可是啊,就在杨国忠苦思冥想不得主意的时候,这个王鉷忽然给卷进了一起谋反案之中,一下子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王鉷这么得宠,怎么还会谋反啊?其实不是他谋反,而是他因为弟弟受连累了。王鉷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做王銲,从小就不学好,长大之后也是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眼高于顶,老是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举一个例子,他怎么样不着调。王銲有一天找了一个术士就问人家,“我有王者之相否”,一句问话,把人家术士给吓坏了,你说他有吧,哪皇帝不答应啊,你说他没有吧,他就不答应啊,怎么说都是一个错,所以术士吓得随

便胡诌了几句,连夜就逃跑了。术士逃跑之后,王銲就把这事报告给哥哥王鉷了,王鉷一听,你都问出这样的话来了,还能让他跑吗?赶紧去派人抓这个术士,抓到了之后,给这个术士安了一个罪名就处死了,这是杀人灭口。很有本事,罩着他弟弟。

【画外音】王鉷处处关照弟弟王銲,这让王銲更加目中无人。于是一个更加荒唐的事情发生了,这件事情不仅要了王銲的命,也葬送了他哥哥王鉷的前程,那么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

【蒙曼】王銲又结交了一个叫邢縡的公子哥,两个人也是整天混在一块儿。王銲不是问术士自己是否有王者之相吗?邢縡更不靠谱了,他居然就想直接发动政变,怎么发动政变呢?邢縡当时就结交了一些龙武军,就是我们原来说的万骑的普通士兵,跟他们讲,你们就把你们的长官给杀死,杀死之后,你们就到各个城门和东西两市去放火,火着起来肯定大乱,趁乱你们就把李林甫、杨国忠等等这些有权力的人统统杀掉,咱们的政变就算成了。大家说这个政变怎么样啊?有一个连环漫画的题目叫《笨贼一箩筐》,用它来形容这场政变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场政变为什么笨啊?首先你这个目标就没有搞清楚,你政变是想干什么呢?如果是你想当皇帝的话,你这个政变之中根本不存在对现任皇帝的安置,如果说你不想当皇帝想当宰相,你以为把现任宰相杀了,皇帝就能让你当宰相不成?这整个是不靠谱的事啊,思维很混乱。可以想像,这场政变即使发动起来也注定是个失败,何况这个政变还没有发动的时候,就已经被人告发了。就在邢縡预谋之中的政变发动之前两天,唐玄宗已经拿到了跟政变有关的全部报告,唐玄宗是政变老手啊,一看这个政变,这太可笑了,太幼稚了,太荒谬了,根本不用当回事嘛,他就直接派王鉷去处理了,为什么派王鉷处理啊?因为王鉷此时的官位是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这个事情是发生在京城的一个刑事案件,派王鉷去非常得体,以王鉷这样精明强干的人,按说处理起这样的案子应该是手到擒来吧。可是这一次呢,王鉷居然磨叽起来了,他没有马上去,唐玄宗是上午就把这个任务交代给他,他直到下午,太阳都快落山了才过去抓人。王鉷为什么这么磨叽呢?因为他有私心了,他知道自己的弟弟王銲整天就跟邢縡混在一起,没准此刻也就待在邢縡的府上呢,不管王銲是否参与了这个阴谋,如果现在去抓人,把王銲也给抓进去的话,这不是说不清楚了吗?所以无论如何先得把弟弟给捞出来,怎么捞出来呢?古代又没有手机,不能打个电话说你赶快走,这不行,得派人去叫。派个人到邢縡家里去了,一看王銲果然在那儿呢,编了个理由让他赶快走,这时候王鉷才敢再去抓人。我们知道长安城是一个很大的城市,这一来一回,时间不就耽搁过去了吗?几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不过尽管是迟了几个小时,也倒没算耽误事,王鉷带着兵去的时候,邢縡还跟一帮万骑的士兵在那儿吹牛呢。正吹着吹着,听见坊门口人声嘈杂,好像来抓人的样子,这时候邢縡才恍然大悟,事情败露了,赶紧突围吧,率领着他手下的十几个弟兄就往外跑。他往外跑,迎面王鉷还有御史中丞杨国忠就带着一帮士兵就正面包围过来。那么一看见王鉷,这个邢縡也不知道是真傻还是怪王鉷不提前报信,想要害他,他居然就跟手下大声喊了,“勿伤大夫人”,什么意思呢?王鉷是御史大夫啊,说别伤了王鉷的人。他这句话一出口,可把王鉷和杨国忠都给雷那儿了,为什么啊?王鉷想怎么把我给扯进去啦,这怎么办呢?杨国忠也害怕啊,他为什么说勿伤王鉷啊?是不是王鉷和他有勾结啊,我要是傻了吧叽往里冲,他们俩腹背夹击我怎么办?所以王鉷和杨国忠都愣在那里了,谁也不敢说让人往前冲,就趁他们一愣神的功夫,邢縡居然带领着十几个人就杀出去了。怎么办呢?幸好呢,唐玄宗也没有把这事全交给王鉷和杨国忠他们俩,他不放心,还让高力士另外领了他那几百个飞龙兵来增援来了。正好这时候也赶到了,飞龙兵一共有四百多人都是骑兵,邢縡这儿十几个人都是步兵,当然像包饺子一样把他们给包进来了。邢縡被砍头了,他手下的弟兄也是死的死被俘的被俘。这政变看起来就已经顺利剿灭了,可是政变虽然剿灭了,王鉷可倒霉了,本来他当了御史大夫,杨国忠就恨他,现在可终于抓住把柄了。杨国忠回去之后,就把邢縡那句“勿伤

大夫人”原原本本地报告给了唐玄宗,再联系到王鉷故意磨磨蹭蹭不肯及时抓捕人犯的这个事实,杨国忠就讲了,王鉷必定跟这起谋反案有牵连。其实唐玄宗都不大相信的,因为王鉷不至于那么没脑子,可是既然有人举报,那就审一审吧,谁审呢?就是御史中丞杨国忠来审。杨国忠哪能饶得了王鉷,很快,当年王銲结交术士,王鉷杀人灭口等等一系列事情就都给审出来了,数罪并罚,王銲被处死了,王鉷也被迫自尽了。

【画外音】王鉷一倒台,杨国忠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他马上接替了王鉷的职务,再加上自己原有的使职,一下子就把全国的财政大权都握在了手中。但是杨国忠还不满足,在他看来,李林甫才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扳倒李林甫才是他最终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把李林甫牵扯进来呢?杨国忠动起了脑子。

【蒙曼】王鉷这一倒台,杨国忠马上就接替了他京兆尹和御史大夫的职务,而且这还不算,还把他那二十个使职也都给收编过来了。我们上一集不是讲,杨国忠已经拿到了全国大部分的财政大权嘛,现在是把全部的财政大权都握在自己手里了。不过光是扳倒王鉷可不是杨国忠的最终目标,他还要顺藤摸瓜把这个李林甫也给套进去,怎么样才能把李林甫给套进去呢?杨国忠这时候就跟唐玄宗说,在办案过程中,李林甫可是给王鉷求过情的,而且王鉷这个御史大夫的职位也是李林甫推荐的,他们两个私交好,在朝廷里可是公开的秘密,李林甫怎么这么替王鉷办事啊,恐怕有结党的嫌疑吧。杨国忠把这“结党”两个字说出来,大家想想唐玄宗是什么反应啊?唐玄宗一生最恨大臣结党了,当年姚崇、张说、张九龄不都是栽在结党问题上吗?在唐玄宗看来,李林甫你奢侈腐化可以,甚至打击异己也可以,因为那都是给个人捞好处,但是惟独结党那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为什么?因为结党就是要侵夺皇权,别看唐玄宗这时候不大管朝政了,但是对权力可还是看得很紧的,而且可以说是越到后来看得越紧,他怎么能够容许李林甫有结党之行为呢?既然杨国忠说出结党来,唐玄宗是不是要把李林甫免职啊?他原来都是这样干的,这次还真没有。李林甫毕竟当了十好几年的宰相,唐玄宗还是给他留了面子,没有立刻予以免职,不过从此唐玄宗就开始疏远李林甫了。唐玄宗一疏远,李林甫当然察觉到了,他马上就恨透了杨国忠了,怎么办呢?李林甫也是一个政治强人,他不会轻易言败的,很快他就对杨国忠采取反措施了,什么反措施?他向唐玄宗提出来把杨国忠从朝廷调离,调到哪里去呢?调到杨国忠的发迹之地——四川去。为什么要把杨国忠调到四川去?因为杨国忠当时还兼任着剑南节度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上集讲过,杨国忠落魄的时候,人家四川土豪鲜于仲通曾经帮助过他,所以杨国忠一旦发迹就知恩图报,向唐玄宗推荐让这个鲜于仲通担任了剑南节度使。剑南节度使是管干什么的?当时跟四川交界的云南有一个少数民族,名字叫作南诏。剑南节度使主要就是防控南诏,维护西南地区稳定的。可是这个鲜于仲通别看当一个乐善好施的老员外不错,让他当地方大员他就不行了,他这个人性格特别偏狭特别急躁,很快就跟南诏闹僵了,南诏隔三差五就去骚扰一下,这怎么办呢?这时候杨国忠就暗示鲜于仲通上书朝廷,说我鲜于仲通能力有限,想请求杨国忠兼领剑南节度使。这还是天宝十载年底的事情。当然我们也知道,杨国忠当时想要兼领剑南节度使不过是在一个追求军功的大时代背景下,给自己增加一些政治军事筹码,他的工作重心肯定在中央,他也肯定不会真的到四川去。可是现在李林甫要跟杨国忠斗法,那就要拿他这个职务说事了。天宝十一载的十月,李林甫就向唐玄宗汇报,说剑南的形势持续不稳,自己已经收到了无数封群众来信,强烈要求节度使杨国忠到四川去处理军务,请皇帝派他去吧。大家说李林甫为什么要这样做啊?这可是一步妙棋啊。首先,李林甫要是让杨国忠去到剑南的话,那就等于把杨国忠排挤出中央权力核心了。另外他也是给杨国忠的未来挖好陷阱了,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杨国忠到剑南不能迅速有效地平定局面的话,李林甫可以运用宰相的权力治他的罪啊。这是对杨国忠的算计,除了算计杨国忠之外,李林甫这一招还有一个目

的,那就是想探探玄宗的底,我们两个你到底选谁?我跟你干了十九年了,你要是信任我的话,你让杨国忠走,相反,如果说你不让杨国忠走,那就意味着我完了。反正不管怎么样,我得赌一把,我得试一试。李林甫打了这么一个报告,杨国忠是什么反应啊?杨国忠也不是傻子,他当然立刻就看透了李林甫的心境,他马上找到玄宗,跪倒在地,号啕大哭,说我这一去肯定要被李林甫害死,他这是下了套子等着我去钻啊,陛下一定要保护我,一定要为我作主啊。唐玄宗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啊?一边是用了19年帮自己干了无数大事小事的老宰相李林甫,另外一方面是敛财有方自己的新宠杨国忠。唐玄宗到底怎么办呢?唐玄宗啊,他对杨国忠是这样说的,“卿暂到蜀区处军事,朕屈指待卿,还当入相”什么意思呢?你暂时到四川去一下,处理一下那边的军务,然后我掐着指头算你的归期,等你回来之后,我立刻让你当宰相。大家说这是什么意思啊?一方面,这确实是让杨国忠赴任了,算是给李林甫一个面子,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许诺杨国忠,很快我就会让你回来,而且回来我就让你当宰相。看起来,两边都照顾到了,但是唐玄宗到底向着谁啊?非常清楚,那是向着杨国忠而不是李林甫。为什么啊?因为他让杨国忠赴任只是给李林甫一个虚面子,但是给杨国忠许诺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宰相权力啊。

李林甫当时已经七十岁的人了,一听唐玄宗这样决策,那真是气结于胸,一下子就病倒了,请医问药全不见效,很快就卧床不起了。怎么办呢?不是说有病乱投医吗?家里人一看医生治不了他的病,就请给他请了一个巫师来,这个巫师到了李林甫家里,问了问情况,就说了,说他这个病吃药是不行的,但是如果皇帝能来看他一眼的话,他这病就可以好了。巫师下了这么一方,大家说这个巫师厉不厉害?巫师太厉害了。不是别的厉害,是心理学学得厉害,因为他知道李林甫这个病不是一般的病,那是心病,如果皇帝还能继续看重他,继续信任他的话,他这病就能好。李林甫的家人就把巫师的这个处方汇报给唐玄宗了,那么唐玄宗会不会来看一下李林甫呢?那是不可能的。自从李林甫有了结党的嫌疑,唐玄宗对他的热情就急剧下降了,与此同时对杨国忠的热情是急剧上升的,因为富国强兵这是两件大事啊,人家杨国忠能富国嘛,这个位置就已经上去了。换句话说,唐玄宗当时正等着李林甫腾位置换人呢,他还给他治病干什么啊?可是就算不去,也不能显得对老宰相太无情,怎么办呢?唐玄宗是这样决定的,他跟李家人讲,你们把李林甫抬到院子里去,让他脸朝着皇宫,我在皇宫里找一座高楼,挥舞一条红巾,李林甫看见这个幸福的红手帕就如同看到我本人一样。李林甫一听皇帝这样敷衍他,心里真是哇凉哇凉的,皇帝在那儿挥舞这个红巾,他连起来磕头的力气都没有,让家人代拜了事。从此之后,李林甫也就明白了,唐玄宗这是要彻底抛弃他,他只有等死的份儿了。那么杨国忠呢,差不多也就在同一时刻,杨国忠接到了玄宗让他火速赶回长安的诏令。杨国忠当然高兴啦,他知道一回去恐怕就是拜相了。昼夜兼程往回赶,赶到长安,也不知道他是想探探虚实啊,还是想示示威啊,反正第一件事他就去拜访老宰相李林甫,但那时候李林甫已经是奄奄一息了,再也没有和杨国忠斗争的力量和勇气了。他就流着老泪对杨国忠讲,“林甫死矣,公必为相,以后事累公”说我很快就要死了,你是一定会接班当宰相的,我把后事托付给你了。真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啊,强硬了一辈子,这时候终于对杨国忠低头了。那杨国忠会不会得意忘形呢?还真没有。听了这句话,杨国忠觉得不对啊,因为这种软弱的口气和李林甫平时的威严反差太大,这让他产生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是不是这老家伙装病骗我啊,我可不能上钩啊。所以听李林甫这样说呢,他吓得汗流浃背,连声说,不敢不敢不敢。可是这一次李林甫还真不是吓唬他,几天之后,李林甫就一命呜呼了。杨国忠顺理成章接班当了宰相,这也就成为唐玄宗在安史之乱之前任命的最后一任宰相。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人走茶凉吗?这话用在李林甫身上是最恰当不过了,李林甫活着的时候八面威风,但是一旦死了也只能是任人摆布了,谁摆布他啊?那就是新宰相杨国忠。李林甫活着的时候把杨国忠吓得够呛,死后杨国忠要拿死人来报仇了,怎么报仇呢?他就跟唐

玄宗讲,李林甫曾经和一个少数民族将领结为义父子,对这个少数民族将领后来的叛乱负有直接责任。这样一来李林甫完了,又是结党,又是叛国,马上一败涂地了。唐玄宗就下令,剥夺李林甫的全部官爵,查抄李林甫的全部家产,把李林甫所有的儿子和女婿都流放到岭南去。这是对家人的处罚,可是李林甫已经在棺材里了,对他要不要网开一面呢?也不行,死了也不能饶了他。唐玄宗这时候下令,把李林甫棺材剖开,把他嘴里含的那颗夜明珠拿掉,把他身上穿得紫色的官服也给他扒掉,重新扔到一个薄薄的小棺材里,按照庶民的礼节埋葬。

【画外音】荣辱的转化真是瞬息万变,不过让人感慨的还是唐玄宗对待李林甫的态度。他如此轻易的就全盘否定了李林甫十九年的业绩,真是让人不寒而栗。那么李林甫是否就真的一无是处?

【蒙曼】传统史学也好,传统文学也好,传统口头传说也好,都认为李林甫是个奸相,是不是呢?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为什么啊?首先李林甫这个人生活特别奢侈腐化,他有三多。第一儿女多,第二姬妾多,第三财产多。他有多少儿女啊?李林甫有二十五个儿子二十五个女儿,在数量上仅次于唐玄宗那三十个儿子和三十个女儿,可以说不光在权力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子嗣方面李林甫同样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么多儿女肯定不是一个太太生的,他应该有好多姨太太,那么李林甫到底有多少房姬妾呢?这个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是啊,《旧唐书·李林甫传》给了一个大概的说法,说李林甫是“姬妾盈室”,他的那些妾啊,往一块儿站的话能站满一屋子。当然我们也知道,评价一个宰相可主要不是看生活,而是看政治表现。那么李林甫在政治方面怎么样呢?他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妒贤嫉能。天宝六载的时候,唐玄宗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回忆起当年武则天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风度了,他也想要秀一把,他就下诏,说天下任何人,只要有一技之长,都到长安来,皇帝要接见你们。李林甫一听,这哪行啊,我把朝廷控制住了,但是民间控制不了,万一有哪个人来说我干的一些坏事,皇帝听见怎么办?李林甫就要反对,可是我们也说过,李林甫的性格,从来不会直截了当地反对皇帝,他得拐着弯说,他怎么说呢?李林甫对唐玄宗讲,陛下真是圣明,但是民间人士良莠不齐,有些人说的话也是鄙俗不堪,我怕污染了陛下您的耳朵,不如让他们来,我先组织有关部门考一下试,把考试合格的再送给您,这样您不也减轻负担了吗。唐玄宗一听,好啊,让李林甫去考试去了。过了几天,李林甫汇报来了,说陛下啊,我已经组织人对他们进行考试了,结果没有一个合格的,我已经把他们都打发回去了,陛下,这意味着所有的人才都已经在朝廷里为您服务了,野无遗贤,可喜可贺。咱们说李林甫妒贤嫉能他有什么危害啊?首先,因为他嫉贤妒能,所以偌大一个朝廷最后只剩下李林甫一个人的头脑在运转,这样的行政它肯定会出错,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同样因为他嫉贤妒能,朝廷里的人才储备是越来越少,到最后李林甫死去之后,居然只能是才有七年从政经验的小混混杨国忠出山,这不是当时政治的一个大悲剧吗?所以虽然说安史之乱是在李林甫死后爆发的,但是人们仍然把唐玄宗一朝由盛转衰的责任归到李林甫的头上,道理就在这儿。

物华天宝 李林甫 长恨歌之四 物华天宝(七)李林甫之死_李林甫

但是呢,我们也要看到,李林甫这个人绝对不是一无是处,他还是有好多优点的。什么优点呢?他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优点。第一个,他务实;第二个,他守法。先看务实。要知道,李林甫当政的那个时代,可是唐朝社会变革最激烈的时代,好多旧制度都不适用了,好多新生事物需要规范,那么李林甫呢,他就踏踏实实地摸索各种新制度。就是在李林甫统治期间,在他的主持下,唐朝在财政上逐步开始由按人头征税向按土地征税过渡;在军事上真正完成了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化;在法律上不仅修成了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而且对于其它的各种法律条文也都作了适当修整。举一个数字大家就知道李林甫的工作量了,唐朝律令格式,各项法律规章加起来有7026条,其中李林甫主持修订的就达3432条,将近一半啊,这

不是重大的业绩吗?我们再来看守法,唐朝人都知道,李林甫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按照《旧唐书·李林甫传》的说法,是“条理众务,增修纲纪,中外迁除,皆有恒度”。说他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处理人事都严格按照法规办事。虽然说严格按照法规,严格论资排辈可能会压抑一些特别杰出的人才,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这还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做法。李林甫尽管有的时候也会妒贤嫉能打击异已,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他还是能够做到不徇私情或者少徇私情,严格按规程办事,这就是他威严的来源,也是唐玄宗任用他长达十九年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正因为如此,李林甫死后被贬为庶人,当时很多人都是给他鸣冤叫屈的啊,按照《旧唐书》的说法,那是“天下以为冤”。这也反映了当时人对他的一个普遍看法,也正是因为李林甫守法,而且还做了一些改革,很务实,所以唐玄宗时代在他的统治之下还是继续稳定发展。现在我们一般只提“忆昔开元全盛日”,其实我们还应该知道,还有一句“忆昔天宝成平时”呢。那么既然李林甫也有不少优点,创造了一个平稳发展的时代,为什么最后还会留下奸相的骂名?我想,这个就是传统史学为尊者讳的一个产物了。我们要知道,唐玄宗朝政由盛转衰李林甫固然负有责任,但是关键问题绝不在他身上,而在唐玄宗身上,我们之前就说过,李林甫他是一个吏治派官员,让他具体办事,他能力很强,但是在政治道德和政治眼界方面,他就很一般了。在唐玄宗放任无为的情况下,他这个缺点只能是越放越大,大唐帝国偏离航向也会越来越远。换句话说,与其我们讲李林甫奸诈误国,倒不如说是唐玄宗怠政既误了李林甫也误了大唐帝国。只是过去的史家从来不会批评皇帝,只会批评大臣。当然我们还要看到,李林甫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凭借他的政治威望和政治经验,他毕竟还牢固地控制着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可是现在这艘大船轮到杨国忠来掌舵了,杨国忠他能胜任吗?请看下集,醉生梦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3651/242094081086.html

更多阅读

唐朝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20载,十世为畜九世娼 李林甫之死

提起开元盛世,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不由跃入人们脑海。英姿勃发的唐玄宗,才能卓著宰辅姚崇,宋璟,张九龄将盛世大唐推向了一个新的辉煌。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早期的成就,君王励精图治,贤臣鞠躬尽瘁,是一个四海归一的太平盛世。然而玄宗晚期沉迷声色

李林甫 李林甫杨国忠

李林甫(683-752),唐宗室,小字哥奴。通音律,会机变,善钻营。开元中,迁御史中丞、吏部侍郎,深结唐玄宗宠妃武惠妃及宦官等,僭伺帝意,故奏对皆称旨。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拜相,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开元二十四年(736)底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大权

华山金矿李林甫弄权致李适之丢官丢命 罢相作 李适之带拼音

华山金矿 李林甫弄权致李适之丢官丢命天宝元年,(李适之)代牛仙客为左相,累封清和县公。尝与李林甫争权不协,林甫阴贼,即好谓适之曰:“华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国,顾上未之知。”适之性疏,信其言,他日从容为帝道之。帝喜以问林甫,对曰:“臣知之旧

李林甫 乱国奸相李林甫 搞衰盛唐气运的排除异己的奸臣

有人认为李林甫是唐朝、甚至是整个古代中国社会由盛转衰的第一罪人。唐玄宗前期重用姚崇、宋、张九龄等良相,达到了"开元盛世"的顶峰,后期罢张九龄而任用李林甫,自此由治世转向乱世,终于酿成"安史之乱"的大祸,唐朝从此一蹶不振。李林甫

声明:《物华天宝 李林甫 长恨歌之四 物华天宝(七)李林甫之死_李林甫》为网友大众欧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