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罢相 赵普 赵普罢相

赵普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显德七年正月,赵普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任宰相,协助太祖筹划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992年七月因病辞世,追封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咸平元年,追封普为韩王。次年,又诏普配飨太祖庙。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赵普是个怎样的人

北宋时期有很多有名的政治家,其中有位叫赵普,那么赵普是个怎样的人呢?赵普是一个对社会贡献巨大的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人,他虽然读书不多,但是研究的儒学方面的作为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

政治家赵普

历史上有个事情是很多人熟悉的,那就是张匡胤黄袍加身的事情,而且参与的人就有赵普,按理说赵普不善于书本上的知识,而且为人忠厚老实,他是怎样得到张匡胤的重视的呢??究竟赵普是个怎样的人呢?赵匡胤攻破了滁州,当时的宰相推荐赵普,加上赵匡胤本身就和赵普有过交流,觉得他确实是个人才于是委以重用。其实赵普看着老实本分但是做起大事来是丝毫不犹豫,当时劝诫赵匡胤果断行事,但是赵匡胤没能听从,于是将赵匡胤用酒灌醉,把黄袍披在他的身上,以此赵匡胤才发动了兵变,最后还建立了宋朝。

赵普是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人,在建国的方面功劳很大,于是封为大夫。虽然建立了政权,但是国内的形势仍旧是很严峻的,当时有个叫做李筠的节度使不愿意臣服,还勾结乐别人造反,在这种情况下赵普主动请求出征,并且在后面的战役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最终两次叛乱都得以平息,赵普有着很大的功劳。

后来,赵普更加被君主器重,赵普协助规范化部门的管束化,有序的管理朝廷中的事情,最后官职为宰相,皇上就此把他看得十分重要,无论大事小事都与他探讨商量。

赵普性格

赵普是历史上的政治家,很多人知道赵普性格沉默老实,品格纯良。但是这只是被大家熟知的,那么赵普性格到底是怎样的呢?

赵普剧照

从著名的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事情不难看出,赵普的性格还是果断的,坚决的。如果不是赵普的直接方法,恐怕赵匡胤是不会迈出来那一步的,更不用说建立以后的王朝。除了这一点,有的人说赵普有些贪财,心胸不够宽阔,有些嫉妒心思,对于别人的好不太承认而且过于刻薄。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这样的人恐怕是不存在的,人有好久有坏,他一手帮助赵匡胤建立政权,并且又居于相位,自然本身就是有些高傲的,对于别人苛刻也是和赵普性格严肃刚毅的特点有关。

还有一点是值得一说的,他真的是很有毅力并且不怕得罪君王,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在君王面前要小心翼翼,做事谨慎,不能得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那么,恐怕赵普这样的怪人是很难有的,曾经极力推荐一个人,并且想让他被太祖所用,但是太祖并不同意,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赵普又上书,还是推荐这个人,太祖又否决了,这还不止,赵普又一次推荐这个人,太祖都生气了,甚至把奏章都撕了,结果令众人想不到的是赵普回家把奏章修复又给太祖推荐了过去,最终太祖认识到这个人的可用之处,听从了赵普的建议。可见赵普是个有毅力的人。

宋太祖对赵普的评价

说起宋朝的赵普,那可是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因为赵普从一个小吏做起,后来一路直上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且是一个人当宰相当了十年之久。这其中除了赵普自身勤奋好学又有胆有谋以外,宋太祖善于发掘人才、包容人才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点。

赵普雕像

据说送太祖对赵普的评价中,最著名的就属赞扬赵普刚正不阿的倔脾气了。当时在各个官员都以皇帝为中心,认为皇帝做什么都应该是对的,凡事都应该由着皇上开心来的时候,只有赵普一个人依然刚正不阿,在皇帝有错时直言不讳。

有一次赵普推荐了一个人给宋太祖,希望宋太祖能启用此人,因为这个人非常不错,但是宋太祖接连好几天都没有同意,于是等到上朝时赵普又拿出奏章给宋太祖推荐这个人,这一下把宋太祖给激怒了,皇帝认为用不用一个人做官难道我皇帝就不可以自己决定,我不喜欢的人为什么要让他做官。于是当着朝廷百官的面把赵普的奏章给撕成了两半。而赵普对此也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把被撕掉的奏章捡起来拿走,然后在下次上朝时又递给了皇帝。于是宋太祖看着赵普这么执着,就接受了他的建议,启用了那个人,结果后来才发现,那个人确实是个好官。

后来,赵普还为皇帝推荐过不少人才,有时候碰上皇帝不喜欢的,赵普依旧还是刚毅正直的推荐。也正是因为如此,宋太祖对赵普的评价是又爱又恨的。爱这个臣子刚毅正值,但有时候也恨这个臣子让自己下不来台。

赵普的故事

说起北宋名相赵普,除了非常著名的冒死向宋太祖推荐人才一事总是被人津津乐道以外,还有的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了。而且据传赵普靠着半部论语既帮助了宋太祖平定天下,更是以半部论语帮着宋太宗治理天下。

赵普画像

据历史记载,赵普出身小吏,并没有向其他文臣一样学问特别好,前期都是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当上宰相的,而做了宰相以后,宋太祖时常劝赵普没事的时候要多读书,于是赵普每次下了朝以后一回到家里就关着房门开始看书,而每次读完书以后等到第二次上朝,大家就发现赵普又变得更才思敏捷了一些。

至于他读的书总是被锁在箱子里,家人甚至都是后来才发现他读的原来就是论语,而且还是半部。于是就越来越多人流传赵普靠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平定天下。而在宋太祖去世后,他的弟弟继位称为宋太宗,宋太宗仍然是让赵普担任宰相一职,并且还把赵普叫到身边去询问,是不是真的就读了半部论语。

赵普也告诉宋太宗,自己确实是只读了半部论语,并且自己所了解擅长的也不会超出论语这本书。宋太宗于是相信了。到后来,赵普年老去世以后,家人给他整理遗物时,打开他的书箱才发现,赵普的书箱里真的只有一部论语,其他没有任何书籍。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赵普的故事“半部论语定天下”津津乐道。

赵普罢相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事件是轰动一时的,后世也有很多人对此事的谈论,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赵普的决策,最后赵匡胤夺取了政权,那么赵普必定被重用,其实赵普当了宰相,但是赵普罢相又是怎么回事呢?

赵普罢相

有一次宋太祖去看望赵普,也是偶然的发现赵普的床下面有很多的瓶子,极为好奇,于是打开看看究竟,结果发现瓶子里竟然都是一粒粒的小金子,赵普见状也知道了没法隐瞒,就坦白的说是越王钱叔送的,当时宋太祖并没有什么异常,还打趣说,钱叔大概是觉得朝中的大权决定都是由赵普来定的,于是巴结。

这件事情表面上看似没有什么,但是宋太祖毕竟是君王,心中怎么能痛快,于是暗中开始消减赵普的权利,直到后来赵普违禁运送木材和通婚方面的事情,这样就使得赵普逐渐的失去了宋太祖的信任,相位也就被罢免。

如果大家以为事情就到这里了,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在宋太祖去世以后,宋太宗继位,太宗又重用了赵普,赵普也为太宗出了很多的主意,继而又被委以重任。不过,赵普罢相的事情并没有停止,在太平兴国的时候又被罢相,看来赵普罢相不是偶然,必定存在着短处。后来赵普又一次被他人推荐,第三次任相。

由此可见,赵普的政治生涯是很长的,他一定是有远见的政治家,虽然任相的道路经历三次,但是被重用的程度应当在仕途中算是无悔了。

赵普进谏

一直以来,赵普进谏都是教科书中必有的文言文,可能很多之前学过的人都记不清具体讲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了。其实,但从字面上来理解,也知道讲的是赵普向皇帝进谏的事情,而事情的缘由,还需要从当时的朝政说起。赵普是宋代的宰相,虽平时对人刻薄,但为人却刚正不阿,因此很受宋太祖的赏识。

赵普进谏

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了一位有才能的人,因宋太祖非常厌恶赵普推荐的这个人,所以宋太祖并没有听从赵普的进谏。过了一天之后,赵普又重新递上了奏折,推荐这位有学识的人做官,可仍是没有受到宋太祖的采用。又过了一天之后,赵普依然向宋太祖推荐此人做官,这回不仅宋太祖没有采用,而且因此大发雷霆,将奏章撕碎,还训斥了赵普。随后赵普把撕碎的奏章拾走,跪着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赵普将撕碎的奏章粘在一起,再一次向宋太祖递上了推荐书。这一次宋太祖并没有生气,而是反省了自己,后来才发觉是自己一直有私心,才不肯采纳赵普的进谏。最终听取了赵普的进谏,任用了赵普推荐的人为官,这就是被后人一直传颂至今的赵普进谏的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赵普是一位正直的忠诚,且做事坚持不懈,不因宋太祖不喜欢而不敢进谏。而宋太祖虽然身为帝王,却可以时刻反省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愧是一代明君。

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整个事件中,赵普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员,也正是因为这样,赵普被认为是宋朝的开国大功臣,有评论把他的功劳和汉朝的张良以及萧何相比,表示不会低于这两人。而说起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两样东西在赵普身上是十分明显的。

赵普剧照

赵普是个反应非常快速且聪明的人。据说有一天宋太祖问赵普,这天下哪样东西是最大的?赵普并没有马上就给出答案,而是在脑子里飞快的思考着,他想这样东西绝对不可能是有形的,因为有形的东西都是可以丈量的,绝对会有更大的出现,如果说是皇权的话,也可以算作最大,但是却不能这么说,这样会让皇帝的虚荣心更膨化。

于是想了片刻以后,赵普告诉宋太祖答案是“道理”。而此答案一经说出,宋太祖也拍手称绝,宋太祖也认为普天之下,道理是最大的,任何人都要讲道理,就连自己这个当皇帝的也都要听从道理。

这关于赵普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二点非常出名的就是他的刚毅果断,不畏强权。据说赵普给皇帝推荐人才,但皇帝因为不喜欢那个人,所以一直不给那个人才升迁的机会,于是赵普就总是在宋太祖面前念叨此事,一定要宋太祖抓住人才,让人才做事,在宋太祖生气发怒的时候更说出,即使是皇帝也不能以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判定一个人能不能为官做事,谁都应该以真凭实学来说话。

赵普冒死荐贤

说起北宋时期的宰相赵普,大概最让人称赞的就是他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性格了。而赵普冒死荐贤的故事也是被世人口口相传。

赵普冒死荐贤

据传有一次赵普发现了一个人才,这个人十分有才能,但是却一直没被发现。于是赵普就给宋太祖写了一个类似推荐信的报告,并且希望宋太祖把这个人招到朝廷里为官。

但宋太祖看了赵普的报告以后并没有十分注意,因为他从没听说过这个人,因此就把报告随手扔在了旁边。而赵普看皇帝没有反应,于是第二天又重新写了一份报告上去,内容和前一天那份大致相同,但是宋太祖对此还是没有同意。

于是第三天赵普又一次呈上报告,而这也让宋太祖十分恼怒,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皇帝,难道连一个人能不能做官的事情还不能决定,不想用就是不想用,凭什么要一再的来烦自己。于是当着赵普的面宋太祖把报告给撕了,扔还给赵普,并告诉赵普,自己就是不想用这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不喜欢。

赵普罢相 赵普 赵普罢相

结果第四天赵普又呈上了报告,宋太祖本来以为是其他事情,结果一打开发现是自己昨天撕掉的那份报告。对此宋太祖非常纳闷,到底那个人有何种本事让赵普如此心心念念,难道是他的亲戚。

于是命人去调查,并且让赵普给自己介绍了一下这个人,这才发现原来那个人确实是个人才,于是同意了赵普的推荐,后来那个人为了朝廷为了国家确实也办成了不少事情。也正是因为赵普冒死荐贤,宋太祖对赵普越来越看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73651/424081790656.html

更多阅读

赵普秋印象□吴永华 汇业 吴永华 被 抓

赵普秋印象□吴永华那天,我正在浏览“百度百科”,忽然手机提示来了短信,打开一看,是诗人赵普秋发来的:“新买了一套《亚里士多德全集》。”看着这貌似没头没脑的短信,我不禁莞尔,这个嗜书如命、为书痴狂的人,每次得到好书都如获至宝,但在

《赵普》重点文言词汇解释 赵普文言文翻译

赵普靖江外国语学校 于少鹏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

赵普是如何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初名臣赵普一生曾先后三次做宰相,从政五十年。可其实,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很多人说赵普不学无术,儒家经典《论语》也就只读了一半,那身为一国宰相的赵普难道读书只是摆摆样子,真的就只读了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了吗?赵普本

书海拾贝二十一 读《宋史·赵普传》 王立群读宋史

翻检宋史,最感兴趣的是赵普这个人。《宋史·赵普传》说:“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赵普岂止是刚毅果断,其深谋远虑、擘划天下的能耐更是了得,在宋朝也未有其比。赵普,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北宋代周之前,赵普在赵匡胤

赵普独相凡十年 普独相凡十年字词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

声明:《赵普罢相 赵普 赵普罢相》为网友无悔我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